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上網只是看看新聞資訊和看看每個人對同一件事務的看法,從來沒想過自己發表文章,如果有的人立場不同,請多包涵。
近來,大家不斷的炒作房價問題,哪裡又創新高了,X寶房價翻了1倍,搞得現在不買房好像就買不到房子一樣。網路都有老師帶大家去炒房,這讓我非常的擔憂,因為這讓我想起20幾年前,連大學生都在買股炒房的年代,當大部分人都不務正業時,很容易就看到市場的反撲。
很多要買房自住的人,我覺得最好先租房戒急用忍一下,因為你投入的可能是你全部的家當,最好你可以保證地震和水災都和你買的新家沒關係,或許你可說有保險啊,但是保險畢竟只是部分賠償。為什麼要拿全部的身家和老天豪賭,賭贏沒事只背20年房貸,賭輸的話最好人也跟著走了,不然沒了房子還要背債。
2012世界末日會不會到來,我不知道。但是我很明顯感覺最近的氣候變化,不是常態,而是大自然的反撲。
再來是近一個多月來的地震資訊:
3月4日:台灣高雄縣甲仙發生6.4大地震。
3月5日:印尼蘇門答臘外海發生6.5地震,未發布海嘯警報。
3月8日:土耳其東部艾拉茲格省(Elazig)發生6.0地震,至少57人死亡、100人受傷。
3月14日:印尼馬魯古(Maluku)發生7.0強震,未發布海嘯警報。
3月14日:日本東北福島縣發生6.6強震,未發布海嘯警報。
3月15日:智利康塞普松(Concepcion)西北方發生規模6.7餘震,震央就位在2月27日8.8強震的重災區附近,未發布海嘯警報。
3月20日:古巴關達那摩灣(Guantanamo Bay)附近發生5.6地震,未傳出災情。
3月23日:菲律賓呂宋島佬沃(Laoag)東北方發生5.9地震,未發布海嘯警報。
3月25日:菲律賓馬尼拉發生6.0強震,未傳出損害報告。
4月4日:墨西哥和美國邊界附近發生7.2強震,造成2人死亡,部份地區通訊中斷,加州迪士尼樂園一度關閉。美國加州洛杉磯、聖地牙哥、甚至連遠在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以及內華達州的拉斯維加斯都有感到晃動。
4月7日:印尼蘇門答臘發生7.8強震,目前未有重大傷亡消息傳出。
4月11日:索羅門群島7.1強震,發佈海嘯警報。
1.有建商要談都更,房東要收回,我們公司已租了20多年了,這個據點可養100個家庭耶
2.房東要漲租金.....因為房地產一路看好......我們這裹也租了15年左右,不要告訴我南港.內湖商辦租金一直降,我們公司在大台北地區,每個區域都要有據點
為了這幾年的房地產狂飆,我們一收據點,就有人要被裁.....現在大陸是大家搶著要去,我對台灣也真是死心了,如果公司叫我去,我立刻去....炒吧...繼續...我很幸福還有台北市父母的老公寓可住...
我40出頭,當年自己買了中和公寓,30多坪...看到公司20-30出頭年輕人住在小2房(只敢生一個)...我真是難過....中和公寓賣了,我也不想買了,現在拿著錢,我真是買不下去了,也不想去年輕人家中作客了...只有難過..難過...

港人蝸居斗室怨氣滿腹 星洲安居政策有助反思
(明報)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05:10
【明報專訊】香港與新加坡 面積和人口都相近,而且在差不多時間(1960、70年代)起步搞公營房屋,然而,今天香港天價樓處處,港人為了解決居住問題付出沉重代價;新加坡則八成人口居於政府興建的「組屋」,人均居住面積遠較香港大,樓價亦較廉。上周的一項調查指出,贊成激烈抗爭的港人大增,部分原因應與不少人勞碌半生才換來斗室蝸居有關。我們毋須全盤照抄星洲的一套,但必須反思香港的房屋政策。
星洲房屋政策理念﹕
「國民在這個國家有份」
本報今天報道,新加坡的公營房屋政策經過40多年發展,今天已與香港有天淵之別。
今天,八成新加坡人口居於政府興建的組屋,形式與香港的居屋類似,但大部分以家庭為單位的實用面積接近1000方呎;香港的公營房屋(公屋加居屋)約佔香港總單位數目的一半,公營房屋與私樓大部分單位的實用面積均小於 500方呎,比星洲小一半。
樓價方面,新加坡一手組屋單位售價約147萬港元,
二手則約189萬港元,也較香港便宜。
新加坡建屋發展局副局長葉振銘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強調,鼓勵國民擁有房子,
「意味他們在這個國家有份(hold a stake in the country),
他們會希望社會好、開放及平穩。」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411/4/hfrq.html
比照我發的德國那一篇.
真的對政府失望啊.
車位分開賣.公設管理費每月自己繳.
可惡的建商.
所以我們買房痛苦指數會這麼高!
