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的4:3 IPS螢幕非專業測試:Decaview YV2000。

在01受益頗多,偶而還是要有點貢獻,所以寫了這篇。

家裡用了三年的Benq FP71G一過保固就立刻掛點了,讓人有點措手不及,
而D牌4:3 IPS面板的LCD是目前低價LCD螢幕中少數非TN的選擇,相信有不少跟小弟一樣預算吃緊,又不想買TN螢幕(而且不怕被換面板)的人都會對這台稍做觀察。

總之,猶豫再三後,迫於阮囊羞澀,最後還是買了這台。

先看一下用Spyder 3 elite測試出來的數據:
http://img222.imageshack.us/my.php?image=yv200ciecolorspacerf8.jpg
低價的4:3 IPS螢幕非專業測試:Decaview YV2000。

從上圖就可以看的出來,色域大致符合sRGB,所以肯定不是採用廣色域背光。

XY的數據是用Spyder提供軟體的色度計讀出來的:
低價的4:3 IPS螢幕非專業測試:Decaview YV2000。

這邊是常見的色域座標,取自Wiki:
低價的4:3 IPS螢幕非專業測試:Decaview YV2000。

接下來是Spyder校正的曲線:

Red channel:
低價的4:3 IPS螢幕非專業測試:Decaview YV2000。
紅色在亮部有突出(其實整個範圍都有突出,所以螢幕會偏紅)。

Green channel:
低價的4:3 IPS螢幕非專業測試:Decaview YV2000。
綠色大致上是準確的。

Blue channel:
低價的4:3 IPS螢幕非專業測試:Decaview YV2000。
藍色在暗部有突出(從曲線上很明顯可以看到128以下整個都浮起來,亮度越低的部分突出越高)。

忘記說了,這台螢幕有三種背光亮度可以選:
Picture:約173.98cd/m^2(Spyder軟體用肉眼校正)
Text:約105cd/m^2
Eco模式就懶的測了。

這並非是最高亮度,是觀察灰階圖表調整後,小弟肉眼能接受的調整結果下測得的數據。
順道一提,全黑約是:0.84cd/m^2


低價的4:3 IPS螢幕非專業測試:Decaview YV2000。
校正後基本上顏色還算準確,沒校正前原始值說實話挺糟糕的(校正一定要做,不然連灰階都是紫紅色的...)。


低價的4:3 IPS螢幕非專業測試:Decaview YV2000。
灰階也還可以,不過當然1%和2%是完全分不出來的(2%和3%可以肉眼區分)。


隨便挑幾張測試圖來貼(好像沒啥意義):


低價的4:3 IPS螢幕非專業測試:Decaview YV2000。
因為只有DVI-D,所以輸入一定是數位的,不會扭曲變形是正常的

低價的4:3 IPS螢幕非專業測試:Decaview YV2000。
漏光的狀況,還不錯,四周好像也沒有奇怪的紫色漏光(也許是沒注意到),背光版看起來也還挺均勻的,約0.8cd/m^2的黑色在LCD中應該算不怎樣的數據,不知道其他家高階顯示器可以做到多少cd/m^2的漏光?晚點去測小弟的Eizo 21"那台試試。


低價的4:3 IPS螢幕非專業測試:Decaview YV2000。
號稱鋼烤的腳座,不過實際上是亮面塑膠,很輕很廉價作工很差怎麼樣都覺得很不可靠,不過這個價格...還是台灣製造的...好吧....

大家應該有注意到那個外露的DVI線...這不是小弟願意的,而是他的設計接起來就是變成這樣....而且變壓器的接頭極度靠近DVI接頭,電源線都跟訊號線黏在一起了(變壓器是祖國製造),這到底是怎樣的機構設計能夠搞成這副模樣啊?

佩服佩服....

再來就是OSD都是Bug!這品管也太....RD和測試都在打瞌睡嗎?

列出一些個人認為的缺點:
1) 包裝太簡陋,螢幕居然隨便用一個塑膠袋包著,放兩片泡棉就算了事。
2) 沒說明書與光碟,官網上也抓不到inf檔。
3) 底座太輕,功能性也很差(不太能轉動)。
4) DVI線座位置太差,整個外露很不美觀。
5) 變壓器連接本體的電源插頭跟DVI線過於接近,不太衛生,而且很難插。
6) 只有DVI-D接頭(另一個D-Sub聽說是假的),輸入端子過少。
7) 面板電源開關離OSD控制鈕過近,很容易調整一下就誤把電源關閉。
8) 切換背光模式時,會把原本設定的亮度與對比設定覆蓋掉,非常之爛!寫韌體的人到底是誰,真想認識一下。
9) 自訂色溫選項調一調就會跳不出來,很明顯的OSD bug。
10) 邊框太粗,造型是一整個復古。
11) 點距看起來很粗,晶格很明顯(個人觀點)。
12) 輸入信號明明是DVI-D 1600x1200@60Hz,但卻會顯示Not optimun mode,這寫韌體...(以下略)

優點:
1) IPS面板,視角寬廣。
2) 顏色尚稱準確。
3) 有提供陽春的背光亮度調整,雖然有Bug,不過聊勝於無,響應節能節碳。
4) 霧面。
5) 價格尚可接受。

ma...

