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環義要開跑了~5/8(六)開始共21站~各位有興趣嗎?

nekia0430 wrote:
小江 你有辦法找到環義的種子嗎?...

哇! 神雕你出現啦! 環義以前就比較少人看, 所以我也不是很清楚..
沒想到幾天沒上來版上~環義這版變的這麼熱絡~~

最近家裡因為發生點事~所以車也沒空騎更沒空上網~~環義更不用說有時間看了~~真是可惜~

依板上看來目前環義戰況真是激烈~~各位也都看的很認真~~相信這對於騎車應該也會獲益良多喔!!
騎車不要把自己限制住了~要能夠騎的高騎的遠 ~這樣才能看的更多看的更遠喔!!
kiss0196 wrote:
沒想到幾天沒上來版上...(恕刪)

等你處理完家裡的事...有空檔在一同騎車..
第十四站結束! 還是義大利人拿下單站冠軍!

Ferrara - Asolo 206公里-山地站
難度: 3顆星 (最高5顆星)
單站冠軍: Vicenzo Nibali (Liquigas 車隊) 4:57:51

粉紅衫: David Arroyo (Caisse d'Epargne 車隊)
均速: 41.61Km/h

氣溫19度, 晴時陰. 山頂小雨. 雖說是山地站, 前148公里還是平地和稍有起伏的小山丘. 經過將近兩週的激烈賽事, 選手們累積的疲累也開始顯現. 賤的是, 山地站才剛開始. 37公里處6人集團突圍出去, 經過110公里, 一撞到山, 很快就被主集團吞沒, 只剩下Colnago車隊的Alessandro Bisolti單獨多支撐了幾公里. 這座Monte Grappa爬坡18.9公里, 平均坡度8%, 最大坡度14%, 車手的痛苦都寫在臉上--就算是笑, 也是苦笑. 主集團一吃掉Bisolti, Nibali, Ivan Basso, Michele Scarponi (Androni Giocattoli) 和 Cadel Evans (BMC)便開出一段與後方主集團的缺口. 隨著高度不斷上升, 差距也逐漸加大. 未能及時跟上4人領先集團的Vinokourov和Carlos Sastre則緊追在後約40秒差距.

在Bisolti被追上之前, 大鼻子Bradley Wiggins(首日計時賽冠軍)也曾發動一波攻擊, 追了幾公里, 鏡頭帶到路邊一位美女, Wiggins在經過之後還回頭去看美眉. 可能真的很漂亮. 大概是被美女影響心情, 沒多久就被主集團追上.

說實在看這些職業頂尖好手攻坡, 根本看不出來坡度有多陡. 抽啊晃的也不見減速, 就到了山頂. 不過粉紅衫Richie Porte在此時很明顯的落後, 差距達到3分鐘.

過了山頂開始下坡, 領先的4人集團起了變化. Nibali優異的下坡能力和不怕死的膽量, 脫離其他3人, 以時速80公里的速度, 穿越連續不斷的髮夾彎, 並保持這樣的優勢直達終點. 另外三人以23秒的差距進入終點. 粉紅衫則是落後4分46秒進終點.

本日結束, 總成績排名由Caisse d'Epargne車隊西班牙車手David Arroyo暫時居冠. Porte退到第二名. 明天一樣是山地站, 預計排名還有更大的變動!
第十五站結束! 地獄般的爬坡

Mestre - Monte Zoncolan 222公里-山地站
難度: 5顆星 (最高5顆星)
單站冠軍: Ivan Basso (Liquigas 車隊) 6:21:58

粉紅衫: David Arroyo (Caisse d'Epargne 車隊)
均速: 35.186Km/h

氣溫19度, 晴時多雲. 今天的重頭戲在最後的Monte Zoncolan (Zoncolan山), 從海拔530公尺的山谷底, 10公里陡峭爬升1200公尺到1730公尺的山頂終點. 平均坡度12% , 最大瞬間坡度22%. 22%坡度相當於我們上148半路左轉叉路秋千路上139的坡度—這樣就有概念了吧! 12%相當於南峰大部分路段. 請想像騎南峰10公里.

有評論說, 對觀眾而言, 比賽的難度越高, 變態坡越多, 光是看選手們騎得痛苦不堪就高興得不得了; 但是對選手來說, 爬這種坡真的是會艱苦到連髒話都飆出來.
另外從高度表可以看出, 在終點變態坡之前, 也還有三座山峰要先爬過.


開賽22公里處, 脫逃6人集團成型. 跑完112公里平路後開始爬坡; 到爬完第一座山距離終點62公里處, 領先集團還拉出與主集團約10分鐘的差距.

這個地區山景綿延, 有一些路段真的超像台灣的中橫公路—水色青碧的高山水庫, 刀劈斧砍的太魯閣峽谷, 深谷下的立霧溪, 甚至連乾涸河床外加攔沙壩都幾乎一模一樣.

