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
去年微星透過 QD-OLED 大軍的機海戰術,在三星 SDC 的全力支援下,在高階的電競螢幕市場上獲得不少斬獲,除了透過 QD-OLED 面板提供了遊戲玩家偏好的高對比畫面以及快速反應顯示外,微星也加入了許多自家開發的 AI 功能以及散熱設計,讓玩家在利用微星 QD-OLED 電競螢幕玩遊戲時,能獲得更好的體驗。而在今年微星則是搭配 RTX 50 系列顯示卡的推出,將 DisplayPort 連接埠更新到 2.1a 80 Gbps 的規格,可以在無壓縮(DSC)的設定下直接支援 4K 240 Hz 解析度設定,來滿足頂級玩家的畫面需求,而陳拔也在年前收到了微星借測的最新 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以下就來看陳拔的開箱測試報告:
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開箱與外觀設計
首先先來看一下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的開箱與外部設計部分,基本上跟上一代的 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設計相同,採用薄型 QD-OLED 面板搭配中央散熱/控制機構的設計,在安裝上依然要注意不要碰撞到 QD-OLED 面板的邊角。
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的外箱設計,基本上跟上一代的 MPG 321URX QD-OLED 電競螢幕,大概就是型號跟下方的功能標示有點不一樣,不信的話這邊有陳拔去年寫的開箱可以參考(請見:微星 MPG 321URX QD-OLED 螢幕開箱實測 顯示畫面與功能均點滿血的旗艦之作)。

盒裝正面左下角的產品特色說明標示,包括採用 QD-OLED 面板、240 Hz 更新率、0.03 毫秒反應時間、OLED Care 2.0 保護功能以及這次新增的 DisplayPort 2.1 UHBR20 80 Gbps 連接介面,另外這次 USB Type-C 的供電規格也由 90W 提升到 98W。

另一面則是螢幕背面設計的影像,其他的說明文字則是跟正面相同。

開啟外箱上蓋後,在側面可以看到螢幕安裝時的注意事項圖說,看來是跟曲面螢幕機種共用了。

右側還有一個小信封,裡面收納著出廠時的校色報告。

即便是電競螢幕品項,現在也越來越多機種出廠時會附上校色報告,也象徵著廠商越來越重視顏色準確度跟顏色覆蓋率這兩項指標。

開啟外箱後的上層配置,主要是放置配件跟底座的區域。

下層就是螢幕本體跟螢幕支架。

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螢幕盒裝內容物除了本體外的配件部分,包括螢幕支架、HDMI 傳輸線、USB Type-A 轉 Type-B 傳輸線、電源線、DisplayPort 傳輸線、使用說明書、壁掛架螺絲跟螢幕底座。

這次微星在配件部分給得相當有誠意,因為具備 DisplayPort 2.1a 介面的關係,所以在隨附的 DisplayPort 傳輸線部分也給了具備 UHBR20 80 Gbps 規格的版本,傳輸線長度不含接頭的話大約在 80 公分左右。

傳輸線上的 80 Gbps 標示。

另外在 HDMI 傳輸線的部分,也提供了具備 HDMI 官方 ULTRA HIGH SPEED 認證的版本。

底座部分則是延續上一代的設計,採用接近方形的不規則設計,雖然佔用不少桌面空間,中央也有隆起設計,但是整體來說還算是平整,稍微可以放點東西。

底座與支架的接合部分,採用單一螺絲的鎖定機制,內部則是金屬材質。

底座翻面來看,可以看出底座是由金屬材質搭配塑料外殼所組成,另外在角落都具備止滑的橡膠腳墊設計。

與支架的固定方式為單一手轉螺絲,微星也提供了方便徒手安裝的設計,基本上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螢幕可以不用工具就可以裝完了(除了拆箱要刀片割開膠帶外)。

