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

「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

「Bridge75橋75」生產與設計來自對岸「ShortCut Studio」工作室作品
協作品牌為對岸「Duhuk」與韓國「Swagkeys」
本次開箱的版本為「Bridge75 Plus」高配版
顏色分別為我個人偏愛的「陽極銀、黑」

6063鋁合金CNC快拆式設計Gasket結構,三模可換軸機械鍵盤
坦白說,不到半年開箱三把「鋁坨坨」我也是挺醉
然而新品確實有吸引人的地方,所以我不幸的又摔進了坑

鑒於我個人也是「Rainy75」的長期持有者
相信對「Bridge75」有興趣的讀者同樣知曉兩者互為競品
正式開箱前,我將個人主觀選購與特色分析寫於下段
並針對「橋75」與「雨75」在細節設計處的差異略為分析
以下均為主觀意見,因此請自行斟酌本身的喜好後再行評估

本文長達6,000字,照片70餘張,建議以電腦網頁版閱讀
不回應任何「購買相關流程」之提問



「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

「Bridge75」的選購偏好特色:
上蓋怕刮的用戶:快拆設計基本免除帶蓋拔鍵帽時因工具刮損外觀的情形
手癢愛拆的用戶:排線設計相較「Rainy 75」更為合理,拆裝過程流暢舒服
軟體自編的用戶:「Bridge75」支援「QMK」鍵盤軟體自定義的終點
低調素雅的用戶:正面除配列幾乎不存在品牌特徵,極致純粹的首選
用料在意的用戶:以軸座為例「橋75」目前標配「Kailh凱華」軸座

「Rainy75」的選購偏好特色:
自行升級的用戶:原廠有提供如:電池、定位板、Gasket、背板等配件選購
外觀特色的用戶:邊緣拋光倒角、前後精細的陰刻Logo,品牌辨識度足夠
標準體驗的用戶:「VIA」採用,無須手潤的「紫薇軸」完整的入門規格
急切剁手的用戶:「Rainy75」目前有自己的工廠,供貨能力相對卓越
延遲在意的用戶:含低延遲模式選項,整體的延遲表現均優於「Bridge75」



「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

「Bridge75」內容物為以下:
鍵盤本體、防塵罩、2.4GHz接收器、編織傳輸線
備用軸x3、快拆防撞橡膠墊x2、拔帽軸夾、簡易說明書
包裝方式與「Rainy75」大同小異,連同緩衝材都是同一套

兩者本體均有封膜,並有提示撕膜後無法享有「無理由退貨」
「Rainy75」只針對鍵盤本體封膜
而「Bridge75」的封膜方式是本體連同防塵蓋一併封膜
上述兩者的差別造成「Bridge75」拆膜前的外觀瑕疵檢查較為不易
基本均建議從開外箱前就開始錄影留證至拆膜確認細節完好

雖然相較台灣市場而言「Bridge75」也屬於相對便宜
但購買對岸鍵盤我個人建議只從「官方平台」購入
或是台灣經營有品牌規模所進行的團購
若需售後協助不用層層上訴,也確保來源乾淨無虞
我偶爾會看到某些第三方來源的翻車案例
如「跨海購入宣稱為新品拆封,收到檢查發現人為戰損、甚至軸體被調包」
包含身邊的友人也曾經是受害者之一,最終結果都是無奈認賠



「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

「Bridge75」正面外觀最大的特色,基本上是沒特色
相較精細構造的內部而言,正面沒有任何象徵性的品牌符號與標示
也沒有古靈精怪的鍵位配置,幾乎是公模的配置外觀
然而就是這樣低調乾淨的外觀深得我心
方向鍵無下沉設計、右側鍵位直列完整無缺
擁有類似於「68鍵」的緊湊、也仍保有「75%」的從容
沒有突兀的旋鈕、佔鍵位的銘牌、也沒有畫素悽慘的小螢幕
在我的評價裡「Bridge75」是把可以用「純粹」形容的鍵盤



「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

「Bridge75」有三個版本,分別是標準版、高配版(Plus)、磁軸電競版(HE)
標準版為無光三模、高配則為有光三模、電競版為磁軸無光有線
唯一能從外觀分辨型號的位置是本體背面的配重設計
標準版:「不鏽鋼髮絲紋配重」
高配版:不鏽鋼髮絲紋配重與「鏡面飾條」
電競版:「金色黃銅」配重與鏡面飾條

