大家買車都會說,要買雙B要有多少的收入才不會太過份
以夫妻三四十歲,兩大一小平均三口之家來說 ( 扣除必要支出前,納稅後 )
大家覺得家庭年淨收入100萬,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適合居住總價多少的房子?
年淨收入兩百萬適合多少錢的房子?
年淨收入三百萬(稅後)呢?
那些台北市室內四十坪(所有權約六十坪)的房子,又是要給多少收入的人住呢?
台北地區不受節制的高房價, 是資本家集體剝奪中產階級的惡劣手法
剝奪了對薪資成長的動能
剝奪了對文化美學的支出
剝奪了培育新生命的能力
之前總覺得房價不合理 但也說不出的所以然來
大大這番話 房價造成社會的衝擊 政府真該好好的省思
LCC
1/3 月薪付房貸.....大約2.75萬 ............我覺得湊一湊3萬繳房貸差不多
3萬元.....房貸採本薪+利息方式每個月繳款, 20年期房貸........大約可以貸款600萬
房貸約佔房屋7成..............因此你可以買大約 850萬的房子!
年收入 200萬, 300萬的人來計算可以買多少錢的房子其實無意義, 因為收入 200萬, 300萬........每個人過的生活水平不一樣
如過得跟收入100萬的方式一樣, 200萬的每年可以多100萬現金, 300的可以多200萬現金.......要付怎樣的房貸實在無法計算 & 沒意義.....
300萬的人, 一個月月薪25萬.................用1/3繳房貸嗎? 然後 16.5萬生活? 一般人生活不需要這麼多錢, 說不定5萬打死......然後 20萬繳房貸.....這樣可以繳大約 4000萬的房貸
大台北地區,四口雙薪之家,家庭年淨所得百萬應該是中間部位,但是扣除家庭基本支出,教育經費,父母奉養金,還能有多少的錢去負擔房租或者房貸的支出。更何況,要是出現失業,意外傷害失能,家人突然有需要住安養院或是利息調升等等狀況,那不是要讓自己經濟陷入困境!
難怪現在的社會瀰漫著一股投機,不安,不想生小孩的狀態,高漲的房貸同時也排擠了日常一些非必要性支出,對經濟的穩定與繁榮更是不利,所有的金錢,大多數往房地產堆積,造就了貧富差距擴大,排擠其他支出時所出現的問題,不該是我門政府該反省的嗎?
資本主義的社會,本來就是大家發揮所能,努力賺錢,讓自己的生活更好,但是畢竟會有弱視的族群,政府的功能就是利用稅收的方式,去照顧這些弱勢的族群,達到均富的目的!現在台灣的政府,一味的往資本家財團靠攏,罔顧一般百姓的生活,讓台灣成為不公不義之島,這是我們所痛心的!
居安思危,千萬不要跟著一頭熱成為投機炒作房地產的最後一隻白老鼠!
還有,人生除了房子之外,應該還有許多事物是值得我們把錢與時間花在上面的...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