支架與底座結合後的狀態。

與底座結合的關節處可轉動,提供左右各 30 度的擺動空間。

支架的中央部分也提供了整線孔的設計,讓使用者可以整理連接線材。


支架與顯示卡本體連接的關節轉軸,在這部分提供了 -5 度至 15 度的俯仰以及順時針/逆時針各 15 度的旋轉範圍,以下是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螢幕說明文件中螢幕可以調整的角度示意圖:

而實際可以調整的螢幕顯示範圍如下:
- 向左擺頭
- 向右擺頭
- 高度最高
- 高度最低
- 最大仰角
- 最大俯角

另外在支架的背面也有 GAMING SERIES 的字樣。

螢幕與支架的結合機構,可以看出是由上方的卡榫結合下方的卡扣固定設計來結合螢幕與支架。

結合的方式同樣是對準上方的卡榫缺口後插入,再放下螢幕支架卡住下方卡扣即可完成。

結合好的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螢幕背面配置,基本上跟先前的 MPG 321URX QD-OLED 螢幕是一樣的,在中央具備較高的突起設計來容納控制電路與散熱設計,外表除了微星的龍魂圖案外,還透過斜向髮絲紋的處理增加質感。

特寫一下龍魂標誌跟斜向髮絲紋設計,雖然在這部分沒有發光燈效,但視覺上仍然相當具質感。

在上方還有散熱孔的設計。

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螢幕的背面中央上方,這部分就有燈效設計了,中央的 msi 字樣會依照設定亮起 RGB 燈效。

開機時燈效亮起的狀態,燈效顏色與變換可以透過 OSD 或是軟體調整亮度,或是跟微星的 Mystic 燈效進行同步,另外在上方也有散熱孔的設計。

在 OSD 內對螢幕 RGB 燈效的設定選項。

在側面也具備散熱的格柵開口,而針對 OLED 螢幕使用者比較顧慮的使用溫度情形,陳拔也在經過一整天的測試使用後,利用紅外線儀拍攝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螢幕背面的表面溫度,所拍攝到的影像如下:
- 正面
- 背面
- 背面上方
- 左側上方散熱
- 右側上方散熱

主要連接埠與電源線插孔設置在螢幕背面下方,並且也透過沖孔設計來導入氣流散熱。

左側連接埠的部分由左至右提供了 3.5mm 耳機孔、兩組 HDMI 2.1 連接埠、一組 DisplayPort 2.1a 連接埠、一組 USB Type-C 連接埠、一組 USB Type-B 5Gbps 上行連接埠、兩組 USB Type-A 5 Gbps 下行連接埠。雖然配置數量跟上一代相同,但是這次的 DisplayPort 連接埠升級到 2.1a UHBR20 80 Gbps 的規格,另外 USB Type-C 的最高供電瓦數也提升到 98W。

陳拔實際使用自己的 2018 蘋果 MacBook Pro 15 筆記型電腦,以 USB Type-C 進行連接,同時傳輸影像訊號以及幫筆電充電。

MacOS 中顯示的充電器瓦數為 98W,跟微星官方標示的規格相同。

另外在螢幕背面底部中央還有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螢幕的按鍵操控介面,中央為五向搖桿操作鈕,右側為電源開關,左側則是可自定義功能的巨集按鍵,這部份的設計也跟上一代相同。

另外在螢幕背面右側還有 Kensington 防盜鎖孔的設計。

接著來看螢幕正面,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螢幕同樣採用三邊窄邊框的設計,在下方邊框採用較淺的配色來營造出視覺差異。

邊框中央在 msi 的品牌名稱下方還有 LED 指示燈的設計,在正常狀態時會呈現白色恆亮狀態,若是啟動 MSI OLED 保護功能的話會呈現橘色閃爍狀態。

上方與兩側的邊框厚度大約為 1mm 左右,內側則是有約 8mm(兩側)/5mm(上方)的顯示內縮。

從側面來看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螢幕的面板厚度。

底部則是有比較厚的設計。
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 OSD 介面

接著來看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螢幕的 OSD 功能,在去年一波大更新之後,微星在電競螢幕的 OSD 介面上就調整得相當不錯,而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螢幕也延續同樣的配置。