文中兩把均為高配版,止滑為上緣單條與下緣兩條黑色膠墊組成
如果說正面的形象為低調純粹,那背面則稱得上高雅內斂
大器簡約的不鏽鋼髮絲紋設計搭配亮鏡面飾條點綴
「簡約但不簡單」相當符合我個人喜好的設計品味



「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

雖說「Bridge75」正面沒有任何象徵性的圖標
但仍有設計出前高傾斜坡度,使其雖為無印公模卻仍帶有些許質感
該前高傾斜的設計基本上對於手指放置於鍵盤時並無依托感
基本上屬於裝飾性質的小巧思

並正面前高不計傾斜坡度為18.2mm
以全鋁外殼鍵盤而言,算是相當低的高度
常規可見的高度大多為22mm左右



「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

底殼結構設計為上前傾,而非直上直下的方正樣式
常見於全鋁外殼CNC鍵盤的外觀多為邊角處直上直下
「Bridge75」的上前傾方案在側面檢視鍵盤時得以免除其俗套感
並且由於快拆碰珠的夾式設計,可以免除螺絲固定所需的凹槽深度
使「Bridge75」的整體高度可以略為降低
實際平均起來約比常見全鋁鍵盤整體高度下降約4mm左右
對比大多數「鋁坨坨」偏高的整體高度而言可供使用者以更為舒服的角度



「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

鍵盤本體重量依版本差異為1.7至2KG (官方提供數據)
外觀尺寸為315mm x 135mm (官方提供數據)
前高不含傾斜約為18.4mm;後高不含鍵帽約為34.5mm (自行量測數據)

有意另行購入手托的強迫症使用者須稍加留意
由於「Bridge75」前高略低於常見木質類型手托高度
因此若希望手托高度對齊鍵盤前高,我建議以我量測的結果跟店家溝通
若無強迫症則可直接沿用,鍵字時因為高低差下降手感會更為舒適



「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

「Bridge75」連線方式與「Rainy75」同為三模連線
「Type-C有線、無線2.4GHz、藍芽」的現代主流標配
以上兩者於休眠期間喚醒時均未發生「首鍵吞字」的情形
其中對於連線延遲的部分「Rainy75」有清楚標明
啟用低延遲功能時的毫秒數為「2ms、3ms、8ms」常態延遲則未標明
而「Bridge75」在延遲表現方面則遜於「Rainy75」
官方只有公開2.4GHz時的延遲表現為「10ms」
而網上有人自行測試「Bridge75」對應三模延遲為「6ms、11ms、15ms」

兩者經個人測試均支援全鍵無衝「N-Key Rollover」
並依巴哈板友「Ziev (sssccc)」在「Rainy75」開箱中的輪詢率請求測試
兩者的線上測試延遲均非「8ms」的倍數
因此暫定推斷「橋75、雨75」均非「125Hz」的低階輪詢

針對配件部分如傳輸線、鍵帽等「Bridge75」則優於「Rainy75」
標配傳輸線為編織線外觀,鍵帽整體品管也大多較佳
但本身兩者均未打算使用,因此都是到手即放置



「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

對岸有部分已購戶有反應「Bridge75」外殼邊緣「倒角過小」
因此放上兩者細節圖做對比,圖三為「Bridge75」
可以見得「雨75」的倒角設計確實相較「橋75」明顯許多
兩者對於「陽極黑、銀」表面處理均為CNC鋁材「180目陽極噴砂」
對於「倒角」設計的喜好則因人而異,我個人是喜好「Rainy75」的處理成果

具傳「Bridge75」在正式發售前也曾提過會針對倒角進行優化
然而後續狀況則如本次開箱照所示,我個人認為尚未優化
但若「Bridge75」的倒角規格可以比照本體前高的傾斜程度
那將會是相當優異的外觀表現,對此許個願看看後續版本是否能實現



