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分享」房市淺析


自SARS結束之後,台灣房市隨著公共建設、交通建設、經濟發展而日益水漲船高,甚而短期間飇漲,如此現象,導致民怨,馬政府的施政滿意度也受到不少的影響,姑且不論目前執政團隊的能力,且台灣房市的許多不合理現象也是沈疴已久,僅就個人的觀察,提出一些觀點,以及給希望能購屋者一些建議以供大家參考。

一、供需問題
首先探討一下不動產的供需問題。有人質疑不動產的數量已經供過於求,為什麼房價還是下不來?筆者認為,這個論點不夠周延,因為不動產的供需並不能以一般的供需認知來加以衡量。其 一,不動產具有地域性。其二,不動產具有不可再生的特質。因此,不像電子產品,只要生產線運轉,要多少有多少,有運輸系統,哪怕只要南極有需要,也可以運過去。所以不動產的供需需要將這兩個因素或說是變因考慮進去。
如果考慮不動產的這兩個特質,還能隨便說供過於求或是供不應求嗎?應該不能。舉例來說,以台北市大安區為例,數以萬計的人都想住這邊,而這個地區也才多大?根據台北市市容查報網站的資料,台北市大安區的面積是11.3614平方公里,共116,065戶,當想在此地買屋的人數遠大於能供給的戶數,其不動產價格自然是易漲難跌;反觀台灣其他地區,除了緊鄰台北市的永和、板橋、中和、新店、蘆洲,以及有交通建設及政策利多的新莊等地,其餘地方的房價多遠低於台北市。因此,目前被抗議高房價最多的地區也是台北市,以及少數北縣地區。
至此,我們再深一層思考,為什麼大多數人喜歡住台北市?為何離台北市近的地方也較有人喜愛?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觀點來分析。

1. 政治與經濟的集散中心
自古以來,政治與經濟中心通常是一國發展地最繁榮的地方,也通常是一國的首都,作為政治中心,自然許多的政策也會顧及到首都的發展,換句話說,無論是公共建設、社會福利、經濟計劃、教育等政策的推行,執政者所提供的資源也會最多的。因此,作為首都的台北市,自然是民眾、地方士紳、富豪與企業集團等莫不爭相進駐的地區,在供需落差極大的狀況下,就看誰的銀彈多,誰就能進駐,尤其是精華區中的精華區,更是如此。

2. 福利政策
台北市所擁有的統籌分配款是全台最多的,換句話說,居民佔全台約1/7,但所擁有的福利資源卻佔全台的1/3,當然,有人會說,台北市人繳的稅比較多,不過,筆者無意在此討論此事,姑且不論公平與否的問題,重點是,有錢好辦事,台北市獲得的資源多,其福利政策與公共建設自然也較佳,居住品質也較高,大家當然希望能住在台北市了。

3. 居住品質
由於資源多,同時也是地方要人、政府要員與達官顯貴群聚之地的台北市,市政府在治安、教育、建設等方面的服務自然比其他地方的水準要高,因此生活機能、居住環境也比其他地方來得好。

4. 工作職缺多
無論是本土公司或外商公司都喜歡將辦公室或營運總部設在台北市,尤其是外商公司更是如此。筆者一位在外商公司工作的朋友就表示,公司辦公室設在台北市或是台北縣差很多,因為印在名片上那種感覺就有差。因此,台北市的工作機會多,民眾會往台北市或鄰近台北市的地區居住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否則為什麼每逢特定的節日,高速公路總是塞車塞得不像話呢?顯示有許多住台北的人本身並不是台北人,而是為了工作而離開中南部原本居住的地方。
從以上這幾個方面來看,大約可以歸納出一個重點,就是政府在城鄉發展的政策上出現重大的瑕疵,只一味將資源投注在少數地區,卻忽略國家整體的建設,這樣的結果,其成因並非一朝一夕所成,要扭轉這樣的局勢,端賴執政團隊是否有改變的意願了。

