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水上屋 面對2035後的海平面上升的趨勢 認為水不是敵人
所以還地於水 還地於河
他們規劃想必是建築在一個現實上
海平面未來20到30年至少上升5公尺
暖化當然是元兇
只是人類有辦法停止溫度的上升趨勢嗎
我個人是悲觀的
在我們關心房價的同時(買在哪哩,買多少錢,一坪多少,新屋還是中古屋)
也許有個足以影響我們未來20~30年的問題不斷靠近
現在也許還沒很大感覺 也許十年後不一樣,大家可能更把這個影響當一回事
也許又來個更大的莫拉克
也許我們的水庫再也擋不住超過原本設計的暴雨量
買房買在當下,自住沒差
當我們辛辛苦苦貸款買的房子,被這種全球性的改變影響 甚至貶值
不知道我們的政府
蓋房子的建商
或者是買房子的我們
誰應該在最緊張的角色
聽到學者建議遷都,立委馬上跳出來反對,
也許十年後這個建議是到時我們被迫是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時間會變成歷史給我們一個答案
希望一切都是杞人憂天,上天保佑我們的孩子
bear098 wrote:
今年荷蘭鹿特丹雙年展...(恕刪)
20年前如果提出暖化議題,肯定沒人理會,但在今天越來越多資料讓我們了解
之前20年前的購屋法則:地點勝於一切,自住沒差...在這變化莫測的現今,應該要新加入很多以前沒有的考量因素
我自己的思考是
在目前房價不斷創新高,身處在海島的我們,更應該理性的思考一件事
長期來看房價是否只漲不跌
也許有人覺得想不到這麼遠,以後再說
目前的建商(想在淡水蓋個摩天樓~~),現今4年8年換人做的政府
有沒有人"敢"提出 "能"提出因應之道
建商還是只想撈一票就跑~~剩下的讓全民,銀行買單,政府想辦法
政府只要考慮任期內的事情,有問題以後再說
開這個標題的目的主要是提醒自己
當買屋要背負貸款20年,房價相對高檔的今天
房價也許正被一股如同2008金融海嘯般的趨勢影響著
怕是房價泡泡的持續,多了一個刺破的可怕理由,而且我們無法改變
危言聳聽是一個人的聲音
遠見是一小群人的視野
憂患意識是眾人的思想凝聚
怕是一切都趕不及溫度的上升,海平面的變化
不用20年,假設真的發生這樣的變化,10年內房價應該有別於過去歷史的變化,尤其在都會區
買在淡水的人河岸旁的人,是不是應該要多擔心一點,還是堤防越築越高,相信水中會退掉的一天
買在林口三峽的人也不用高興,台北政經地位被影響在那邊也占不到任何好處
房價在今天算來前十年影響最多的因素是捷運(台北市)
也許未來十年會是這個
還是長期看漲嗎?
五年後再來檢視這篇文章,希望到時還查的到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