「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

「Bridge75」主打的特色之一為「碰珠式快拆上蓋」
其內部處理的精細程度值得高度讚賞
是我本人所見識過「捲王」等級中精緻到令人興嘆的工藝水平
連同碰珠快拆結構的部件都是以CNC的方式處理
整把「Bridge75」的起子頭使用為「T6H」,碰珠鬆緊調整為「H2.0」
連同螺絲的鎖深控制,都值得用「完美」稱讚其一致性
碰珠的咬合力度控制的恰到好處,抓著上蓋搖晃也不會產生掉落疑慮
我個人建議為依出廠設定使用即可,無須再經個人調整

內構的精細與品質穩定程度「Bridge75」大勝「Rainy75」
「Rainy75」發售至今也近半年時間,螺絲規格依舊沒有全面更換
時不時有「H1.5起子頭」將「英制1/16」內六角磨損滑牙的案例發生
並且由於我個人有碰過不少把周遭朋友的「Rainy75」
我個人深刻感受「Rainy75」的出廠螺絲鬆緊度均無一致
若在初期我會認為這是待改進瑕疵,然而至今我會認定此為「常態嚴重瑕疵」
畢竟若螺絲徹底崩牙,若能處理也勢必高機率損傷上蓋
若無力解決將落得「永世封棺」的慘況,此風險絕不應讓消費者自己承擔



「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

以往「75配列」的鋁坨坨鍵盤在拆卸鍵帽時有個弊病
諸如「ESC鍵、排列靠上蓋邊緣的鍵位」若使用圖中標配贈送的拔鍵帽工具
於拆卸過程中需相當謹慎,由於上蓋鍵位開孔相當緊湊
基本常見工具下手隨即外殼戰損的案例,尤其在「Rainy75」的電泳版本中常見
但若需拆「Rainy75」的上蓋卻必須得先拆部分鍵帽與軸體

「Bridge75」的「碰珠式免工具快拆上蓋」結構則可避免其遺憾產生
使用者可先將上蓋卸除後再愜意拔起鍵帽與軸體
即便高頻率的內膽改造也能確保上蓋無損至退役「Bridge75」
以該價位區間標配「碰珠式快拆」這點,屬實令人感到性價比優異



「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

快拆設計只要用雙手分別抵住鍵盤兩側,個別將上、下方碰珠拆開即可
「碰珠快拆設計」的結構分別於上蓋的上下兩側,一側分別兩組,共四組
基本上拆卸無難度,更為精巧的設計則在拆卸上蓋後的嚴謹設計

映入眼簾可見「Bridge75」針對「Gasket」的兩種設計應用
其一為安裝於PCB板上,應用為Gasket結構
其二為安裝於底殼邊緣,應用為防撞與緩衝並行

「Bridge75」針對第二點的使用案例相當優秀
可完全避免分離或安裝上蓋時因施力過猛或角度不平而造成碰撞
也就等同避免了裝卸過程可能造成的戰損
並底殼也有「限位」設計,避免矽膠顆粒產生非必要的移動與變形

從上蓋的「快拆設計」與「底殼防撞」兩點
均能充分體會「Bridge75」對於本體外觀的留心細節
甚至我敢說即便使用者每天都拆蓋拔軸、拔鍵帽
「Bridge75」的精心設計都能維持外觀無傷到變心退役



「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

然而即便快拆與緩衝細節都相當優異
「Bridge75」仍存在著令我覺得匪夷所思的設計缺陷
從上段文中可見得其電池開關設計於左方向鍵的「門牙」之下
以近期主流「隱藏開關」的方案而言,我個人是可以接受的
但「Bridge75」撥桿過短,無法以指甲或免工具直接進行操作
也就是說,設計了「免工具拆卸上蓋」卻仍得用工具才能操作開關

雖然「Rainy75」的開關撥桿也須拔除「CapsLock」鍵後方可使用
若是攜帶外出,個人認為帶「拔鍵帽工具」比「尖銳物」實用
本身雖習慣有線定點使用鍵盤,但「Bridge75」該設計我個人認為不妥
官方應也察覺多數已購用戶對此反饋,未來興許會有修正
若許願成真,那麼「免工具快拆」的意義會顯得更為完整