二、錯誤的土地政策

1. 不當釋出國有地
每年國有財產局不斷地賣出台北市國有土地,不論是賤價賣也好,高價賣也好,最後得利的絕對是得標的財團或少數人,因為土地一旦賣斷,政府要原價買回是不可能的事情。君不見得標購得土地的財團莫不是養地等漲價或是蓋好豪宅之後大撈一票的嗎?沒有人會做賠本生意,一坪土地取得成本是六百萬,透過某些手段就可以讓它一坪變成一千兩百萬的價值,其結果是財團發財,人民遭殃,將來若政府因建設而需要土地,就無法進行為百姓謀福利的建設了,而且房產的走勢將因高價釋出的土地而水漲船高,一般民眾要入住台北市就會難上加難了。
監察院應該去查查國有財產局,為什麼百姓反彈聲浪如此高漲,這些官僚卻仍一意孤行要賣斷國有土地呢?記得曾有一個扁政府時代的官員說過,租土地要多久才能有像賣土地一樣得到大量的現金?這種觀念真是腦殘加上腦殘!

2. 僵化的官僚思維
目前的不動產飆漲,其成因有許多,諸如都市更新議題、公共建設、交通建設、投資客猖獗等,但僵化的官僚思維非但不能一一針對這些根源去解決,反而製造問題。舉例來說,有許多人不想工作,只想當包租公婆收錢過日子,於是大量去購買不動產,不論是土地、店面或一般住宅,其中以一般住宅佔比最高。於是公寓變套房或是大樓的套房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許多的包租公婆也應運而生,尤有甚者,一些建商蓋好的產品就是為了這些包租公婆的,這表示什麼?人都需要住,但未必有錢購屋,於是就只能租房來住。另一方面,想當包租公婆的人多起來,不動產交易熱絡,房價怎可能下得去?現在的錢行貸款利率甚至比出租房屋的報酬率低,這種賺錢生意怎麼不會有人要?
可悲的是,政府還在認為要蓋平價國宅去賣給老百姓,試想,如果平價住宅地點不好、生活機能差,再便宜也不會有人要買;但若反過來,地點好,生活機能佳,交通便利,這種國宅一般老百姓也買不到!政府會設限制?別儍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投機客或財團難到不會去找人頭嗎?限制移轉年限?財團都有錢養地了,這些時間算什麼?所以政府只要有將不動產賣斷的規劃,無論什麼政策都將註定失敗,因為只要有買賣就會有資本利得,利之所趨,投機之所趨。
筆者以為,政府宜規劃興建大量住宅,但不是賣斷,而是只租不賣,政府租房子給百姓自然不是以營利為目的,而是輔助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可以成家立業,生孩子,而且租金要比一般以營利為目的的包租公婆低,如此一來,將有兩個很快可以看得見的成效:
年輕人可以無後顧之憂地打拚,增產報國,存錢也容易,幾年內容易達成購屋的目的,有了自己的房屋,就可以將平價出租國宅還給政府,政府可以再輔助後進的年輕人。
因政府平價出租國宅的租金低,那些包租公婆的生意必定受到影響,在報酬率不如預期的情形下,想要做這種好吃懶做生意的人將大幅下降,因投資而買房的人也會減少,不動產的價格不必政府打壓,市場自然會令其向下修正,使年輕人購置自有住宅的門檻減低。
除此之外,政府應鼓勵民眾只擁有一間房子,利用稅務政策,讓擁有過多不動產的人或法人負擔較高的稅負,例如,目前自用住宅的地價稅是千分之二,且以公告地價為稅基課稅;但若是擁有二間以上的房屋,則第二間房不但要以一般稅率的千分之十課稅之外,還應以市價作為稅基課稅,以減少投機炒作的歪風,至少口袋不深的人不敢玩,口袋深的人也必須付出可觀的代價。
另一方面,限制銀行承作房貸給投資客,政府宜訂定投資客的標準給銀行遵守。
政府若能朝此方向施政,在良性的循環下,少子化問題及民眾居住的問題相信都可以有效獲得解決。不過筆者以為,這種政策將影響一些既得利益者的獲利空間,因此被杯葛或阻撓也是理之所必然,端看當今執政者是否有此魄力。

以上是筆者觀察現今房市的一點淺見,與大家分享,歡迎大家彼此交流心得,並提供筆者寶貴的意見。
本文同步發於子雲雜記部落格,歡迎大家光臨。
http://tw.myblog.yahoo.com/cloud-1976
2010-04-21 20:3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房市

不用再分析了, 01就是最好的指標!! 當每天都有一堆人在唉唉叫該死的高房價時, 房市就會一飛衝天不回頭!!

