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各位一路上對頻道的支持
Hi各位好我是Jimmy,ROG去年推出Azoth,大家都覺得好貴好貴,結果賣得很好,搞到整個電競鍵盤圈都在戰75%。 我自己的拿給我哥用,他說從來沒有用過那麼好打的鍵盤,就知道這把對新手吸引力多強。 在對岸還因為太紅所以有廠商自己推出改裝套件,形成一個自己的生態系。 這次ROG把Azoth做了天翻地覆的改進,推出了Extreme版本,這應該是我聽過最好聽的"量產"鍵盤

Azoth Extreme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正面的金屬陽極做了改變,從舊款帶藍的槍灰色改成了偏深灰色的陽極。 表面摸起來不是絲滑的,是帶著非常淺,也均勻的沙感。 這個選擇讓正面上蓋幾乎不會沾指紋。 大家應該都知道黑色陽極不沾指紋是滿困難的事,這是ROG在表面處理上的選擇。

周圍有一圈拋光倒角增加一些反光的元素,也增加精緻感。 上面這塊新增的飾條就是平滑的陽極,表面還有非常整齊的類碳纖維紋路? 看起來是紋路,然後摸起來是滑的摸不到,這類設計通常只會出現在客製化鍵盤上,做工真的非常厲害。 這塊要注意的就是比較會沾指紋。

這個飾條的工藝很有深度,正面是在黑色陽極上做拋光,包含倒角的部分。 在不同的光線之下這條會直接反光,跟上蓋的霧黑色形成強烈的對比。
後側則是剛剛提過的類碳纖維紋路,中間有一條看起來很像提把的東西,這塊是塑膠,裡面是無線用的天線。
側面飾條刻意保留了螺絲增加機械感,保留Azoth側面有向內切,讓玩家可以方便手伸進去移動鍵盤的設計。
下蓋部分的側面設計了非常密的階梯狀線條,這個線條一路延伸到前側底部,再連接到另外一邊側面的線條。 因為我最近自己也在做鍵盤,所以我知道這種非常密的階梯設計在CNC加工上非常耗時,良率也很低,通常設計師會做個三四條好看就好。 ROG這個設計對製造工藝的要求應該是非常高的。
當我以為側面已經很誇張的時候再看一下背面,整片背板是用有厚度的鋁合金做不同深淺的CNC削切。 上層是呼應飾條的類碳纖維紋路,不同面積的下層是霧黑色陽極,ROG在這邊又玩了一次表面處理的轉換。
也因為這個有厚度的底殼,整把鍵盤沒有特別做配重就來到大約1.5公斤,這個重量也會讓鍵盤的聲音更扎實更有深度。 背板中間有一個拋光的飾板,非常感謝ROG這次特別為我客製了銘牌,我會好好珍惜這把鍵盤,銘牌下面也很有搞頭。
兩側有可以改變打字角度的腳架,設計成圓錐形很像經典的韓國客製化鍵盤。 表面也是拋光處理。 包裝內有附兩個不同高度, 安裝方式都是磁吸。 這邊要注意因為磁力滿強的,如果沒吸準,腳架的金屬可能會去客到底殼,有可能會戰損,安裝的時候要小心一點。
維持75%方向鍵下沉,右上角有小螢幕的配列。 縮小了螢幕的尺寸,讓上面的F row可以有間隔,這個設計的改動應該是喜歡用這排的玩家想要看到的,方便盲按。