「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

「Bridge75」磁軸電競版之外標配均為「MMD公主軸V2」線性版本
不同於「Rainy75」依版本不同分別標配「紫薇軸、雪墨軸」

公主軸有「段落、線性」兩種版本;段落版本軸心為黃色、線性則為紫色
軸心材質為「POM+PTFE」上蓋為「PC」底殼則為「尼龍」
線性軸版本依觸發壓力又提供「28/38/45 gf」三種版本
觸發行程為2mm,總行程3.6mm,彈簧長度為單段20.4mm
由於沒查閱到官方明確提供的規格,個人猜測標配應為「45 gf」版本

在個人觀感中「公主軸V2、紫薇軸」同屬性價比優異的軸體
由於本身習慣靜音軸體,對於上述聲音好壞就不評論,總之都像鞭炮
至於「雪墨軸」個人則不予正面評價,主因是殼體偏軟,拔軸不易且常見變形
並拆下後常駐碎屑於定位板,即便手感滑順也是相當影響觀感
所以撇除「雪墨軸」於選項之外,我認為兩者屬伯仲之間,依個人喜好評估即可



「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

衛星軸為「鋼板衛星軸」並也能支援1.2mm「PCB衛星軸」
於衛星軸與定位板間有提供鐵氟龍填補空隙較為少見
一般常見為使用者自行改裝的項目之一
衛星軸出廠有預潤,並配色同「MMD 公主軸」
原廠水準在我個人可接受的範圍內,就不用再行調整



「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

按個人習慣拆軸拆鍵帽,換上靜音軸
「Bridge75」高配定位板為「沉金FR4」低配則為「PC」
拜快拆式上蓋所賜,可以先卸下上蓋後再行移除鍵帽、軸體
安心避免拆卸過程中因工具導致外殼戰損的機率

黑金配色單鍵開槽的FR4定位板大概屬於目前的主流審美與規格
相較「Rainy75」原廠標配的黑紅色FR4質感優異許多
並「Bridge75」的定位板開孔尺寸值得讚許,開孔大小適中
無論是插拔軸體的過程中均相當舒適

對比「Rainy75」高配開孔偏緊的FR4定位板及偏軟難拔的「雪墨軸」
以及為拆卸上蓋時可能因工具造成的上蓋戰損而言
拆「Bridge75」的過程可謂非常享受

內膽部分兩者則幾乎相同
定位板、Poron夾心棉、IPXE軸下墊、PET聲優墊、PCB、EPDM底棉、防靜電膜
其中兩者各有優劣,後段分析



「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

「Bridge75」標配電池單位為單顆「4000mAh」
「Rainy75」則為單顆「3500mAh」
高配版本均配置兩顆,即總電量為「8000、7000mAh」
中低配版本也同樣為單邊「配重塊」
橋75電池型號為「5042132」雨75則為「4541113」

兩者只要電壓相同基本上可自行加裝,但以雨為例
單顆電池超過「3500mAh」可能會有無法辨認的情形
並「Rainy75」偶爾會有電池電壓隨機的狀況
如需加裝則務必於購入額外電池前確認原生電池電壓
兩者皆為獨立子板連結設計,而配置合理性則為「Bridge75」較佳
原因為「子板與PCB排線」方案不同



「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

「Bridge75」採用軟排線卡榫方案,並且設計的總長度相當優異
以圖一為例,要分離子板與內膽時,內膽可無壓力置於底殼上側
而雨75只能以相當尷尬的姿勢躺在底殼上

「Bridge75」的軟排線方案幾乎阻絕了「Rainy75」的弊病
我個人在拆卸「Rainy75」時經常性遇到排線頂起內膽的狀況
且發生機率為隨機,取決於生產組裝時的電線彎曲方向是否會頂起PCB
而軟排線的易折特性基本上就免除了這部分困擾
並且排線固定為「卡榫式」而非「6Pin針腳」
拆卸方式如圖三所指處,掀起黑色卡榫即可分離排線



「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

「Bridge75」結構為「PCB Gasket」如圖一
得益於底殼有做出固定槽限位,其Gasket穩固性遠高於「Rainy75」
其差異在於「Rainy75」的Gasket為上下蓋溝槽,並且固定槽尺寸極小
常見於生產安裝時因為對齊溝槽就直接硬鎖螺絲
導致使用者第一次打開內膽就發現「Gasket矽膠顆粒」變形或遺失的情形
所幸針對這點「WOB」的售後處理並不會太囉嗦
但相較申請售後不難,不如起始就確保安裝穩定無暇