當有一天沒人叫時........挫賽!!房市要崩盤了!!



joshua1124 wrote:
自SARS結束之後,...(恕刪)
joshua1124 wrote:
自SARS結束之後,...(恕刪)

相當有見解的文章

尤其是最後兩點,和我心裡面想的不謀而合。
政府似乎永遠不會去思考怎麼解決問題,只會用無腦的方式處理問題
當景氣不好就灑錢,美其名為刺激消費...
失業率高同樣是發錢,搞的大學畢業生人人只有22K...
房價高就只會賣土地,杯水車薪,怎麼可能撼的動房價...

前任政府是令人厭惡,現任政府是令人失望,沒一個好的...
joshua1124 wrote:
自SARS結束之後,...根據台北市市容查報網站的資料,台北市大安區的面積是11.3614平方公里,共116,065戶,當想在此地買屋的人數遠大於能供給的戶數,其不動產價格自然是易漲難跌;反觀台北縣地區,除了緊鄰台北市的永和、板橋、中和、新店、蘆洲,以及有交通建設及政策利多的新莊等地,其餘地區的房價多遠低於台北市地區。
至此,我們再深一層思考,為什麼大多數人喜歡住台北市?為何離台北市近的地方也較有人喜愛?

簡單一句話,長期以來建設不均
現在的政府沒有勇氣處理房地產地區性飆升問題 讓苦命的中產階級日子更苦 預支未來的消費去捏LP揹房貸
讓建商靠著土地增值炒作荷包滿滿笑呵呵....
央行調控利率 匯率 國安基金可以進場 不也是干預自由市場?
為什麼房市不能調控 讓整個市場更透明 阻止投資炒作 讓不是精華地區有合理房價?

房地產是經濟火車頭是似是而非的口號 是其他經濟活動活絡 大家有錢才會買房
房地產是經濟發展的指標 而不是帶動經濟的火車頭
不然台灣光蓋房子就好了 大家何必去搞IC LCD  做電腦 成衣出口 替人打工...每天為了Cost Down一兩毛爭執



微小的我只有暫時不買房 不管未來是不是會泡沫 甚至房價繼續飆升讓我更買不起
我就是不想把我的血汗錢變成別人財富的零頭~~
自己的血汗錢變成別人的Easy Money? No way!

Over~~

古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今有偕陸資以令房市

當某太平洋島國的最高樓被中資機構買下來時,你認為賣出的股東們不會再找別的建案
或地來停靠資金嗎?相同道理,大家都在預期最大的一隻老鼠進軍房市,趁現在ECFA
還沒簽限制頗多時先行囤積,未來再賣給無法購買土地的某個國家或在那收成的企業。

泱泱大國資金雄厚,豈是小小島國可以承載的,價格當然會因此漲到滿出來。在我看來
,等到陸銀開放,陸資又開放時,台北市一坪500萬跑不掉,而且買到的人還覺得很便
宜,因為在以前不管花多少錢都買不到"國內"的土地啊。
joshua1124 wrote:
自SARS結束之後,...(恕刪)

這就是小蔣令人懷念的地方了!...
小蔣時期,所得房價比為5,官員誰敢像在肆無忌憚地官商勾結,當時工作穩定,只要有心就有房子,安居樂業...
現在房價比破30,官員竟敢睜眼說瞎話騙百姓說只有7,加上微薄就業的就職環境下,房子隨時斷頭...
百姓只想要個家,卻污名化說百姓想買豪宅...
百姓工作不穩定,卻污名化百姓不工作...
現實房價高到對折也買不起,污名化說降房價百姓也不敢買,因為百姓想撈錢...
百姓想在北縣買,卻污名化百姓想進北市...
全台百姓都買不起,轉移焦點說只有年輕人買不起...
炒地皮炒到竹北動不動一坪40萬,卻騙人說只有北縣市高房價...
這只是表面的壞...
私底下的壞更是匪夷所思!...
用各種名目向窮苦百姓要錢要稅金吸血...
用稅金建設及塑造財團炒樓環境,再用百姓血汗(低利)來引誘百姓買...
吸二層血後還不知足,利用微薄就業險讓百姓斷頭,再收回炒作再吸血...
竟有這樣的政府,竟有這樣的政客...這就是我們7百多萬人選出來的人...
joshua1124 wrote:
自SARS結束之後,...(恕刪)