180公里處第二座山開始, 6人集團變成5人. 此時主集團也加速追擊, 差距拉近到6分半鐘.

距離終點40公里的第二個陡坡上, 主集團在Liquigas車隊領騎車手的加速下, 拉出包括粉紅衫在內的一個約20人集團, 將跟不上的車手們拋在後面. 此集團經過十多公里的累積, 增加成約40人左右, 與後方集團保持2分鐘的距離.

來到地獄坡的入口, 前方5人領先集團和主集團仍有3分20秒的差距. 地獄坡開始經過1公里後, 領先集團剩4人.

終點前7.2公里, 爬坡開始後的2.8公里, 主集團中包括Ivan Basso, Cadel Evans等4人攻擊出來, 成功擺脫集團並將距離越拉越大. 到了終點前6公里, Ivan Basso 和Cadel Evans再將Scarponi和Pinoti甩掉, 變成兩人對決的局面. 此時已經沒有人注意原來的領先集團在哪裡, 所有的焦點都放在這兩位名將的身上.

再怎麼眼拙, 也可以發現兩位頂尖選手的攻坡騎法完全不同: Ivan Basso 90%的時間是坐定踩踏; 而Cadel Evans則剛好相反, 絕大多數時間是站立抽車.

終點前3.7公里, 我猜, 應該是Cadel Evans終於氣力放盡敗下陣來, 從此Ivan Basso一路獨走, 穿越狹小山路上的滿滿人潮, 接受夾道歡迎, 直到終點! 義大利人在自家又贏了一站! 而Cadel Evans 以1分19秒的差距隨後進入終點.

此站結束, David Arroyo雖然不是前幾名進終點, 但先前領先時間仍多, 粉紅衫還是穿在他身上. Saxo Bank 小將Richie Porter 今天表現也不錯, 總排名仍居第二. 而Ivan Basso經過此役, 總排名大幅上升到第三位. Cadel Evans也上升到第五位. 可見山地站影響成績之鉅.

01已經有熱心車友(s07172, 謝謝你!)馬上算出前幾名車手地獄坡的爬坡速度. 10公里爬升1200M,平均坡度12%:
單站冠軍: Ivan Basso 40'42", 均速14.74
第十一名: 粉紅杉Arroyo 44'34" 均速13.46
只能說真是太了不起了.

那麼, 一個存在已久的辯論又來了: 爬坡是坐定踩踏還是站立抽車比較好? 就今天的對決結果而言, 可以說是Basso的坐著騎贏了Evans的站著騎. 但是Evans的站著騎, 也超越了所有其他車手拿下第二名. 簡單的結論是: 要看車手本身的特質而定. 改天可以就這個主題討論一下.

環義賽星期一休兵一天. 我也剛好要出國. 擔心到了那邊01網站被封鎖上不了, 屆時再看麻煩劉大哥幫我從星期二起將寫好的文章PO上網.
5/20賽事的好看~沒想到帶領主集團的天然氣隊最後竟然能追到前面的五隻兔子~最後變成兩位名將的對決~真是好看~最終由爬坡名將也是去年環法登山王的ivan basso拿到本站冠軍~
騎車不要把自己限制住了~要能夠騎的高騎的遠 ~這樣才能看的更多看的更遠喔!!
賽事怎麼看

正所謂內行看門道, 外行看熱鬧, 身為自行車車友, 不論是狂熱份子或是休閒健身愛好, 多少都會接觸到賽事. 類似環義, 環法, 環西, 這些世界一級賽事, 很幸運現在因為網路的發達, 我們都可以接觸到實況轉播.先前被視為冷門的運動, 也因為有形無形的推廣, 預期將會越來越普及.

那麼, 一場精彩的賽事, 有甚麼可以看的?

看戰術:
每個車隊參加賽事的目的不同—不是所有的車隊都將目標放在爭奪總冠軍. 有的是殺氣騰騰, 每天都在集團最前方領騎帶速度(或壓速度), 目標粉紅衫; 有的車隊將重心放在陣中大將的個人獎項; 有的車隊實力不足, 意在練兵增加車手的經驗. 仔細從各車隊在賽事中的位置與表現去判斷他們採行的戰術, 是滿有樂趣的一件事.

看技巧:
能夠被邀請參加這個等級賽事的選手, 就算是最後一名, 放到台灣來, 也是一等一的好手. 所以看這些車手在集團中如何領騎? 如何跟騎? 踩踏的方式? 爬坡是坐定或抽車? 下坡如何過彎? 過彎的角度怎麼選擇? 等等平時我們不太容易接觸到或注意到的技巧, 或是在書上看過的知識, 都可以在轉播賽事中得到印證. 但是請注意, 下坡是很危險的一件事, 職業車手有技術有競賽壓力加上道路有交管所以可以用80-90公里下坡, 這些東西叔叔有練過, 小朋友千萬不要學著用這樣的速度下坡!