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螢幕的 OSD 主畫面,同樣的在介面上方提供了包括解析度/更新率設定、顯示模式、HDR 狀態、Adptive Sync 防撕裂功能狀態以及目前的訊號來源。右側則是主要的功能選單,包括 G.I.(Gaming Intelligence 遊戲智慧功能)、遊戲、專業、影像、輸入來源、PIP/PBP、導覽鍵、設定、MSI OLED Care 螢幕防烙印功能等等,基本上跟 MPG 321URX QD-OLED 螢幕是一樣的。

首先來看 G.I.(Gaming Intelligence 遊戲智慧功能)的部分,這部分提供了包括 KVM 來源切換、智慧準心以及 Optix 準心模式三個功能選擇。

KVM 部分提供自動、USB Type-B 上行以及 USB Type-C 連接埠三個選項,只要將鍵盤/滑鼠連接到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螢幕的 USB Type-A 連接埠,就可以透過快速切換的方式,控制兩台電腦主機。

智慧準心部分則是會在遊戲中顯示輔助準心,使用者可以選擇不同的準星造型、顏色(可在白色/紅色/自動切換中選擇)、另外輔助準心的位置也能調整。

準心圖案的選擇項目。

準心顏色的選擇項目,以下是智慧準心功能開啟前後的比較:
- 遊戲內預設
- 智慧準心樣式1
- 智慧準心樣式2
- 智慧準心樣式3
若是調整成顏色自動切換,在遊戲過程中會隨著畫面背景顏色不同,準心會自動切換成醒目的顏色,以下是瞄準點在明暗背景移動時的自動切換狀態:
- 暗背景
- 亮背景

Optix 準心模式則是會放大螢幕畫面的中央部分,使用者可以調整放大區域的大小跟放大比例,準心尺寸有小/中/大三種可選,準心比例則是有 1.5x/2x/4x 三種可選,以下是在遊戲中放大的樣子。
- Optix 準心關
- 準心尺寸小
- 準心尺寸中
- 準心尺寸大
另外是不同準心放大比例的示意圖:
- 準心比例1.5x
- 準心比例2x
- 準心比例4x

遊戲部分則是提供了遊戲顯示模式、夜視、AI Vision、更新率、鬧鐘、Adaptive-Sync 抗撕裂開關以及這次新增的 DSC 壓縮開關。

在遊戲顯示模式部分提供了高階色彩、使用者自訂、FPS 第一人稱射擊遊戲、賽車、RTS 即時戰略、RPG 角色扮演遊戲等相關顯示模式來選擇,以下是各個遊戲模式實際上的色彩表現:
- 高階色彩
- 使用者
- FPS
- 賽車
- RTS
- RPG
陳拔也實際利用 x-Rite 的 i1Display Pro 校色儀搭配 DisplayCal 軟體來量測各模式的白點色彩與亮度數值,以下是量測到的結果:
- 高階色彩
- 使用者
- FPS
- 賽車
- RTS
- RPG
跟前一代 MPG 321URX QD-OLED 電競螢幕相比,在預設值設定下,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的亮度普遍偏暗了一點,除了在幀率較高、需要快速反應的 FPS、賽車、RTS 遊戲模式外,其他三個模式亮度都在 200 cd/m2 以下。

夜視模式則是提供了關、正常、強、最強、AI 五種模式,陳拔同樣利用《Cyberpunk 2077》(電馭叛客 2077)遊戲中的夜間場景來看一下這五種模式的差別(點擊可看大圖):
- 夜視關
- 夜視正常
- 夜視強
- 夜視最強
- 夜視AI
主要差異是在陰影細節的部分增加許多。

相較於夜視功能是手動的方式調整,AI Vision 則是以自動的方式來調整暗部細節,讓使用者更專注於遊戲中的場景,以下是開啟前後的差異:(點擊可看大圖)
- AI Vision 關
- AI Vision 開

