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台灣房市會「泡沫化」嗎? 最新報導,可信嗎

http://tw.topic.yahoo.com/hottopic/article/tw-features.yahookimo.com.tw/twfeaturesyahookimocomtw_200911172023根據最新一期的商業周刊 「台灣房市泡沫化」專題中指出,「房貸和投資者收入的比例」,就簡稱為「泡沫指數」,而將代表全體國民產值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做為分母,全體金融體系房屋貸款(包括自用住宅貸款、商用不動產、營建商建築貸款等)視為分子,房貸占GDP的比重越高、越有泡沫化現象。
由於香港、南韓、新加坡的房市泡沫指數,分別為39%、33%、33%,雖還不到四成,已讓亞洲四小龍的三隻小龍,相當緊張。
至於台灣的房市泡沫指數近47%,不但是亞洲四小龍最高,也創下台灣有史以來新高紀錄。
請問:你覺得台灣房市即將泡沫化嗎?現在是好的進場時機嗎?
可以請你提供房市挑選撇步嗎?給真心想買房子的網友一些實用的建議。
2009-11-18 8:53 發佈
我沒看文章,請用懶人包, 直接貼過來吧..反正你貼新聞聯結一樣的意思.!

我個人看到標題的第一直覺 , 恩 , 房子又準備要漲了...雖然房市不及股市的反應迅速..但是其中的道理幾乎差不多

股票要大漲前也都是一堆爛消息跌個幾%...然後一路長紅漲個五六十%..雖然房子不會像股票漲這麼多.
有趣的是新加坡可能延用台灣早期的社會主義思想
土地是國有 絕大部份房屋也是國宅局建的
數據可能失真 倒是水果報導
"台北市房價飆漲,收入卻不增反減,國人大喊「買不起房子」。
然而根據Global Property Guide網站統計,
亞洲主要城市房價所得比中,中國上海達84.62,
顯示上海房價遠超過中國平均所得,而台北的房價所得比為22.76,
是亞洲主要城市中最低。"
不管怎麼說 留給後代房產價值越高越好 不用像偶平民祖先現在看到蘭波基泥徒呼負負
題外話友達奇美可能倚賴三星甚深 四小龍大概終結了吧

airjim wrote:
台北的房價所得比為22.76,
是亞洲主要城市中最低。



根據Global Property Guide網站統計
台灣的房價所得比23.xx
日本房價所得比35.83,以實坪計價
公設加計雨遮等附屬建物的虛坪比從民國71年以前的10%增至現在約50%
若台北也是以實坪來計價的話,要將上面的數據x2
也是是說台灣的房價所得比已經是超過日本直逼香港了



個人覺得, 台灣房地產目前的現象類似金融股在MOU簽前的狀況
"ECFA"--- 就是這個夢的來源.
ECFA簽,內容是什麼, 及之後的發展都會影響到台灣房市未來的走向

光靠台灣本地的資金, 是無法長久撐住現在這個價格的

所有的資金, 不管是台資回流還是外資, 都在是建基在"看好台灣未來"
在買房地產的, 先是商辦與精華區.

如果經濟真的滾起來了, 獲益的相關人員(員工,商家,賣滷肉飯的...)有了錢,
效應就開始外擴到了精華區住宅....,然後一輪輪的往外

所以, 光就現在論泡沫, 只能說現在投入的人, 有可能賺到, 也有可能賠.

要判斷, 要去想想ECFA到底是什麼 ,影響是什麼?

(比較快弄破這個泡沫的方法, 當然是馬上回頭, 讓兩岸破局..., 那時說不定有一波便宜可檢(太壞心了))

所謂的陸資、外資買房地產並不會促使景氣轉好
而是景氣轉好才能帶動房地產
人均所得提升帶動的房價上漲才是健康的

要想做「ECFA」大夢之前先看看香港的「CEPA」
簽署CEPA只是對跨國企業、港資企業及少數專業人士到中國發展有利
香港CEPA簽了之後造成服務業外移、港人的工作機會增加有限、薪資持續下跌
留下的是低薪、低技術、彈性大不穩定的工作

jojobear wrote:
所謂的陸資、外資買房...(恕刪)


偏偏就是很多人(包括:執政者)一直都認為炒房可以帶動經濟成長.
沒錯,這就好像是現金卡一樣,先借錢享受以後還債.
造就資產階級的鉅富與一時的榮景,卻將更多的無產階級變成屋奴.

如果有20年的屋奴可以做還不是最慘的, 還不出錢被法拍才是悲哀.

==================================================

炒房可以,請課"資本利得稅",
並且將稅金用於扶植新興產業與房貸保險,
讓屋奴可以有工作與免受法拍之苦.
davidhan49 wrote:
http://tw....

你覺得台灣房市即將泡沫化嗎?....(恕刪)


聽了吳院長對房市的談話後, 我支持房市即將有更大的泡沫..
政府已經擺明維護房市相關利益, 棄守北縣平民.

我想房價會繼續漲......
有閒錢的可以趕快進場

我們這些月入不到十五萬的小家庭已經不會奢望買個家了.

PS... 越來越痛恨我的右手, 前次選出個A錢的, 這次選出個炒樓的 ....
nanno wrote:


聽了吳院長對房市...(恕刪)
PS... 越來越痛恨我的右手, 前次選出個A錢的, 這次選出個炒樓的 ....



從SARS後房市一直處在多頭...
這和台灣這幾年一直搞政治內耗, 產業不升級
---> 央行因此一直把利率壓在低檔, 阻升新台幣匯率, 像吊點滴似的
維持台灣代工產業競爭力
---> 然後, 低利環境下, 逼得大家必須把錢投資出去以求取較高報酬率
---> 然後, 在股市因為種種政經因素這幾年不好的情況下
土地供給有限的台北市房地產就成了首選標的....

所以啊, 前次選出的那位和這次的這位, 都...嗯...頗有貢獻

只不過啊, 台北市很多地區的住宅租金投資報率都接近2%了, 這代表

---> 所得上不去, 則租金上不去
----> 投資性買盤越多, 租屋的供給量也愈多, 租金受到壓抑, 投資房屋只能期待它往上漲
, 但已經快要"買不如租"了
---> 資金無國界, 但投資報酬率是鐵律
---> 所以, 房市的多頭恐怕也快到盡頭了, 隨時有反轉風險
davidhan49 wrote:
http://tw....(恕刪)


房地產一直以來都是短空長多..

買下去就對了

看喜歡殺殺價不要差太多就可以買嚕..

除非要當短期投資客~"~

不過沒那麼容易啦..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