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最新一期:台灣高房價的幕後黑手
作者:天下雜誌 出處:天下雜誌 445期 2010/04
過去幾年,國有土地一筆筆高價標售,最實際的獲益者,不是絕大部分身為國土主人的你和我。政府持續減稅降稅,最立即的獲益者,也不是撐起國家稅收重擔的九百萬薪水族。房價不平,賦稅不公,台灣九百萬受薪階級已經一肚子火。《天下雜誌》特別進行了「二○一○年稅改大調查」,並且針對台北市公有地標售進行實地訪查,找出為何政府抑制高房價失效?其中最根本的問題是什麼?
==
台灣已成為養地天堂,國家資產搶救連線成員張維修就憤怒的說:「囤積大宗物資是刑法,要抓去關;為什麼囤土,這種沒辦法進口,又稀少的民生物資,我們還要幫他省稅、給他獎勵、還借他錢?」。
買不起一個窩,讓人民很痛。所得稅也沒少繳,國家財政卻愈來愈糟,更痛。
勞工稅重,企業和富人稅輕,企業還要再減稅,台灣已淪為不義之島
攤開每年政府所收的綜合所得稅來看,其中七二%是來自薪資所得,這個比例,在全世界幾乎最高。也就是說,每個月領死薪水的受薪階級扛起了絕大部分養國家的重擔。
很多真正的有錢人,其實稅繳的很少。根據五年前,財政部唯一公布過一次的資料顯示,台灣最有錢的四十名巨富,有八人一毛稅都不用繳,十七人平均只繳一%的稅。
在台灣,企業愈賺錢,稅負愈輕。《天下雜誌》最新統計,已公布二○○九年財報的上市櫃企業,最賺錢的十家,賺的錢只繳了九.九七%的所得稅。十五家獲利三十億以上的企業,稅率也不到一○%。有獲利但沒繳一毛錢稅,退至有退稅的企業,有五十四家。比一般上班族動輒高達二一%至三○%的所得稅率,低很多。這麼多數字,只為了說明一件事:勞工稅重,企業和富人稅輕。而今天,政府告訴民眾,為了提升國際競爭力,為了減稅救經濟,企業稅負還要再減。
其實台灣的稅制,問題不在稅率,而是在於不公平、租稅優惠太多和漏洞太多。從企業租稅優惠、到股票和不動產交易所得稅的三大漏洞,一日不補,民眾的剝削感一日難除。從今年《天下雜誌》所做的「二○一○稅改大調查」結果也可以看出,租稅不公,就是民眾憤懣不平的重要來源。
文中有提到「依據現行稅法,企業土地交易所得免徵營所稅」
此言乃由所得稅法第四條中免稅規定項目所出,但一查所得稅法笫四條:
「十六、個人及營利事業出售土地,或個人出售家庭日常使用之衣物、家具,或營利事業依政府規定為儲備戰備物資而處理之財產,其交易之所得。
個人或營利事業出售中華民國六十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所持有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或公司債,其交易所得額中,屬於中華民國六十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發生之部分。」
該免稅規定也不是針對營利事業有所優惠,是「個人及營利事業」一體適用
怎麼寫得好像是所得稅法獨厚企業?
土地增值稅應該也是一樣都要繳納,只是現在的土地增值稅是用公告現值,和真正交易價格有差距。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