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 RX 開箱專欄

前言

哈囉大家好,我是ROG小哥,本篇為「ROG CLAYMORE II開箱 - 一把ROG的傳奇旗艦鍵盤」附篇,如題所示將會對「ROG RX 光學機械軸」進行介紹,原先要與CLAYMORE II 正文一同登場,但由於篇幅及圖片較多有礙觀瞻,為使閱讀順利,特此獨立出來另做篇幅介紹。
當然若有興趣也不妨可以去看看小哥最新的ROG旗艦鍵盤「ROG CLAYMORE II開箱文」,文中將會對CLAYMORE II做非常詳細介紹。
由於ROG RX軸體目前尚未單獨販售,因此本次拆解軸體分別來自「ROG CLAYMORE II RX BLUE」及「ROG STRIX SCOPE RX RED」鍵盤上的「Scroll Lock」鍵其餘他廠軸體購於網上。

ROG RX 開箱專欄
▲▲▲ROG RX 光學機械軸。 (BLUE RED)。

外部結構

ROG RX軸可見外殼部分,採用透明塑膠製成,正面刻有無懼之眼,背面為ROG字體,固定座為黑底塑料,底部採三腳固定於PCB板上左右側邊卡榫固定於鍵盤上
拔除鍵帽後,可見ROG RX本身與一般十字軸鍵帽不同,採用四腳支點固定於按壓機構上,這也代表ROG RX並不相容市面上所有十字軸替換鍵帽。
當然會採用四腳支點固定,一定是有非常可靠的原因,如此般的設計可以對鍵帽於任意點施力其傳導到按壓機構的力度會大致相同,盡可能降低力偏差達成鍵軸穩定。

ROG RX 開箱專欄
▲▲▲ROG RX BLUE及鍵帽。

拆除外殼並不困難,固定卡榫非常細小,使用指甲或鑷子輕輕勾起並同時向上拉,對向同理,或者同時使用指甲勾住兩側並同時向上拉,也可輕易拆除。
拆除外蓋後,軸體機構零件並不會四處散落整體機構可以穩定運作並非類似他牌使用外殼來做為固定拆開後即散落,可見為何ROG RX外殼固定卡榫無須做大,因為其無須承受彈簧推力。

單邊勾起
ROG RX 開箱專欄
上蓋拆除
ROG RX 開箱專欄
▲▲▲ROG RX拆除外殼。

內部結構

接下來才是重頭戲,將軸體上半部按壓機構稍微向前搬動,使後方卡榫彈開再向前推,即可拆除按壓機構,但若直接向右搬開,會導致底部結構被直接拔起可能會造成彈簧彎折損傷,務必注意。拆除按壓機構後,RX BLUE與RX RED內部結構有些許不同,可看到主要按壓彈簧放置於導光條上,務必使用鑷子將彈簧拿起,彈簧本身沾有潤滑油,應盡量避免使用手指直接抓取。

ROG RX 開箱專欄
▲▲▲ROG RX按壓機構拆除。

RX BLUE拆解分析
首先拆解RX BLUE後,可見一大一小兩個彈簧,側邊為段落感觸發機構彈簧軸體的段落感及聲響都來自此結構,同時此結構也是觸發光學感測的主要部分
RX BLUE做動原理也不複雜,按壓時上斜桿部件推動光學觸發機構上方撥桿,彈簧對其向下施力此動作造成按鍵觸發,回彈時依靠主彈簧彈性位能帶起按壓機構,上升同時下斜桿部件將光學觸發機構上方撥桿帶起歸位,此時完成一次RX BLUE做動。

機構說明
ROG RX 開箱專欄
原圖
ROG RX 開箱專欄
▲▲▲RX BLUE 構造拆解。

RX RED拆解分析拆解RX RED較為簡單,其內部構造較為簡單易懂,由於線性軸直上直下構造概念,內部僅有一個主要彈簧。
RX RED做動原理非常簡單,在按壓同時光學觸發桿與按壓機構落下,此動作造成按鍵觸發,回彈時依靠主彈簧彈性位能帶起按壓機構,同時光學觸發桿升起,並停止觸發,此時完成一次RX RED做動。

但拆解時小哥發現,若以塑膠射出來說,為使零件脫模方便,照理應會將在RX RED部分無用的「上下斜桿部件」刪去,僅保留光學觸發桿,RX RED卻將其保留不知道是否留給其他未來的RX __ 軸作使用,小哥大膽推測有可能是留給類似茶軸手感的ROG RX軸,來作為無聲段落感機構使用。(此論點僅為推測,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機構說明
ROG RX 開箱專欄
原圖
ROG RX 開箱專欄
▲▲▲RX RED 構造拆解。

