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是否應考慮在高房價地區大量蓋起只租不賣的國民住宅?
1. 每戶可承租40坪的房子, 租約20年, 只租不賣, 每坪租金在200-250元新台幣
2. 承租人三等親之內之親屬始可遷入戶籍, 每戶戶口限8人
3. 承租人及其配偶需無房地產, 共有資產需小於兩千萬; 資產累積超過, 租約自動終止
4. 承租人如轉租他人, 租約自動終止
原由:
很多人都說, 其父母20, 30年前也是背負巨額房貸在台北地區買一棟甚至數棟房子, 現今沒賣都獲利數十倍.
現今30-45歲的人, 是當前自有住宅需求最迫切的族群, 不幸的是30多年前, 夫妻生育率是2逼近3, 也就是目前是台灣有史以來, 自有住宅需求人數最多的時代. 加上工作機會多寡的關係, 使得這族群的多數人都在北部討生活.
30年前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 經濟成長率年年破10%, 薪資也年年調漲, 很多做生意的商人都在那個年代賺了大錢.
近十多年來, 經濟停滯, 薪資也停滯.
這幾年大台北地區的房價確漲到60%以上的領薪階級想買個3房都不可得. 當然也有30%的領薪階級可以咬牙貸下大筆錢買個不到30坪的蝸居.
可是, 貸下大筆錢買房是正確的嗎? 30年的房貸就算如期還完, 到時也屆退休年紀, 能有餘錢安享晚年?
有人會說, 房子會漲, 就像我們父母那代一樣, 果真如此?
這些年的生育率降到1.2, 也就是說, 30年後, 30-45歲的購屋族群人只有不到現在的一半, 需求大減, 房價能有支撐? 現在借很多錢買房的人, 30年後將會面臨嚴峻的經濟問題.
可是, 人結婚組家庭後又不能沒房子, 買不起, 租又貴, 如果此時政府不出手, 那富人愈富, 租屋的人一生努力工作, 不過是服侍有錢人的奴隸, 社會恐怕全無公平正義可言.
讓政府做包租公, 一方面充實國庫, 一方面讓60%的領薪階級有多一點錢享受好一點的生活品質, 給下一代好一點的栽培, 這樣做不也同時減少掉一些社會問題? 目下有房有產的富人, 也會因為社會趨於安定, 得以安享財富.
不知政府能有作為否?
本人及配偶共有資產未達兩千萬, 你說是五百萬還聽得下去, 兩夫妻存款一千八百萬, 幹嘛不自己買房子? 台北市不行就買台北縣啊!!
好一點的生活品質不一定要住在高架地段好不好? 在仁愛路搞個5百戶來出租的成本, 若搞在南港,萬華你知道可以剩下多少錢嗎? 多蓋兩公園給你都還花不完.
若是寄望全台的人都有一戶北市中心的房子 我只能說想太多了...
台北市中心的房子 絕不會有一天會讓每位買方都覺得非常便宜...
最多就是波段間的相對便宜.....
國宅低價租金的另一個問題
收益和成本能不能打平....
若是打不平 後續的虧損是台北市政府自已買單 還是全台人民買單?
若有興趣 可以查一下 過去政府推動的"平宅"
你會得到一些不同的想法..
公共建設是提供不特定人使用 而不是提供特定的人使用
能不能符合公平公正原則 才是蓋國宅要特別注意的
另外 蓋國宅出租在這個板面 過去三個月內 應該有二篇出現過了
您的文章是第三篇 XD
===============這是分隔線===============
題外話:
那天跟我爸在吃飯
好奇問了他一些問題 為何當初他沒去台北市買房子
他說 買不起 ~_~
民國64年24歲的他剛出社會 月薪4000還5000
板橋重慶路附近的公寓 一坪約要10000元上下
貸款只能貸5成還6成 利率約在14~15%....存款利率圖
他們工地送件 一天只能送 4到5件...
建設公司貸款出來後 還得回存一部分...因為銀行沒錢借 XD
而大安區永康街附近 三十坪的公寓 三十年前一戶要價300萬
上面這是我客戶給我的訊息....
===============這是心裡話================
除非 我中大樂透 不然 應該沒機會在大安區買到正常三房的房子
只能用時間換金錢....認命騎車通勤.........
這不是悲哀 而是 現實
就算大安區市中心 一坪只要30萬
還是很多人買不起...
有人提到說40坪太多~我也是這麼認為~應該是蓋大量的集合式套房住宅~裏面一房一衛~僅提供走道入室就可以了o
至於怕轉租的問題~那很簡單~租屋人要遷戶籍~並參考附近租金行情~用約低1成的租金出租~這樣可以引導附近租金及房價趨於穩定~也可壓縮想當二房東的利潤~如果同一地段太多人申請~就以電腦抽籤解決~而不是價高者得o
總之不是不能做~而是主事者會認為這樣做很麻煩~到時候還得找公司維護出租國宅品質~還不如把土地賣掉~一來得到高額的土地賣金~二來省事~所以應該不會通過o
註:隨著國有土地一筆一筆的賣出~這樣的政策~只會越來越不可能執行~因為土地都落入財團手上~將來蓋成房屋時~還不是要國民拿更多錢來買屋o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