兩品牌高配版本均無支援多配列
雖「Rainy75」低配版支援「7回、分裂空格」但無光不在考慮選購範圍
而「Bridge75」也只提供「階梯式大寫鎖定」如圖三
常規配列的使用情況「CapsLock」位置為軸體倒裝,LED燈珠於左下角

「Bridge75」軸座目前標配為個人喜好的「凱華Kailh」
針對這點不得不嘴砲一下「Rainy75」從三月開始的換料行為
即便我寫文的當下負責人已發表道歉聲明
早先就有的滑牙螺絲不討論,我個人比較在意的情況大致以下:
軸座改動自研未告知:這部分因無遇到問題可暫定接受
頂配版衛星軸換料已非「M-One鋼衛」並自研衛星軸的設計公差沒控制好
頻繁遇到衛星軸無法固定於定位板的情事發生,我認知屬嚴重瑕疵
偶而拔個鍵帽會連同衛星軸一併拔起,若施力不當可能導致鋼絲變形
「Gasket」新版黃色顆粒版本的公差控制也不佳,不易固定於凹槽中
導致要確認「Gasket」無暇安裝並正常發揮十分困難

最後壓倒我的稻草大概是官方有意使用自研驅動以及不支援VIA「ANY」
本人對於玩鍵盤這類產品,一直以來均為硬、軟體並重
擁有優異的硬體規格同時也需要具備相應的軟體驅動
雖說絕大多數使用者都不會參與到「ANY」鍵的使用
我也能接受「Rainy75」的程序架構於有限的「VIA」環境之下
然而對於「QMK」以及「有限制的VIA」兩者對我而言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

嘴砲完開始上軸,選用軸體是老樣子
圖三「RGB」為下燈位設計,搭配原廠鍵帽的開燈效果同「Rainy75」
「不能說是若有似無,只能說是幾乎沒有」
若為燈效需求者,還是建議自備一套帶側刻的鍵帽



「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

搭配鍵帽為「流浪計畫」側刻版本
算是近期對岸常見的複合式材質系列代表之一
實際上不用刻意將橘色透明增補鍵裝滿,但安裝時已接近凌晨
本人當下處於神智不清的狀態,反正裝一個浮誇就完事

取得為「=」標誌印顛倒的版本
另一個可惜的地方是「\|」鍵未設計專屬增補,因此以「TAB」替代



「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

側刻透光字符的樣式偏中庸,仍有更精細的改進空間
總歸是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不給我的概念
青菜蘿蔔各有所愛,我喜歡看起來有點低調的電子花車



「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

雖然我很想好好描述一下使用「QMK」的過程
但礙於近期雜事繁重,我本人也非相關專業
並且我本人也尚在學習階段,甚至還沒時間驗證「Bridge75」開放程度
總歸是希望既然產品特色有說明支援「QMK」那就得完善提供
別像「Rainy75」宣稱支援「VIA」而最後卻是有限條件下使用
即便不影響一般基礎用戶,然而對我來說還是十分遺憾



文章接近尾聲,本人標配照片濫竽充數
「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橋75 SC Bridge75 三模鋁殼快拆機械鍵盤」 - 再摔進坑開箱文。

「Bridge75」是把精心設計到令人有所感觸的鍵盤
低調優雅的外觀、近乎苛求的內構
不易戰損的快拆設計與緩衝、尺寸掌握得宜的開孔與排線方案
雖然仍有部分不成熟的設計細節待改善,但夠格稱做捲王

「Relish the adventure of customization」- ShortCut Studio
以極致的性價比體驗客製化的樂趣,是「Bridge75」負責人的口號

我這人向來不愛定義「客製化」這三個字
所以這是本文第二次提及,第一次則在上兩行
最後此文感謝「鄉下廖董」的贊助






24/05/03,記錄就此告一段落,感謝你的閱讀
我是MLA,我只定義好鍵盤,看著喜歡、用著舒服;未達標就繼續剁手結案。
2024-05-03 21:25 發佈
感謝分享
本來單純認為橋75只是雨75的添加開蓋機能的版本,沒想到其他細節眉角很多
接下來感覺crush80 更令人期待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