螢幕右邊的撥桿滾輪也改成了拋光處理,ROG這次真的大玩拋光工藝。
一樣可以上下撥可以按下去,右邊ROG Logo可以按進去切換撥桿功能。 螢幕縮小但改成彩色的,也增加了觸控功能。 左側是capslock,profile,連線模式,OS模式之類的資訊,右側則是顯示撥桿目前調整的功能
螢幕點兩下這些資訊都會消失,還你一個乾乾淨淨的畫面。 左右滑可以切換螢幕功能,日期時間,筆電電量,硬體資訊,這次新增了每秒敲擊鍵盤次數的畫面。 我個人還是覺得日期時間是最實用的,玩遊戲要跟女朋友吃飯就不會忘記時間。
小螢幕上下滑可以在該功能裡面切換顯示內容,例如如果是顯示動畫就可以切換不同動畫。聲音的部分是我目前聽過最好聽的量產鍵盤之一,相對舊款來說,改了金屬機身的聲音扎實度差距非常明顯。
雖然是用軸下墊來放大聲音但整體綿味不會過多,聲音響,也不會有散開的感覺,不是麻將音,而是類似小石頭互相碰撞的聲音,或是也可以說雨滴聲,相對麻將音會比較耐聽。
底殼10個螺絲拆下來就可以打開,飾條上面四個螺絲建議也拆下來,是為了避免上蓋去磨到會戰損,這個價位的產品是得要小心保護。 所有螺絲都帶磁性,拆過鍵盤的應該都知道這非常方便。
所有上下蓋的鎖點或是接觸面都有墊子,這把鍵盤自帶force break! 這設計可以非常有效的減少全金屬鍵盤很常見的空腔音或是金屬共振音。
定位板材質是碳纖維,有強度的同時也有吸收震動的效果,畢竟為了耐用度ROG還是選擇了有螺柱的內膽方案,避開金屬定位板保留一點彈性是好的,CF也很符合這次Extreme的外觀主題。 內膽拿起來有排線是非常正常的,要小心溫柔一點,矽膠底綿有做一條縫不用拆線就可以拿掉,ROG想的非常貼心。
一般玩家把這片拿出來就可以把內膽裝回去了。 矽膠底綿上面有一顆一顆的突起是要往上去支撐軸底部的零件,也表示下壓的時候可以吸收一些震動,非常有細節的設計。 鍵盤底殼旁邊有看到板簧,末端有套一個矽膠豆,內膽定位板周圍的小洞就套在這些矽膠豆上,是屬於relief gasket的板簧結構。
這個板簧結構其實比我想像中硬,整個內膽不會下陷過多。 底殼裡面好幾個斜斜的限位柱,還記得前面提到底部的拋光銘牌嗎?
用手從上面壓進去就可以打開,下面不只可以放接收器,也可以調整這幾個限位柱。
調Hard這些柱子會往上跟PCB底部的斜柱對上,表示內膽下陷會受到限制,帶來比較硬朗的手感,有底綿的狀態聲音也比較高頻比較硬。 這個可變內膽手感的設計我去年在對岸有見過,但ROG這個設計的完整度跟操作精緻度顯然好非常多。衛星軸是ROG自己設計也愛用的往下夾的,這次ROG有把精度提高,相對舊款,空白鍵直接搖晃的穩定度比較好。 如果真的不喜歡這套衛星軸,Azoth Extreme的PCB依舊支援PCB衛星軸,原廠有附上一些墊片要記得用,官方YouTube頻道上面有教學。