更新率(刷新率)則是會在螢幕上顯示目前的螢幕更新率,除了預設的四個角落外,也可以
調整到自己想要的位置。

更新率顯示時的狀態。

鬧鐘部分同樣是提供以 15 分鐘為單位的倒數計時,最長時間是一小時,顯示位置也可以讓使用者自行設定,也可以跟更新率同時開啟。

更新率與鬧鐘一併顯示的狀態。

Adaptive-Sync 抗撕裂同步功能,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也相容了 NVIDIA 的 G-SYNC 功能。

這次新增的 DSC 影像壓縮傳輸開關,這次因為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具備了 UHBR20 80 Gbps 的 DisplayPort 2.1a 傳輸介面,只要顯示卡支援,就能夠以不開啟 DSC 影像壓縮傳輸的方式來傳送高品質的影像訊號,不過前提是顯示卡也要支援才行。

專業部分則是提供了專業影像模式、低藍光、影像增強等功能。

專業模式中同樣提供了節能、使用者、抗藍光、電影、辦公室、sRGB、Adobe RGB 以及 Display P3 等顯示模式,以下是在這些模式中的顯示畫面翻拍:
- 節能
- 使用者
- 抗藍光
- 電影
- 辦公室
- sRGB
- Adobe RGB
- DCI-P3
當然陳拔也同樣利用了 x-Rite 的 i1Display Pro 校色儀搭配 DisplayCal 軟體來量測各模式的白點色彩與亮度數值,以下是量測到的結果(點擊可看大圖):
- 節能
- 抗藍光
- 電影
- 辦公室
- sRGB
- AdobeRGB
- DisplayP3
同樣的在預設設定下,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都有稍微偏暗一點的情形。

在低藍光的部分則是提供一段開關的切換,這個功能則是可以在不同模式下開啟,不用特別調整成抗藍光模式,以下是開啟前後的比較:
- 低藍光關
- 低藍光開

影像增強模式則是同樣透過強化邊緣的方式增加畫面的銳利度,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在這部分提供了關、弱、中、強、最強五段調整,以下是這五段調整中實際顯示的畫面翻拍:
- 影像增強關
- 影像增強弱
- 影像增強中
- 影像增強強
- 影像增強最強

影像部分則是提供了較細微的畫面參數調整功能,包括亮度、對比、清晰度、色溫等等,另外也提供了螢幕尺寸以及 DisplayHDR 的調整選項。

色溫部分提供冷、正常、暖與自訂選項,以下是三個設定間的畫面翻拍:
- 色溫正常
- 色溫冷
- 色溫暖

色溫自訂部分則是可以針對 R、G、B 三個色調進行個別調整。

螢幕尺寸則是可讓使用者調整螢幕的顯示比例,提供自動、4:3、16:9、16:10、1:1 等選項,另外也可以將螢幕顯示範圍縮減至 27 吋或是 24.5 吋,對於需要快速反應的 FPS 比賽,可以用比較小的畫面達成更快的反應,以下是限縮顯示範圍的示意圖:
- 24.5 吋
- 27 吋

DisplayHDR 設定則是可以設定 DisplayHDR 的對應標準,提供了 True Black 400 以及峰值 1000 尼特兩種選擇。

輸入來源部分則是提供自動掃描,或是讓使用者在四個訊源中進行選擇。

PIP/PBP 分割畫面選項則是可以選擇分割畫面的顯示形式,分為子母畫面(PIP)以及並排(PBP)兩種,不過這次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開啟 PIP 子母畫面後可維持最高 4K 120Hz 的設定,對於想要同時進行遊戲與監看直播畫面的玩家,就不用犧牲更新率了,只是色彩深度會下降到 6 Bit 的水準。