總之,以這個價位,IPS面板,霧面螢幕,免強還可以接受的造型,畫質算是還可以接受啦!預算有限,又討厭TN的人確實可以考慮看看。

補張拍的醜醜的外型照片:

低價的4:3 IPS螢幕非專業測試:Decaview YV2000。

謝謝收看,以上。
2008-10-25 23:18 發佈
看了好心動,
跟同規格的
LP2065:S-IPS(LG.Philips)或A-MVA(AUO)、1600x1200、定價16000
不到一半價格,
實在很好奇,
這個非TN面版的螢幕怎麼能壓到這麼低的價格。
gogmaog wrote:
這個非TN面版的螢幕怎麼能壓到這麼低的價格...(恕刪)


Cost down啊,機構設計有嚴重瑕疵,塑膠外殼射出的品質有十年前路邊攤玩具的水準,OSD滿滿的Bug,而且應該也是用8bit的image board,電源大概也很精簡(包裝也很cost down....),還有,這是IPS面板,不是S-IPS喔!所以能賣到這種價錢吧?

雖然很想拆開來看裡面用哪家的Solution啦,不過剛買還是算了,小弟還不太適合當勇者XD
倒數第二張那耳機插孔...

真眼熟阿...

鐵家的...
make a wish
Boyoungirl2713 wrote:
倒數第二張那耳機插孔...(恕刪)


W1000是聽女聲好物啊
鼴鼠 wrote:
W1000是聽女聲好...(恕刪)


呵 是還不錯
可是還不算太有毒味
make a wish
Boyoungirl2713 wrote:
呵 是還不錯 可是還...(恕刪)


ma...算是小鐵家最便宜可以聽到小鐵聲(好繞舌)的產品了,價位低於W1000的小鐵C/P值都太低,還是Grado安定。

反正只是拿來接電腦用,會響就好。
鼴鼠 wrote:
在01受益頗多,偶而...(恕刪)

=====================

20" 4:3, 1600x1200 IPS 的 panel 現在十分少見( 最後庫存品?? )

從 LPL 的 roadmap 上已經看不到了, 有的僅有 16:10 的 20"W 1680x1050 的

panel

不過 IPS 還是好物啦, 除了在 HP, EIZO, Philips 等高階產品看得到之外

少見國內廠商採用

當然 OSD 能夠改的更好就好了
tcp wrote:
不過 IPS 還是好物啦, 除了在 HP, EIZO, Philips 等高階產品看得到之外
少見國內廠商採用...(恕刪)


是啊,這台螢幕最可取的就是面板了

聽說EIZO的螢幕有一台一台人工校正過,小弟一直覺得這只要搭配色溫槍,再寫一套專用軟體,就可以針對每台出廠的螢幕做好一定的調整,如此一台整體的品質一定會好很多,但不知道為什麼廠商就是不願意這樣做?

這台YV2000感覺就是買到比較好的面板,隨便做一個醜醜的殼,買便宜的inverter和image board,然後隨便兜一兜就拿出來賣了,韌體沒仔細測過,出廠預設畫質也是亂七八糟.....

不過也許就是如此,才買的到便宜的IPS好物
鼴鼠 wrote:
小弟一直覺得這只要搭配色溫槍,再寫一套專用軟體,就可以針對每台出廠的螢幕做好一定的調整,如此一台整體的品質一定會好很多,但不知道為什麼廠商就是不願意這樣做?
...(恕刪)


時間、成本、消費者願意支持與否最重要。

人工校色有很多技術、經驗,不是普通作業員就能學得會、做得好,更重要的是做得快。

同樣作最佳調整,一台的時間,廠商如果省下可以變成流水線作業,速度何止兩三倍,
但是賣得了兩倍利潤嗎?消費者會支持嗎?(可不是說一兩位高端玩家支持就好,靠少數高端玩家,廠商會倒閉的)

我提一個顯卡的現狀,
Nvidia的G280目前還是單卡效率卡王,但是幾乎市面上一面倒支持ATI,
重點就是G280雖然快,但是價格高,消費者只會看到平平一張卡,也沒多個幾斤,幹麼要那麼貴
至於做出速度快的卡王,內涵需要多少智慧財產結晶,又值多少錢,消費者是不會管的。

如果產品的品質好、速度快,但是價格高,消費者不買帳,又奈何!
不是每個人都對品質這麼要求,更多的是『有得用』、『堪用』就好的消費者,
更多的是不知道何謂好壞的消費者,你怎麼告訴這些人,你的產品跟那些魚目混珠的爛貨的不同?

你看看現今一堆『免月費』、商城產品確貴到靠北邊走、內容爛無可爛的線上遊戲就知道,
真的很多要求品質的線上遊戲,都已經退出台灣市場了。

抱歉,回了一堆悶氣,小弟產業也是跟校色有接觸到,有感而發而已。
“……尊重遠古的契約。以我的血和眼為證明。與我同生。和我共死……”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