身為台灣人之恨啊.
一輩子為了一間房.
[奴隸]
[奴隸]是台灣8成民眾的新名字.
因為你薪資的3/1要繳給房東.
工作30年存30年才買一間房.
兒女繼續輪迴...
正義怎麼離我們那麼遠.......
ccf8818 wrote:
港人蝸居斗室怨氣滿...(恕刪)
有錢的越有錢.. 窮的越窮...
以前台灣是個相對公平也較純樸的社會.. 自從黑金政治以來.. 前朝的貪腐.. 把整個台灣的社會價值觀都扭曲了...
我小的時候.. 父母均小學畢業.. 都是低層勞工.. 他們告訴我.. 努力讀書.. 找個好工作.. 做一個有用的人.. 讓下一代更好更富足..
後來教育確實讓我們家庭翻身.. 由最低層的勞工家庭.. 上昇到白領的薪水族......
但是.. 如果社會風氣是.. 管你男盜女娼.. 一切向錢看.. 每天8小時努力上班遠遠不如房屋炒作的獲利.. 還會有人願意努力工作嗎? 我們又該如何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先租個房或先忍耐一下和長輩多住個2年,存更多的自備款讓自己冷靜一下再買房不是更好。
目前的情況就是房地產有點熱過頭,真的有必要看到有人在排隊就去和別人一起排隊嗎?
如果政府簽訂了ECFA,會有多少人受衝擊,這些人都是中產階級,大部分都需要繳付房貸,如果現在買了房,馬上面臨失業,想要提升自己或做個小生意的緩衝都沒有,你該怎麼辦。
台灣智庫:簽ECFA 衝擊就業人數590萬
中產階級將面臨失業危機
〔記者蘇永耀、林毅璋/台北報導〕為反駁馬政府聲稱ECFA不會衝擊服務業等產業,台灣智庫昨日公布「誰是ECFA的新輸家?中產階級失業危機」報告,指不僅服務業遭殃,官方擬列關稅優惠的早收清單,如石化、鋼鐵,甚至電子產業等,長期均將受害。
受創產值約達十二.六兆
台灣智庫推估,簽訂ECFA後,受創的產值約達台幣十二.六兆元,受衝擊就業人數將達五百九十萬人。
經濟部回應表示,尊重學者計算出來的結果,由於無法獲知其詳細的計算模型與資料基礎,無法具體回應,但政府認為簽署ECFA絕對是利多於弊。
經濟部:絕對是利多於弊
經濟部官員強調,如果真的簽署ECFA會讓台灣經濟與就業負面發展,「為何絕大多數觀察敏銳的企業界都會支持」?
台灣智庫的報告是由台科大化工系教授劉進興、中央管理學院副院長邱俊榮、成大法律系教授許忠信、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張烽益、台灣智庫諮詢委員簡耀堂、中正社福系副教授呂建德、台灣勞陣秘書長孫友聯等人執筆。
該報告統計,ECFA受創產業產值有電子電機等重要產業七兆九千億元、服務業四兆三千餘億元、傳統產業三千餘億元,合計十二兆六千億元。受衝擊就業人數服務業有三百二十一萬餘人、傳統產業一百八十九萬餘人、重要產業八十二萬餘人,合計約五百九十萬人。
劉進興分析說,馬政府一直以石化業可獲利,作為推動ECFA主要理由。簽訂後,即使石化上游產業還在台灣,但原料外銷中國,成品再回頭與台灣競爭,中下游十二萬勞工反成受害者,等於是「犧牲大我、完成小我」。
張烽益認為,石化業的困境是未能追求品質提升,停留在以量取勝模式,若不改變,即使台灣加入東協也沒未來。
同樣列入早收清單的鋼鐵業,簡耀堂說,取消鋼鐵產品出口至中國的關稅,看似有利可圖。但中國已生產過剩,加上成本比台灣低,原本禁止進口的冷熱軋鋼板、不鏽鋼等三百項鋼鐵產品,將直奔台灣,屆時不但中鋼等中上游業者五萬名勞工的工作受威脅,下游金屬製品業的三十三萬名勞工也岌岌可危。
簡耀堂警告,台灣核心產業的電子業亦將受害。馬政府為急簽ECFA,搶先開放六點五代以上的TFT-LCD廠、中高階IC封測在中國設廠,並允許台商投資十二吋晶圓廠等,等於是ECFA的「嫁妝」,不僅影響相關產業的十萬名員工、相關產業的五十萬就業人口,更遑論核心技術的流失。
邱俊榮另指出,ECFA除使中低收入者可能受害,從事技術或專業等白領階級勞動者也會大受影響。中國白領勞工來台灣搶工作,工作機會減少,薪資成長還將停滯,甚至負成長。
許忠信也強調,一旦簽了ECFA,台灣得符合世貿組織規範,屆時中國人享有我國的國民待遇,將更威脅具專業證照等白領上班族。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