子畫面來源的選擇。

子畫面尺寸提供小/中/大三種尺寸,以下是實際顯示的情形:
- 子畫面小
- 子畫面中
- 子畫面大

子畫面位置則是可以在螢幕四個角落中選擇,也可以讓使用者依照需求自行移動,以下是實際顯示的情形:
- 左上
- 右上
- 左下
- 右下
- 自訂

而在並排 PBP 設定下,提供兩種分割比例以及自訂分割比例選擇,但是在更新率部分就僅能維持 60 Hz 的更新率設定,色彩深度一樣會下降到 6 Bit,以下是兩種預設模式的分割顯示情形:
- 分割模式1
- 分割模式2

導覽鍵部分則是可以讓使用者自行調整五向搖桿的快速鍵功能。

設定部分則是提供了 OSD 選單的相關設定,包括語言、透明度、OSD 顯示時間、RGB LED 燈效顯示、電源按鍵的功能、螢幕上資訊視窗的開啟/關閉、HDMI CEC 功能、USB PD 充電功能、電源指示燈的開關等。

螢幕上資訊視窗開啟後的顯示狀態,會顯示輸入來源、原生解析度、實際解析度、更新率、顯示模式、顯示訊號類型、色彩位元深度等。

USB Type-C 連接埠的 PD 供電功能預設是關閉的,也要到設定裡開啟。

針對 QD-OLED 螢幕使用者會顧慮到的烙印問題,微星也提供了 MSI OLED 保護設計,提供包括像素偏移、面板保護、保護通知、靜態畫面偵測、多重標誌偵測、工作列偵測、邊緣偵測以及提供了 OLED 面板使用資訊等功能。
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 Gaming Intelliegence 軟體控制

除了利用傳統的 OSD 介面來控制螢幕外,微星在近期推出的新款螢幕上,都開始導入了 Gaming Intelliegence 軟體來方便使用者進行控制,提供使用者利用電腦的游標介面來控制螢幕的各項功能,比起 OSD 介面操作要方便許多,以下是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在 Gaming Intelliegence 軟體中提供的功能,大致上跟前一代 MPG 321URX QD-OLED 電競螢幕差不多。

安裝完 Gaming Intelliegence 軟體開啟的情形,注意要開啟這項功能的話就一定要將螢幕後方的 USB 連接埠與電腦連接才行,開啟後的頁面是可以讓使用者快速切換顯示模式的標準頁面。
- 顯示模式選擇1
- 顯示模式選擇2
在顯示模式的選擇部分提供了 Premium Color、使用者自訂、FPS、賽車、RTS、RPG、抗藍光、電影、辦公室、sRGB、Adobe RGB、DisplayP3、Eco 模式可選擇,基本上就是把 OSD 中的遊戲跟專業模式整合在一起了。
- G.I. 功能與螢幕調整
- MSI OLED 保護
- 分割螢幕/更新率跟鬧鐘設定
至於在右側主畫面部分則是提供了螢幕相關功能設定,包括 G.I.遊戲智慧功能(智慧準星、KVM 切換、Optix 準心)、螢幕相關設定(低藍光、USB Type-C 充電、DSC 壓縮傳輸、AI Vision、Adpative Sync 抗撕裂)、DisplayHDR 調整、亮度/對比/清晰度調整、顯示尺寸設定、影像增強、夜視、色溫、MSI OLED 保護功能(包括像素偏移、保護通知、面板保護、靜態畫面偵測、多重標示偵測,另外也可以設定螢幕分割方式以及更新率/鬧鐘的顯示方式,可說幾乎全部的 OSD 功能都可在這個介面中進行設定。(點擊可看大圖)

而 Gaming Intelligence 功能也可以讓使用者依照應用程式進行自訂,讓玩家可以依照不同遊戲的特性進行類似設定檔的預先儲存,在切換遊戲/應用時可以快速套用。而可以設定的功能包括了遊戲相關的 G.I. 功能(包括智慧準心、KVM、Optix 準心模式)、螢幕設定(包括亮度、對比、清晰度、影像增強、夜視與色溫)以及 MSI OLED 保護機制(包括像素偏移、保護通知、靜態畫面偵測等等)等大部分功能都有開放。(點擊可看大圖)

