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Nina wrote:要是摔傷,沒有腿毛的...(恕刪) 當然是自己要刮,這種事情怎麼可以麻煩別人~~不過騎車頻率高的車友我真的建議要刮腿毛降低風阻是其次重點是在按摩跟傷口清理不會因為腿毛而妨礙這些動作的進行
腿毛括掉就不MAN了........我還是繼續留著好了......還是謝謝阿狄的建議.....還有那個要用棒球棍按摩的補給小姐.下次記得補給車多帶幾支棒球棍.只要騎得比我快的.妳就負責揮棒出擊.協助開路.........
其實補給的內容需要看活動的內容而做區別,基本上可分為競賽(騎士協會)與挑戰(NS)NS的部份賽事大多都是3小時以上的行程,距離都拉的很長相對的隊友的分散度就很大要照顧的所有的隊友幾乎是不可能,除非利用動態補給而且補給車的的機動性要很高在這邊可以先將參賽人員作依實力簡單的分組,實力較強的補給次數會較少因為完賽時間較短所以可以先預估每組的完賽時間做補給的次數分配以武嶺為模擬我們預期的規劃所有隊員在3~4.5小時內完賽平均一小時會喝掉一壺水,所以出發帶2壺水預計第一次補給點會設在賽程的一半約2小時後的路程,所以設在清靜農場是最佳的選擇基本上在這裡會給每位選手一壺水,如果補給人員較多還可以給補給品這時候選手是不下車的拿了就走,不需要補給的就以手勢PASS而第二次補給點會設在鳶峰,因為鳶峰距武嶺僅7公里而且在到鳶峰前選手已經有喝了近3壺水,這個補給站只是做個預備動作防止選手補給不足再這裏也是給每位選手一壺水以我去年的經驗,我是出發帶2壺清境不補給,直上鳶峰補最後一壺水至於補給品就靠自己帶主要是以POWERBAR 或GEL為主,這部份選手自己本身要計算好數量補給點在選有個原則就是不能設在平路因為此時選手的均速很高會拿不到補給除非是事先說好下車取貨至於補給品數量可以以完賽時間去做預估以上心得先跟大家分享,以後有想到再作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