看姿勢:
正確騎姿不論對競賽級或休閒騎車友都很重要. 仔細看這些一級車手的騎乘姿勢來適當調整自己的騎姿, 可以有不少幫助. 所謂的立骨盆, 拱背, 高踝, 夾肘 , 夾大腿等等, 在這些選手身上都能看到.

看配備:
選手們用的車當然是現今世界頂級水準. 雖然買不起但是光看就很高興了. 看看有甚麼新款, 或甚至可以看到與自己的愛駒同型的車, 例如佳佑的Giant Rabobank 塗裝—聽說佳佑入手這部車以後, 實力受到激勵, 現在鳳山寺計時已經達到15分的水準.

看服裝:
很多人會去買車隊版的服裝, 在賽事中可以參考實際穿起來的視覺感受.

看明星:
平時有在注意職業車壇選手的車友, 可以在這些賽事中找到自己的偶像, 仔細觀察他們的騎乘方式.

看帥哥:
還真的有很多選手長得滿帥的.

看風景:
義大利, 法國, 西班牙, 或是這三大賽事延展到的其他歐洲國家, 自然風光都有可觀之處. 自行車賽事攝影機跟拍有重機與直升機空拍兩種, 直昇機空拍時就可以順便欣賞賽道經過地點的景色, 還真的是賞心悅目. 而這些主辦國也藉此機會推銷該國該地的觀光事業, 一舉數得.

說到這裡, 想到我們的環台賽. 不知是否也能做這樣的結合?

看人文:
被賽事選定經過的城鎮, 尤其是出發與終點, 當地政府與居民無不卯足全勁協辦以增加自己的曝光率. 而直昇機空拍也將這些城鎮的景觀帶給收視的觀眾, 間接達到推銷的效果.

說到這裡, 又一次想到我們的環台賽. 不知是否也能做這樣的結合?

看細節:
在比賽中選手如何補給? 事故或機械故障支援車如何處理? 擔任補給的副將如何將補給品發送給同隊隊友? 氣溫變化時選手如何脫穿衣服? 風鏡不想戴的時候怎麼處理? 空水壺怎麼丟? 落隊怎麼處理? 雨刷和後照鏡怎麼拉? 衝過終點線時要做哪些手勢? 等等這些我們也許都會遇到的狀況, 在觀賞賽事的同時也都能學習到.

無論如何, 希望觀賞賽事的車友們, 都能在參與的過程中看到和學到自己想要的項目, 轉化成更加喜愛這項運動的熱情!
第十六站結束! 山地計時賽

San Vigilio di Marebbe - Plan de Corones 12.9公里-計時賽
難度: 5顆星 (最高5顆星)
單站冠軍: Stefano Garzelli (Acqua & Sapone車隊) 41:28:00

粉紅衫: David Arroyo (Caisse d'Epargne 車隊)
均速: 18.5Km/h

今天的內容就是爬爬爬. 想出這種山地計時賽的人, 還真不是普通的變態啊! 12.9公里, 平均坡度8%, 最大瞬間坡度是令人啼笑皆非的24%.



這是坡度表. 雖然從轉播中看不出來坡度真實感覺, 但是從車手用力的方式和搖頭晃腦的騎姿, 可以和我們爬坪頂的景像連結在一起.


單站冠軍使用的齒比是34x29—29齒飛輪專門用來騎今天的陡坡. 值得一提的是, 被歸類為爬坡型(climber)好手的本日冠軍Stefano Garzelli今年已經36歲. 所以, 這項運動, 年紀不是大問題.






一樣是滿滿的夾道群眾


賽道不是柏油路, 而是碎石子地


支援車都改用重車, 直接背了備用車上路
沿路都還是厚厚的積雪, 滑雪纜車也一樣在運行著.

Andy01796 wrote:
賽事怎麼看正所謂內行聽說佳佑入手這部車以後, 實力受到激勵, 現在鳳山寺計時已經達到15分的水準. ...(恕刪)



A.....15分.....你忘了打1小時...應該是1小時又15分!....我沒那麼猛拉!不過我當然希望能越來越進步!!!
感謝小江激勵!

Andy01796 wrote:
賽事怎麼看正所謂內行...(恕刪)


恩恩小江很細膩喔!

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感覺

我也是到今年才開始看這比賽

我目前的重點在於看姿勢

俗話說: 像不像三分樣! 從這些專業的車手身上,學習到的姿勢是最直接的,接著看到每一位選手的ambition企圖跟動機,觀察起來真的很微妙!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