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我懶得貼圖。
話說在很早以前買了一隻 BTC 的人體工學鍵盤(當初這隻鍵盤的左右兩側還可以分開的),使用後感覺此類鍵盤對於常打字的我的手腕來說,真是一大福音。從此愛上人體工學鍵盤,後來看到 Acer 搭配渴望系列的一隻人體鍵盤感覺也是十分喜愛,就順手弄了一隻來使用。可惜壽命不長,一年不到就發生按鍵無反應的情況,只好將之送給垃圾大隊處理,並且拿出塵封已久的 BTC 人體工學鍵盤來繼續使用(其實 BTC 跟 Acer 當時的人體工學鍵盤只是將左右手打字區整塊切開並且與中間軸採用一致的的角度設計,要打到比較外圍的按鍵時,手腕的運作需要移動較大幅度)。結果 BTC 那隻沒多久也跟著陣亡。當時轉回使用傳統鍵盤,著實讓我感覺十分難受。
當時微軟正好推出他們的高階鍵盤 Microsoft Natural Keyboard Pro,死黨見我對於傳統鍵盤抱怨的要死的態度,買了一隻送我 XD 這一隻鍵盤也陪著我渡過了好幾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內,我只要到電腦賣場,就會四處逛逛鍵盤,希望可以找到微軟以外的人體工學鍵盤,不過一直都沒找到,連羅技都沒有出此類型的鍵盤(真不知道為什麼)。
女兒出生後,由於那隻 Natural Keyboard Pro 已經逐漸老舊,敲字的聲音越來越大,而我的電腦就放在房間,女兒也睡在我房間,為了避免敲鍵盤的聲音吵醒我女兒,因此決議換一隻新的鍵盤。而人體工學鍵盤的首選,當然還是微軟。
正巧今年下半年,微軟推出了新一系列的人體工學鍵盤,高階的 Natural Ergonomic Keyboard 4000 以及低階的 Comfort Curve 2000。兩隻鍵盤都是薄模式鍵盤,因此敲打上產生的噪音非常低。其中 4000 用的是標準的按鍵設計,因此手感較好,按鍵區的設計分離的較遠,還附上大大的休息區,可以提供給手腕更舒服的工作環境。不過由於價格較高(兩千元新台幣有找),加上體積較大(我的電腦桌放置鍵盤的高度較小),因此我選擇的是 Comfort Curve 2000(七百元新台幣有找)。
Comfort Curve 2000 設計上採用夾角六度的鍵盤分布,與筆記型電腦一般的薄鍵設計,鍵盤上配備有「上一頁」,「下一頁」,「播放/停止」,「增加音量」,「減少音量」,「靜音」,「我的首頁」,「搜尋」,「郵件」與「小算盤」等快速鍵。
Comfort Curve 2000 的包裝,紙盒拆開後,裡面有鍵盤一只(USB 界面,沒有附 USB->PS2 的轉接頭),說明書一本,規格書一張。沒有含驅動程式光碟。要正確使用 Comfort Curve 2000 的按鈕,必須搭配 ItelliPro 5.3 驅動程式(下載方式,連結到http://www.microsoft.com/hardware/mouseandkeyboard/download.mspx,Type of product 選擇 Keyboard,Product 選擇 Comfort Curve 2000,2000 Black 的驅動程式僅提供 Mac 的,別選錯了喔)才能正常驅動。
喜好人體工學鍵盤的朋友,最近要換新鍵盤時,可以參考一下這兩隻鍵盤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