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負2度 荷蘭水上屋 面對2035後的海平面上升的趨勢 台灣的我們想到了甚麼

荷蘭水上屋 面對2035後的海平面上升的趨勢 認為水不是敵人

所以還地於水 還地於河

他們規劃想必是建築在一個現實上

海平面未來20到30年至少上升5公尺

暖化當然是元兇

只是人類有辦法停止溫度的上升趨勢嗎

我個人是悲觀的

在我們關心房價的同時(買在哪哩,買多少錢,一坪多少,新屋還是中古屋)

也許有個足以影響我們未來20~30年的問題不斷靠近

現在也許還沒很大感覺 也許十年後不一樣,大家可能更把這個影響當一回事

也許又來個更大的莫拉克

也許我們的水庫再也擋不住超過原本設計的暴雨量

買房買在當下,自住沒差

當我們辛辛苦苦貸款買的房子,被這種全球性的改變影響 甚至貶值

不知道我們的政府

蓋房子的建商

或者是買房子的我們


誰應該在最緊張的角色

聽到學者建議遷都,立委馬上跳出來反對,

也許十年後這個建議是到時我們被迫是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時間會變成歷史給我們一個答案

希望一切都是杞人憂天,上天保佑我們的孩子


2010-02-23 21:58 發佈
才剛上m1就看到這個沈重的標題

我們人享受了好多地球給我們的資源

取之不盡的結果

最後傷害的還是地球自己人

希望大家可以正視 環保議題 而非口號

政府也應該多多加強對下一代的教育 環保阿~~
今年荷蘭鹿特丹雙年展open city其中為期三個禮拜workshop
大家都把焦點放在''永續''以及思考海平面上升後現在的''都市''
會如何的改變其型態,以及如何轉化
而台灣不管市政府或是建商等等都是在呼呼口號
大家似乎都得等到問題已經發生才想要怎樣解決..
在這人家往往是在問題發生前就花己十年的時間在想問題來了
要如何解決
希望台灣有遠見的人能夠越來越多
政府,人民,共勉之...

bear098 wrote:
今年荷蘭鹿特丹雙年展...(恕刪)

20年前如果提出暖化議題,肯定沒人理會,但在今天越來越多資料讓我們了解

之前20年前的購屋法則:地點勝於一切,自住沒差...在這變化莫測的現今,應該要新加入很多以前沒有的考量因素

我自己的思考是

在目前房價不斷創新高,身處在海島的我們,更應該理性的思考一件事

長期來看房價是否只漲不跌

也許有人覺得想不到這麼遠,以後再說

目前的建商(想在淡水蓋個摩天樓~~),現今4年8年換人做的政府

有沒有人"敢"提出 "能"提出因應之道

建商還是只想撈一票就跑~~剩下的讓全民,銀行買單,政府想辦法

政府只要考慮任期內的事情,有問題以後再說

開這個標題的目的主要是提醒自己

當買屋要背負貸款20年,房價相對高檔的今天

房價也許正被一股如同2008金融海嘯般的趨勢影響著

怕是房價泡泡的持續,多了一個刺破的可怕理由,而且我們無法改變

危言聳聽是一個人的聲音

遠見是一小群人的視野

憂患意識是眾人的思想凝聚

怕是一切都趕不及溫度的上升,海平面的變化

不用20年,假設真的發生這樣的變化,10年內房價應該有別於過去歷史的變化,尤其在都會區

買在淡水的人河岸旁的人,是不是應該要多擔心一點,還是堤防越築越高,相信水中會退掉的一天

買在林口三峽的人也不用高興,台北政經地位被影響在那邊也占不到任何好處

房價在今天算來前十年影響最多的因素是捷運(台北市)

也許未來十年會是這個

還是長期看漲嗎?

五年後再來檢視這篇文章,希望到時還查的到
所以我早早就想到了買山腰上的房子 (已經買了)

所以海平面上升對我的居家影響較小

海平面上升這問題機近無解把

只要有人要賺錢,就沒辦法停止

看有沒有厲害的高人,可以計算出台灣所有地區房子的"壽命"把 (當海平面上升後)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恕刪)
林阿正 wrote:
荷蘭水上屋 面對20...(恕刪)

20年五公尺?
哪來的數據...?
林阿正 wrote:
荷蘭水上屋 面對20...(恕刪)
暖化是必然的 看來以後買屋還要考慮海平面了= =
我查到的數據是,
格陵蘭島冰山在2037年以前融化完畢;
海平面上升7公尺;
歐買尬...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