另外在工具頁籤中,則是提供了包括滑鼠操作、螢幕鍵盤、電源設定、畫面投影方式、畫面放大鏡,以及 MSI Remote Display 這些搭配周邊的控制。


在 G.I. 軟體中也能針對巨集按鍵進行設定,微星也列出了包括啟動指定的設定檔、開啟智慧準心等功能讓玩家快速挑選。(點擊可看大圖)

在軟體右上角的部分也可以對螢幕的燈效、更新率以及更多功能進行設定(點擊可看大圖,只是陳拔不明白為何裝個螢幕控制軟體要下載諾頓防毒.....):
- 螢幕燈效設定
- 更新率設定
- 系統設定
- 熱鍵設定
- 導覽鍵設定
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螢幕顯示表現

首先在光影感比較重的《電馭叛客 2077》(Cyberpunk 2077)遊戲部分,畢竟是對比度高的 QD-OLED 面板,在色彩鮮豔度跟顏色表現上都相當優異,而且這次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的面板也採用更密集的次像素排列設計,搭配高對比度的配置,在遊戲細節表現上真的很銳利。

換到速度感比較重,具備高 FPS 性能的《F1:23》賽車遊戲上,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的 240 Hz 更新率設定所帶來的細膩畫面與流暢度真的會讓人看過就回不去,雖說沉浸感沒有超寬比例螢幕那樣環繞,但是畫面的真實感也相當出色,在陳拔測試時車版同事馬克也剛好經過,就說現在的賽車遊戲畫面那麼真嗎?
而回到規格面來進行測試,跟前一代 MPG 321URX QD-OLED 相比,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的顯示規格大致相同,同樣為 31.5 吋 4K 解析度 240 Hz 更新率設定,在亮度與對比度部分都相同,顯示色域的數值也差不多,可說是升級成 DisplayPort 2.1a 配置、更換新面板以及加入 AI 功能的新年式版本,以下是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的主要規格。
面板類型:QD-OLED
面板尺寸:31.5 吋
最大解析度:3840 x 2160,點距 0.1814mm
更新率:最高 240 Hz
亮度:250 cd/m2(SDR、典型)、450 cd/m2(HDR、典型)、1000 cd/m2(峰值)
對比度:150 萬:1(典型)
顯示色域:138% sRGB、99% DCI-P3、99% Adobe RGB
水平/垂直視角:178° (H) / 178° (V)
反應時間:0.03 ms(GtG)
連接端子:兩組 HDMI 2.1、一組 DisplayPort 2.1a、一組 USB Type-C 上行連接埠(支援 DisplayPorrt Alt 輸出、提供 98W USB PD 快速充電設計)、一組 USB 5 Gbps Type-B 上行連接埠、兩組 USB 5 Gbps 下行連接埠。
接著進入 Windows 11 24H2 作業系統,來看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在作業系統中的辨識情形:
- SDR
- HDR
- 峰值
可以看到 HDR 認證的部分支援了 VESA DisplayHDR 400 認證,在峰值設定下最高亮度可達 1037 尼特,而僅開 DisplayHDR True Black 400 的話就僅有 465 尼特。

接著在以出廠預設值(上圖)的設定下,利用 x-rite i1Display Pro Plus 校色器搭配 DisplayCAL 軟體對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螢幕進行測試,先來看未開啟 HDR 模式下的測試結果:

測試時的情形。

首先來看在 SDR 設定下,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的顯示色域覆蓋結果,得到100% 的 sRGB、91.3% 的 Adobe RGB 以及 98.2% DCI-P3 的色域覆蓋範圍。另外下方則是跟 sRGB、DCI-P3 色域的覆蓋範圍比較示意:
- 跟 sRGB 相比
- 跟 DCI-P3 相比
另外在開啟 HDR 模式下,則是分為 DisplayHDR True Black 400 以及峰值 1000 尼特兩個設定,測試的結果如下:
- DisplayHDR400 預設值亮度
- DisplayHDR400 色域測試結果
可以看到在 DisplayHDR 400 的設定下,預設的螢幕亮度要比 SDR 設定要高了一點,但是在色域覆蓋部分反倒較 SDR 設定要降低,在 sRGB 部分為 95.6%,在 Adobe RGB 部分為 68.6%,而在 DCI-P3 覆蓋部分則是 71%。
- 1000nits 峰值預設值
- 1000nits 峰值測試結果
而在 1000 尼特峰值設定下,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色域覆蓋的表現為:,在 sRGB 部分為 97.4%,在 Adobe RGB 部分為 71.5%,而在 DCI-P3 覆蓋部分則是 73.9%。以電競螢幕來說,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在 DeltaE 色準的表現上相當不錯,不過在色域覆蓋範圍部分比起上一代 MPG 321URX QD-OLED 電競螢幕稍微遜色一點。

而在面板亮度均勻度的測試上,陳拔也利用 x-rite i1Display Pro Plus 校色器搭配 DisplayCAL 軟體,對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進行測試,以下是測試結果:

(點擊可看大圖)可以看到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在這部分的表現,在上下兩側的 100% 最高亮度部分落差比較大,不過仍維持在 10% 以內的水準,至於在其他亮度跟對比度差異部分,幾乎都在 5% 以下的差異範圍,表現還算是相當穩定。

接著來看螢幕顯示延遲性能的表現部分,這邊陳拔同樣利用 NVIDIA 的 LDAT 螢幕延遲測試套件對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螢幕進行測試,測試的結果如下:
- 螢幕顯示延遲
- 端到端延遲
(點擊可看大圖)在螢幕顯示延遲表現上,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螢幕所測得的成績為 2.5 毫秒,而在滑鼠觸發到螢幕顯示的端到端延遲部分,微星 MPG 321URX QD-OLED 螢幕的表現則是平均 13.4 毫秒,基本上跟前一代的 MPG 321URX QD-OLED 螢幕是相同的。(畢竟在規格上都是 4K 解析度/240Hz 更新率設定)
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螢幕開箱測試總結

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螢幕。
就測試結果來看,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依然維持了去年 321URX QD-OLED 電競螢幕的優異表現,在畫面對比、色彩飽和度上都相當令人滿意,加上高反應速度以及針對各種遊戲增強的顯示/輔助功能,對於遊戲玩家來說真的是相當好用的一顆螢幕,唯一可惜的是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電競螢幕仍採用鏡面塗層,在使用環境上要盡量避免擺放在會產生螢幕反光的位置,不過這部分就看微星怎麼跟面板廠 SDC 來溝通了。
至於在這次新增的 DisplayPort 2.1a 介面部分,主要是針對 4K 240Hz 以上的高頻寬畫面輸出,可以不透過 DSC 壓縮技術就能傳輸完整畫質,不過這部分就要搭配 NVIDIA 新款的 RTX 50 系列顯示卡或是 AMD Radeon RX 7000 以上的顯示卡了,不過就陳拔自己的使用經驗來看,即便開啟 DSC 功能,畫質下降的程度也讓肉眼難以察覺,目前來說算是一個戰未來的規格吧。
而微星在這波新款電競螢幕推出同時,也與 Capcom 合作,推出即將上市的《Monster Hunter Wilds》(魔物獵人:荒野)遊戲序號贈送活動,在 3 月 31 日前購買指定微星電競顯示器或參加評論活動,上網註冊/申請即可獲得「《Monster Hunter Wilds》PC 版遊戲序號」、「Steam 序號」、「螢幕燈」等獎品(贈完則提前結束),若對於這款遊戲有興趣的玩家,不妨可以參考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