整體手感因為內膽有螺柱,Hard狀態會有輕微的震動,不會震到不舒適。 就算是調Soft也還是偏硬,但碳纖維定位板起到了很好的減震效果,底綿拿掉可以讓手感再軟一點,我也覺得聲音更乾淨更響亮更清爽一些。 這時候如果調到Hard,字母區聲音會稍微乾一點,空白鍵回彈聲比較明顯。 Soft整體比較均衡,算聲音跟手感兼具。

我收到的樣品搭載ROG雪軸,非常成熟的訂製軸體,廠潤剛剛好滑順不阻塞,軸心防塵璧的緊度也在穩定度跟手感舒適性中間取得很好的平衡。雪軸聲音偏中頻,嚮度適中也很集中,搭配Azoth Extreme內膽的聲音相當不錯。 字母區跟空白鍵的聲音一致性高。
空白鍵定位板區域有開槽然後用綿塞起來,鍵帽裡面也有放上綿,塞好塞滿用起來很穩定。


ROG的PBT鍵帽,Azoth Extreme選擇全黑的顏色。 表面有非常明顯的磨砂感,確保遊戲中手感穩定,也可以拉長打油的時間。 這套鍵帽高度很低,中心支柱甚至比cherry高再低一些,確保穩定的手感,有效前高大約29mm打字起來不會過高,我用低的腳架就可以。 如果還是覺得高,ROG有附上一個精緻的腕托,底部也是鋁合金搭配槍灰色陽極,連腕托也要下重本,腳貼止滑效果相當不錯。
整面則是有刻了ROG LOGO的矽膠,親膚也好清洗。
鍵帽本身厚度適中,聲音扎實但不會悶。 這套ROG自己設計開模的鍵帽我一直滿喜歡的。很多小細節, 比如說支援MAC/Windows切換,確實這把鍵盤不凡的身價拿來搭配MAC工作,搭配Windows玩遊戲是應該的。 右下角支援一鍵喚醒Windows copilot功能,如果不喜歡,ROG有在包裝內多附一個ctrl,貼心的小動作。

我換上GMK鍵帽,並且把空白鍵換成Bsun RAW軸作為最後的改裝。
這把鍵盤很有趣,有底綿的時候我覺得hard比較好聽,底綿拿掉又反過來。 我個人最喜歡SOFT模式不含底綿的聲音,字母區聲音比較亮一點,空白鍵聲音的尾韻比較能表現出來,回彈聲也不大。 這個結構的可玩度確實很高,我甚至有點想嘗試把綿全拿掉看會怎樣。

最後別忘了這是一把無線鍵盤,ROG有附跟之前Keris II Ace同樣的polling rate booster,讓Azoth Extreme支援無線8K高回報率,把一般機械軸鍵盤的無線反應速度催到極致。 各位會不會想說之前Azoth為了無線所以底殼是塑膠,阿怎麼這次Extreme全金屬殼又可以無線了? 前面提過的飾條上那個像提把的東西其實就是天線的位置,做的非常的巧妙。 如果你問我8K我能不能感覺得出來,我會說感覺不到,ROG 1K的無線性能本來就已經是業界頂尖。 這個高回報率就是做給規格控的,一種武力展示的感覺。
我在想也應該是因為ROG本來就把無線穩定度跟省電掌握得很好,所以他們可以放心地做無線8K然後不用擔心續航力問題,我實際使用開25%RGB可以用兩周都還有電。 這兩周以來都是無線使用打稿玩遊戲,雖然沒有磁力軸可變觸發點,但軸體穩定,反應靈敏,加上有重量的金屬機身非常穩定,不戴耳機聲音都很好聽是豪華旗艦的遊戲體驗
Azoth Extreme是把Azoth淬鍊到極致的產品,從外殼CNC陽極在表面工藝上的轉換,到完成度非常高的可變內膽硬度結構,以一個量產品來說用了很多不記成本的設計,難怪終端售價會那麼貴。
一定會有人說,那麼貴還沒有磁軸? 沒磁軸就不能當遊戲鍵盤了嗎? 那我提出一個新想法,在磁軸風行的年代,磁軸已經不是可以貴的理由了。 如果支援磁軸,基本上市面上比較好聽的磁軸也就Gateron磁玉跟Geon Raw HE,兩種我都有, 然後不管怎麼搞,換彈簧重潤什麼的, 都還是沒辦法在聲音上追上MX軸鍵盤。 所以我有兩把磁軸鍵盤,但我同時也有八把聲音手感都不一樣的客製化套件,還有兩把在路上。
我的收藏其中不乏兩三萬的套件,我只能說我一路玩下來磁軸鍵盤追求性能跟MX軸鍵盤追求聲音手感還是很不一樣的。 換句話說Azoth Extreme這個有趣的體質,如果被限制在磁軸,就不能換其他千千萬萬好玩的軸體來玩了,其實也是可惜。大家最想問的,這個價錢真的值得嗎? 首先其實以表面工藝來說算值得,我會這樣說是因為我自己最近也在跟CNC廠溝通,準備試產自己品牌的鍵盤,那個細細的階梯設計以量產角度來說並不好做。
第二點,Azoth Extreme整體價錢扣掉軸體鍵帽大概就是一把400塊美金的套件,但別忘了加上ROG業界頂尖的無線穩定度,高回報率還有驚人的電池續航力,這是一般套件工作室做不出來的。 最後,當然要加上身為ROG品牌旗艦中的旗艦,沒有另一個電競廠敢開這種價錢,前無古人的高級虛榮心。 如果這三點都是你要的,那就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