RX軸滑軌設計

當然機械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滑動軌道有軌道才能使機件結構穩定運行,ROG RX軸滑動機構為獨立零件,也就「RX」的「X」部分,官方將其稱為「X型穩定器」,拆除方式非常容易,使用鑷子鉗住外側結構,向上施力即可鬆開底部卡榫,反之亦同,最後在順著滑軌,結構類似剪刀腳的設計可使按壓機構穩定均於受力,其結構分別由兩塊C字結構組成,中間以圓形卡榫固定,確保機構順利滑動,X型穩定器結構其固定支點於軸體左側上下,一共四個,而活動支點於軸體右側上下,如此般的設計,可直接將四腳鍵帽穩定且均勻的鍵壓,平均分配至各個支點,已達成鍵帽穩定上下運行。
ROG RX 開箱專欄
▲▲▲X型穩定器拆除。

X型穩定器
ROG RX 開箱專欄
零件分解
ROG RX 開箱專欄
▲▲▲ROG RX軸,內部X型穩定器。

RX組裝

裝回時,先將滑軌機構固定於底座,在將導光條插回並放上彈簧,由於RX BLUE及RX RED機構設計不同,RX BLUE組裝時,需先將光學觸發機構抬起,並使用鑷子插入感光孔洞,避免其再次落下,再將小彈簧放上,最後對準扣上按壓機構並裝上外殼;然而RX RED僅需做最後一步驟而已。
相信看完小哥拆解及組裝,大家對於ROG RX有更近一步的了解ROG RX軸本身有一定的工藝技術其結構設計非常穩定,在拆裝上不會類似金屬彈片容易損壞變形,因此也提供了自行潤軸及更改軸體彈簧的機會,大副度提高軸體可玩性,希望以上資訊可以進一步幫助到有自行潤軸或改軸需求的玩家。

其實小哥我拆裝ROG RX軸看似簡單,其實兩個軸體也被我拆裝不下10次,首次拆解光是研究如何「不拆壞」就花了將近半小時全部分解到復原也將近半小時,不得不說ROG RX設計得非常精細,同時我也購入許多他牌軸體來做比較分析,由於我也並非專業人士,將不會對下列軸體做評斷,僅附上拆解圖供大家參考,若想知道詳細數據還請自行去各家網站觀看。

某桃
ROG RX 開箱專欄
某蛇
ROG RX 開箱專欄
某G
ROG RX 開箱專欄
▲▲▲各家軸體拆解圖。

ROG RX軸體燈光

由於排除十字軸中央支柱,ROG RX軸的燈光效果也有全新的樣貌,置中的導光棒,使鍵盤RGB燈光可以均於投射到整個鍵帽上,對比一般上置燈珠,ROG RX鍵帽可以將字體及符號整齊直線排列,不必擠在同一區塊。
ROG RX 開箱專欄
▲▲▲ROG RX 燈光及配置。

若將拆下導光棒部鍵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導光棒頂部採用半凹透鏡的設計原理可使燈光更有效率的散射,因此鍵帽周圍燈光效果還是非常清楚明顯,以CLAYMORE II的「F11」鍵舉例來看,在燈光100%下,可見音量符號亮的非常明顯。
這樣的燈效設計對於視覺派的我是非常滿意的亮度夠亮字體夠大整齊排列並且前置字體符號非常明顯堪稱最佳白內障鍵軸

ROG RX 開箱專欄
▲▲▲導光棒內圓部份採半凹透鏡,增加散射能力。

ROG RX 開箱專欄
▲▲▲F11鍵透光度特寫。

RX軸按壓手感

說到按壓手感,這就是ROG RX出眾的地方,ROG RX與一般十字軸軸體相比其穩定度,可說是高下立判,這乃是歸功於鍵帽四腳支點X型穩定器的設計
RX BLUE為段落軸,其觸發力為65gf,按壓手感非常紓壓且清脆果斷,聲響部分喀喀聲算是悅耳,聲響大約介於65~75分貝,還算是可以接受的範圍,由於內部段落感構造倒是蠻像是按壓式原子筆內部設計,按起來特別清爽,非常適合上課紓壓用,按到老師嫌吵。
RX RED為線性軸,其觸發力為45gf,按壓手感直上直下乾淨俐落,相比一般十字軸穩定許多,有種直覺式按壓感,鍵帽表面隨時與手指貼合。
兩種軸體在遊戲或文書處理上都有非常優異的表現,但由於手感這種東西是主觀意識我也不方便多做評斷,有需求的玩家不妨去實體店面按壓試打看看再依照個人喜好做購入

