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張金鍔VS顏炳立在電視台對上,一個說多一個說空,沒有定見的觀眾看完反而莫衷一是
顏怎麼說都是台北市的框框、台北市沒地了、陸資來台資金行情、低利率.....
張呢講都是房價超過國民的購買力、失業率高、收入降低、負GDP、年底交屋潮.....
現在所有經濟數據都不好,全世界經濟都差,台灣當然也不好,
那怎麼會獨獨台灣的房市就可以得天獨厚會漲呢?
只是如果張跟觀眾說,在他的模型裡...、利空因素有...,恐怕要花一番唇舌
讓我來說吧,道理其實很簡單,每一個產業都有其週期,跟股市一樣有牛市有熊市
只是房市週期比股市反應慢而已,一直有人說房價長期看漲,先不管這句話真假
難道房市沒有週期嗎?會直線往上不回頭嗎?
就算以後看漲,那非要現在買在頂部嗎?
你如果問阿土伯:有沒有股市下跌時是從頂部用尺畫一條線到底的
阿土伯會說:逆肖A,還小學生咧!用尺劃線
就是啊,中間一定有反彈波(逃命波),然後再往底部走跌,也可能分好幾波走跌
最近這波"回溫"就是反彈波,讓投資客逃命的(之前我有PO文說過),
因為去年底基本需求恐慌過頭
造成房市窒息量,壓縮在到這兩個月補回,就像很多產業去年恐慌過頭抽單不敢進貨
到了這幾個月又下所謂急單捕獲,在線圖上就是反彈波,
連阿土伯都聽得懂,如果你去問阿土伯,他會跟你說:啊捏唔卡早酸(那還不趁早逃?)
搞不好阿土伯早就出貨了,還等你來叫他逃喔?
所以我再次在這裡奉勸投資客趕快賣房逃命啊!
想要買房自住的朋友不要急,忍半年再買,絕對比現在便宜。
小弟提供一點看法好了
台北市的房子 要跌空間有限
跟顏總的看法差不多
只要是捷運沿線的房子 抗跌能力一定較好
基本上 豪宅跟中古屋 是兩個不同的市場
有錢的人 今天買間豪宅 100萬/坪 不痛不癢
小弟認識的一位長輩 去年四月 在石牌唭哩岸站旁以一坪65萬的價格
全額付清 買下55坪的房子 對他而言 環境比價格要重要
要買到捷運沿線的新房 先搶先贏(買高買低而已)
如今房價看似下跌 也許現在60萬就買的到
對他而言跟本沒差 並不會因為買下這間房子有任何負擔
但今天如果是貸款2000萬 買這間房子買在65萬 就差很多了
光是利息支出 本利攤環 一個月要十萬 有多少人有這個資格
而且豪宅的建案 基本上建商只要賣個20-30%% 幾乎所有的成本都能回收
剩下的就算不降價賣 掛著等盤子來買 也等的到(一年賣個1戶也夠本)
不然仁愛的帝寶 賣了四 五年 也還沒賣完 有看到帝寶降價嗎??
再來 版大說半年後會跌 這點我的看法是要看地區
我觀查的重點 在三峽北大特區 重陽重畫區 這些集體開發的大案子
因為空屋率頗高 很多人是在2007年底-2008年中 因為"馬上好"
加上銀行貸款成數高 一口氣買下去
宽限期兩年在年底開始到期
但面臨失業 無薪假 裁員的狀況
年底也許有人因為付不出貸款 而有斷頭戶出現
有人說可以轉貸 再寛限兩年
這個就不一定了
之前2007年 以重陽重劃區來說 每坪成交價在23以上
假設買個35坪+車位 1000萬好了
原先可以貸九成 900萬(本利約還45000 繳息大概一半吧)
寛限期 過了 要轉貸 去問一下 現在銀行能貸多少
房價下跌約一成 貸款成數降低 可能轉貸700萬都有問題
剩下的200萬資金缺口 去慢慢調吧!
小弟一個月收入算中上 也不過只敢買500萬以下的房子
我朋友跟我差不多 去年買了800萬的房子 我不知他明年初宽限期到期
一個月要還3萬多的貸款加一個小孩 生活品質不知會變如何
上班族買房子 先考慮有沒有能力工作10年以上
房貸在有生之年 計畫幾年能還完款
千萬不要以目前的情況和低利去衡量自己的還款能力
( 最低的利率是這時候 十年後會一樣低利嗎??升息2% 受的了嗎?)
面臨繳不出貸款的壓力 銀行是不會鳥你的..
<轉貼>
上班族買房子 先考慮有沒有能力工作10年以上
房貸在有生之年 計畫幾年能還完款
千萬不要以目前的情況和低利去衡量自己的還款能力
對於這段話不能同意再多了。
其實我有另外一個看法是,大大有提及像是三峽或是重陽重劃區由於空屋率過高可能導致償還寬限期到的時候會有斷頭戶拋出,但是,是否降價後的價位能夠被接受也是個問題。
很多人不願賠售的結果,相信屆時會看到一堆高價的二手屋。
更重要的是,具備較佳條件的建案自然在價格上也會一樣守得更緊,也許有相對較便宜的建案可以撿,但是,條件是否夠吸引人?!我個人持保留態度。
現在重劃區的代銷很明顯地就是寧可用時間換取空間,價位持續守,對於屋況跟環境滿意的人自然等久了還是有可能出手,沒錯,價格是會降下來,但是通常降下來不會是你看上的那個建案,不是嗎?!
更甭提現在建商還在持續捍衛價格中,Sigh ~~~~~
一點小看法,謝謝。
faye0104 wrote:
其實我有另外一個看法是,大大有提及像是三峽或是重陽重劃區由於空屋率過高可能導致償還寬限期到的時候會有斷頭戶拋出,但是,是否降價後的價位能夠被接受也是個問題。
很多人不願賠售的結果,相信屆時會看到一堆高價的二手屋。
更重要的是,具備較佳條件的建案自然在價格上也會一樣守得更緊,也許有相對較便宜的建案可以撿,但是,條件是否夠吸引人?!我個人持保留態度。
現在重劃區的代銷很明顯地就是寧可用時間換取空間,價位持續守,對於屋況跟環境滿意的人自然等久了還是有可能出手,沒錯,價格是會降下來,但是通常降下來不會是你看上的那個建案,不是嗎?!
...(恕刪)
你說的那種情況很有可能發生,尤其是在房市修正的初期,
你不買他就等"有緣人"來買,他口袋夠深
但建商還是有人事、廣告...等,營運成本,時間一長,心理上、現實上都會有壓力,
只是不知道時間是多久?不知道,只知道不會違反經濟基本原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