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用了三年的Benq FP71G一過保固就立刻掛點了,讓人有點措手不及,
而D牌4:3 IPS面板的LCD是目前低價LCD螢幕中少數非TN的選擇,相信有不少跟小弟一樣預算吃緊,又不想買TN螢幕(而且不怕被換面板

總之,猶豫再三後,迫於阮囊羞澀,最後還是買了這台。
先看一下用Spyder 3 elite測試出來的數據:
http://img222.imageshack.us/my.php?image=yv200ciecolorspacerf8.jpg

從上圖就可以看的出來,色域大致符合sRGB,所以肯定不是採用廣色域背光。
XY的數據是用Spyder提供軟體的色度計讀出來的:

這邊是常見的色域座標,取自Wiki:

接下來是Spyder校正的曲線:
Red channel:

紅色在亮部有突出(其實整個範圍都有突出,所以螢幕會偏紅)。
Green channel:

綠色大致上是準確的。
Blue channel:

藍色在暗部有突出(從曲線上很明顯可以看到128以下整個都浮起來,亮度越低的部分突出越高)。
忘記說了,這台螢幕有三種背光亮度可以選:
Picture:約173.98cd/m^2(Spyder軟體用肉眼校正)
Text:約105cd/m^2
Eco模式就懶的測了。
這並非是最高亮度,是觀察灰階圖表調整後,小弟肉眼能接受的調整結果下測得的數據。
順道一提,全黑約是:0.84cd/m^2

校正後基本上顏色還算準確,沒校正前原始值說實話挺糟糕的(校正一定要做,不然連灰階都是紫紅色的...)。

灰階也還可以,不過當然1%和2%是完全分不出來的(2%和3%可以肉眼區分)。
隨便挑幾張測試圖來貼(好像沒啥意義):

因為只有DVI-D,所以輸入一定是數位的,不會扭曲變形是正常的


漏光的狀況,還不錯,四周好像也沒有奇怪的紫色漏光(也許是沒注意到),背光版看起來也還挺均勻的,約0.8cd/m^2的黑色在LCD中應該算不怎樣的數據,不知道其他家高階顯示器可以做到多少cd/m^2的漏光?晚點去測小弟的Eizo 21"那台試試。

號稱鋼烤的腳座,不過實際上是亮面塑膠,很輕很廉價作工很差怎麼樣都覺得很不可靠,不過這個價格...還是台灣製造的...好吧....
大家應該有注意到那個外露的DVI線...這不是小弟願意的,而是他的設計接起來就是變成這樣....而且變壓器的接頭極度靠近DVI接頭,電源線都跟訊號線黏在一起了(變壓器是祖國製造),這到底是怎樣的機構設計能夠搞成這副模樣啊?
佩服佩服....
再來就是OSD都是Bug!這品管也太....RD和測試都在打瞌睡嗎?
列出一些個人認為的缺點:
1) 包裝太簡陋,螢幕居然隨便用一個塑膠袋包著,放兩片泡棉就算了事。
2) 沒說明書與光碟,官網上也抓不到inf檔。
3) 底座太輕,功能性也很差(不太能轉動)。
4) DVI線座位置太差,整個外露很不美觀。
5) 變壓器連接本體的電源插頭跟DVI線過於接近,不太衛生,而且很難插。
6) 只有DVI-D接頭(另一個D-Sub聽說是假的),輸入端子過少。
7) 面板電源開關離OSD控制鈕過近,很容易調整一下就誤把電源關閉。
8) 切換背光模式時,會把原本設定的亮度與對比設定覆蓋掉,非常之爛!寫韌體的人到底是誰,真想認識一下。
9) 自訂色溫選項調一調就會跳不出來,很明顯的OSD bug。
10) 邊框太粗,造型是一整個復古。
11) 點距看起來很粗,晶格很明顯(個人觀點)。
12) 輸入信號明明是DVI-D 1600x1200@60Hz,但卻會顯示Not optimun mode,這寫韌體...(以下略)
優點:
1) IPS面板,視角寬廣。
2) 顏色尚稱準確。
3) 有提供陽春的背光亮度調整,雖然有Bug,不過聊勝於無,響應節能節碳。
4) 霧面。
5) 價格尚可接受。
ma...
總之,以這個價位,IPS面板,霧面螢幕,免強還可以接受的造型,畫質算是還可以接受啦!預算有限,又討厭TN的人確實可以考慮看看。
補張拍的醜醜的外型照片:

謝謝收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