分析精闢,深有同感,五分奉上!
joshua1124 wrote:
如果平價住宅地點不好、生活機能差,再便宜也不會有人要買;

個人以為,政府宜規劃興建大量住宅,但不是賣斷,而是只租不賣,


您的評論很多地方我都贊同, 不過有個疑惑,

你是不是建議要在"地點好、生活機能佳"的地方建國宅出租給"年輕人", 如果大安區不就是像空總那塊地嗎?

如果大塊地都拿去蓋出租國宅, 新房子或大坪數的房子不就顯得更稀有, 房價不是更漲 ?

所以我認為這種政策對年輕人來說是一利多, 可用平價租金享用"好的地點和生活機能",

另外衝擊到一些租給"年輕人"的包租公婆,

對附近房價可能抑制不成反助漲.

這只是我想到的, 你要不要再說明看看.
joshua1124 wrote:
個人以為,政府宜規劃興建大量住宅,但不是賣斷,而是只租不賣,政府租房子給百姓自然不是以營利為目的,而是輔助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可以成家立業,生孩子,而且租金要比一般以營利為目的的包租公婆低,如此一來,將有兩個很快可以看得見的成效:
a. 年輕人可以無後顧之憂地打拚,增產報國,存錢也容易,幾年內容易達成購屋的目的,有了自己的房屋,就可以將平價出租國宅還給政府,政府可以再輔助後進的年輕人。


其實您這段話就矛盾了
如果政府在北市精華地帶蓋一堆房子來租人,這些人靠租房子省錢打拼賺錢
之後?之後?之後?
結果還不是要買房子

買哪裡?買哪裡?買哪裡?
市中心住習慣了,工作也在市中心,整個都習慣了市中心的生活,胃口養大了,有可能去郊區買房子?

現在這群出來哇哇叫的無殼金牛,就是這樣子
北市住習慣了,身上也賺不少了但是卻還是買不起北市的房子
新北市?抱歉喔,每天下班那麼晚了,還要住在郊區,每天花一兩個小時通車累死了
這就是現在的問題


joshua1124 wrote:
b. 因政府平價出租國宅的租金低,那些包租公婆的生意必定受到影響,在報酬率不如預期的情形下,想要做這種好吃懶做生意的人將大幅下降,因投資而買房的人也會減少,不動產的價格不必政府打壓,市場自然會令其向下修正,使年輕人購置自有住宅的門檻減低。
政府若能朝此方向施政,在良性的循環下,少子化問題及民眾居住的問題相信都可以有效獲得解決。不過筆者以為,這種政策將影響一些既得利益者的獲利空間,因此被杯葛或阻撓也是理之所必然,端看當今執政者是否有此魄力。


現在好像沒有人抱怨北市租房子很貴吧
2000萬的房子,可能只要2萬就可以租到了

釋出低價出租國宅是好事
不過現在在叫房價太貴的,根本不是這些想租房子的
會想買房子的,根本不會考慮去租房子,這兩群人是完全不一樣的

要解決這些問題,最重要的就是降低大家想買房子的意願
設法讓這些本來要買房子的轉頭去租房子
低價租金對這些購屋族根本沒影響,就像男生不會去擔心衛生棉漲價的問題
想買房子的人不想租房子不是因為租金的緣故,而是"租屋"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
什麼需求?
很簡單,就是居住保障
只要政府能夠做到讓大家覺得租房子也可以跟買房子一樣有保障
增加大家租房子的意願,這樣想租房子的人一定會變多
買房子的需求減少了,房價自然就漲不起來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