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一下大雨時…有感而發吧,想替個陽光宅平反一下,不想看的請按上一頁,感激
上週的壹週刊大概沒多少大大看過(或者看過也略過)其中有一篇報導是針對元太科技李政昊的,大概略懂科技業的大大可能都聽過他,我曾因緣際會見過他半面(猶抱琵琶半遮面),我就是個邊緣人,剛好只是在同一個場合罷了,對他印象不錯,陽光科技男,不太像一般有錢人的談吐跟外表就是, 他就是不斷地談論元太的電子紙技術,完全沒有哈拉…感覺非常宅….
以下是引用壹週刊7/21的報導片段
------
李政昊在2010年進入元太,從研發處長做起,何壽川對這位女婿的要求和訓練都非常嚴格。據熟悉何家的友人表示,何家的餐桌上,除了話家常之外,李政昊常常都需要報告元太美國實驗室裡的最新發展或是回報最新的業績,如果成績不理想,都會當場檢討並要求提出修正,餐桌上的檢討可能比一般的董事會更嚴格。
在何壽川的要求下,李政昊先到中國揚州廠學習第一線製程,先後做過品保主管、技術服務部主管、電子紙部門副主管等,在工廠一待就是3年。
2011年,在李政昊主導下,元太開始導入自動化生產製程,此舉讓作業員人數從1萬人降到1千人以下,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2012年,李政昊開始將HYDIS從LCD製造轉型成IP授權公司,目前每年授權金營收達20多億元,是台灣及韓國收最多授權金的公司。
------
由以上的報導可以看出,其實李政昊被何壽川是嚴加訓練跟督促的,但李算表現的不賴,這點跟我對他的印象也相符,就是技術陽光宅,只是是個很會替公司賺錢的陽光宅…
但壹週刊又說到
------
2007 年,永豐餘旗下元太科技以 93 億元取得 HYDIS 的 95% 股權成為最大股東。據工會表示,元太曾承諾「絕不會賣掉廣視角專利」並好好經營公司,但後續經營策略卻如出一轍,最後還是關廠裁員,違反當初承諾。
----
這看起來就是平衡報導了…在海外經營事業體,本來就是要以技術與獲利為主要考量…畢竟事業不是慈善單位…以我個人的淺見拉…
-----
然後壹週刊粉絲團下面的留言…才讓我眼界大開,假如我公司同仁有這麼挺公司就好了(包含我..)…一堆員工力挺李政昊…這點也跟我的印象相符…認真工作的人,大家都喜歡(他們還都是公開留言的說..)
Cecil Liu
個人長期協助Hydis處理專利授權業務,多年來陪同Johnson在台日韓大陸各地與各大面板廠協商專利授權條件,在進退收放之間,所思所慮,盡是對公司及員工的責任。每年相對可觀的權利金收入來之不易,箇中辛苦實非外人所能道也。然文中關於Hydis專利的描述,前後說法自相矛盾,仍須指出並望貴刊能更正說明,以示專業。
儘管Hydis數度易手,但Hydis所擁有之專利權卻不曾遭移轉或轉賣他人,始終為Hydis所擁有。而也正因如此,才有後來Hydis在經營上轉型為IP授權公司的可能。此不言自明之理,盼貴刊明鑑。
Gary Chin
身為現任員工,也想說明一下個人想法,不要因為壹週刊不清楚實際狀況或所接受訊息角度的不同,而照成社會大眾對元太公司及李總經理有所誤解.
元太2008年接手Hydis,到最後2015決定關廠,Hydis工廠為2.5及3.5代,公司本來就體質不良才會再三易手,再加上生產本居高不下,元太努力了7個年頭也無法轉虧為盈,之前相關報導也清楚揭露,元太之前因投資Hydis已經累積虧損至少60億台幣.
關廠實為不得已的決定,不是針對韓國Hydis廠而已,元太在2016也關閉了新竹的2.5代廠,汰弱留強本就是決策者為公司能永續經營所做的商業決策, 如果元太沒有做這樣的關廠決策,真難想像元太現今會不會像已經在2015破產的勝華科技,或是今年已經下市的華映.
Hydis的關廠勞資及工會, 三方已經取得已經協議而落幕, 希望貴刊不要再翻舊新聞,並希望能對元太公司及決策團隊能有更客觀的報導.
Lloyd Chen
在2010年到2014年,我是元太Hydis子公司的財務長,看到這一篇報導時,我正在從首爾回台灣的路上,這篇報導勾起我許多當時的回憶。當年整個LCD產業的大環境的劇烈競爭,以及Hydis不具競爭力的低世代的LCD廠的持續虧損,造就了必須要做關廠的決定。但這個決定歷經了很多的心路歷程,Hydis當時天文數字的虧損,韓國及台灣銀行讓我們吃的閉門羹,讓我們每個月為了發韓國員工薪水而煩腦。透過元太財務支持Hydis,產生出三星曇花一現的生意,讓大家從高興陷入更深的絕望。當Johnson(李政昊)跟Hydis幹部宣布要做第一次優退哽咽的語氣;優退縮編之後,公司仍無起色,再次跟工會協商說要關廠,工會憤怒的表情,種種情境,一一浮現。很多時候我是掙扎的,但我知道當時沒有這個決定,Hydis的員工極有可能連補償金都拿不到,之後更會拖垮元太的員工甚至廣大的股東。我無意去說誰對誰錯,但是這件事最後的結果是勞資及工會三方,都達成圓滿協議而落幕,這其中複雜的辛酸,及Johnson帶團隊持續努達成和解的艱辛過程,是不足以外人道之。
---
一堆員工力挺…而且看起來都是真人帳號…
我總覺得,連一個替公司賺錢,又不是啥公子哥的陽光技術宅都會躺槍…只能說豪門恩怨多嗎?難道又是血淋淋的接班鬥爭還是啥的?也許很多大大不認同我的觀點,畢竟會投胎絕對也是個技術,在新北台北市聽說公子哥高達上萬人,也許也有其中幾位在觀看小弟的謬論,但,我認為,會做事的人不該被污名化,而事實上,有玩股票的大大應該也知道,元太科技的市值已經超過母公司永豐餘了…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