ROG RX 開箱專欄
▲▲▲ROG RX RED & BLUE軸規格表。

ROG RX 開箱專欄
▲▲▲將拆下的ROG RX BLUE 作為吊飾。

ROG RX軸體未來可能性

ROG RX軸目前看來已經搞定最難處理的RX BLUE段落軸,依照目前的裝況來看,要推出其它手感的軸體也不是並不可能,以線性軸常見的BLACK & SILVER來說,只是差在按壓克數,ROG RX換個顏色彈簧輕鬆搞定,唯有比較需要構思的BROWN段落軸,可能需要再進一步研發。
但以現階段來講,ROG RX軸目前最需要推出的是專屬的PBT替換鍵帽,目前RX系列的產品都是採用ABS鍵帽字體雷雕,短期來看好像並沒有甚麼大問題,但長久來看鍵帽打油及磨損都是不可避免的狀況,即使表面漆材做的再好,它也只是漆材,既然都推出ROG自有軸體,那推出專屬PBT鍵帽那也是必要的。

ROG RX 開箱專欄
▲▲▲CLAYMORE II 鍵帽塗層,有一定的耐用度,但其畢竟是塗層。

ROG RX軸總結

仔細觀察ROG RX軸體,接近封閉式的設計,避免灰塵等雜質掉落,同時內部多處機構都有使用少量潤滑油,以維持穩定手感,盡可能降低軸體異常狀況
不僅如此, ROG RX也總結各種軸體的優點,像是光學觸發X型穩定機構中央RGB燈效軸體潤滑類封閉設計...等,但說到缺點ROG RX是一個很特例的存在它這個優點同時也是它的缺點,在通用的十字軸穩定觸發力道,這兩者是一個難以取捨的特點,ROG RX選擇了穩定觸發力道,因此也可以將RGB燈光設置於鍵帽正中央,選擇穩定的觸發同時也能獲得美觀的RGB燈效,其舉動雖然一石二鳥同時也非常大膽考驗玩家會不會無法接受特規鍵鍵帽,但如果小哥以電競角度出發,「穩定的按壓手感是大於一切因素」視覺化的客製鍵帽,並不是高端電競的需求。

按壓後封閉狀態
ROG RX 開箱專欄
潤滑細節
ROG RX 開箱專欄
彈簧底部潤滑
ROG RX 開箱專欄
▲▲▲軸體封閉及潤軸細節。

最後關於類封閉式設計防塵效果,這邊要特別說明,ROG STRIX SCOPE RX有通過IP56 防水防塵,因此RX軸體是有防塵效果,另外歸功光學觸發的結構設計,軸體本身沒有任何金屬接點進水對RX軸體沒有影響只要PCB板有做防水設計鍵盤本身即防水。

▲▲▲ROG STRIX SCOPE RX RED 鍵盤喝水。(原檔案遺失只剩下低畫質,還請見諒)

開箱後記

想要體驗最新的ROG RX BLUE光學段落軸,目前不僅在ROG CLAYMORE II上可以體驗到,上月ROG STRIX SCOPE RX也推出RX BLUE版本可供選購,目前搭配官網活動SCOPE RX售價3190,且贈送ROG SHEATH 電馭粉滑鼠墊(定價1290),是目前非常高CP值的選擇,有興趣體驗RX軸的玩家不妨可以考慮看看。
另外在小哥撰寫這篇文章的同時,ROG發布了最新的ROG NX 十字軸,對其我深感興趣,未來上市同時,我再來將其拆解並分享給各位看官了解其內部構造,在此之前大家可以參考官方網站對於ROG RX/NX的介紹。(連結)

CLAYMORE II
ROG RX 開箱專欄
SCOPE RX
ROG RX 開箱專欄
▲▲▲ASUS STORE商店頁面。

這次的開箱就到這邊結束,再次推薦各位看官觀賞小哥所寫的「ROG CLAYMORE II開箱 - 一把ROG的傳奇旗艦鍵盤」,非常感謝各位的觀看,有任何問題,歡迎在留言區提出討論或私訊我的instagram/FB粉絲頁。

文章備註

本次開箱文內的照片,都有經過修圖處理,若需要參考原圖,請點及此處→(點此)。
若需使用文中任何圖片,請標明來源出處。


#RX軸 #CLAYMORE

#ROG #review #rateyourgear #評評禮 華碩推廣的貼文

--- ROG玩家基地 廣告 ---

ROGers Gaming Base

當初在01被敲碗敲出來的社團,如今已經成長茁壯,現在社團將會定期舉辦各種線上線下活動,例如:「ROG新品試用活動、社員團購優惠、社員創意大賽、特殊活動限定名額...等」各種大大小小的專屬於基地成員所舉辦的活動,歡迎一樣對ROG有熱情的朋友加入玩家基地,一起討論關於ROG的所有事情!

ROG RX 開箱專欄▲▲▲ROG玩家基地

點此加入↓
ROG玩家基地


ROG小哥的玩家人生

IG / FB粉絲頁 ← 有事找小哥
YOUTUBE頻道 ← 看影片支持小哥
2021-07-07 18:5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ROG RX 開箱專欄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