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達發表全球首款24吋16:9 Full HD 1080p桌上型顯示器面板

因應數位多媒體及Full HD高畫質影音應用的快速成長,友達發展全系列16:9「摩擬電視Moni TV」概念,除發表全球第1款24吋16:9 Full HD 1080p桌上型顯示器LCD面板,估計在第4季量產外,其餘包括18.5吋、21.5吋、24吋以及32吋都將在第2季導入量產。

友達表示,傳統16:10 1,680x1,050 WSXGA+或1,920x1,200 WUXGA 解析度的監視器,在顯示高畫質影音應用如藍光DVD及高畫質數位電視時,會出現1080p資訊轉換失真的問題,而24吋16:9 Full HD 摩擬電視產品,除針對失真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也改善在高畫質顯示器上所遭遇記憶體緩衝區配置等相關問題。

此外,大尺寸監視器的超薄及窄邊框趨勢也應用其中,該款24吋面板厚度為1.4公分,較傳統面板3.5公分少了一半以上;另外,友達也將這款面板的背光源冷陰極燈管(CCFL)及LCD光學特性加以改良,並減少燈管數,約可降低一半以上的消耗電力,相當於使用傳統24吋面板2分之1的能源,就能達到300 nits高亮度及1,000:1的超高對比。若以1台監視器產品50,000小時的平均壽命來計算,可為終端使用者省下2,500度的電力消耗,等同省下將近1萬元的電費,也相對減少排放約1.6公噸的二氧化碳。
友達自2006年即開始推廣「摩擬電視Moni TV」概念,2008年則將進一步開發16:9全系列摩擬電視產品,以因應數位整合的新趨勢及監視器電視應用的新市場商機。友達全系列16:9 Moni TV產品線計畫,包括15吋、18.5吋、21.5吋、24吋、27吋以及32吋產品,其中15吋已於2008年初量產,27吋產品計劃於第4季量產,其餘都將於2008年第2季導入量產,可預見從第2季開始,Moni TV產品將引起另一股桌上型顯示器風潮。

友達11日表示,對應數位多媒體與Full HD影音應用市場快速成長,友達發表全球第1款24吋16:9 Full HD 1080p桌上型顯示器面板,預計2008年第2季就可推出產品。且由於此面板採用電視與監視器共用解析度(1,920x1,080),讓使用者除可將此當成監視器使用外,也可作為收看電視節目、DVD等功能使用。
事實上,對應中尺寸、NB面板的需求翻揚,面板業者日前已開始進行產品的生產線調整,並把原本在5代線生產為主的監視器面板轉移到6代及以上產線生產,同時在最大效益、設備利用、成本、多媒體數位整合風潮等考量下,推出16:9及新尺寸面板。
舉例來說,除友達此次有24W面板推出外,事實上其他競爭對手也都沒閒著,如市場傳出奇美電子將規劃推出23.6W或23.7W面板對應,LG Display也規劃同樣推出23.6W或23.7W面板搶市,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則以23W,外傳解析度為2,560X1,132的新產品對抗競爭。
由媒體角度看面板廠的思維與競爭,初期多集中在2008年監視器面板尺寸多樣且百家爭鳴,各業者為了0.X吋差異費盡心思,無疑單純為了滿足最大成本效益追求。且為在市場取得領先地位,如何規劃出最佳推出產品時機、是否有其他業者共同力拱該尺寸、是否已取得強而有力的品牌終端業者支持背書、0.X吋的差異是否會因成本不同而讓產品規劃先天就有所缺失等,是媒體關注的焦點;且也因2008年監視器面板規格尺寸百花齊放,讓市場看得眼花撩亂。
此次友達推出的24W監視器面板,詢問其他面板同業可得到這樣的回答。友達的24W在6代線切割可有14切,玻璃基板利用率利用率74%,若挪到7.5代可有24切,利用率93%;而三星的23W在5代玻璃基板利用率88%,可有8切,但挪到8代則有32切,利用率91%;而23.6W在7.5代線有24切,玻璃基板利用率達90%,在5代也同樣有92%的利用率。因此由此粗略計算,23.6W由於可四捨五入當24W終端使用,且5代線折舊費用較低,加上成本有競爭優勢,因此有機會成為市場贏家。
然而,倘若單以成本導向,每家面板廠都養了那麼多碩博士,精算成本結果,理論上各家業者的新產品尺寸規劃應有志一同,但為何還會有24W、23.6W或23.7W,18.5W與18.9W等的落差出現?
換個角度想,也因為每家面板廠養了那麼多碩博士,精算成本的結果多雷同,且各家產線相當,如此是否非得從中再尋求出些微的差異性,業者才有機會從細節中殺出血路,但如此,終端業者的態度與想法又是如何?各家業者過度追求成本效益而讓下游端市場操作難度提高結果,會不會反而適得其反?統一戰線、統一規格尺寸會不會是較好的選擇?
此外,對應監視器市場需求成長性趨緩,多功化的監視器面板成為面板廠共同發展方向。但以過去手機是否將內建WLAN功能,當初致福總經理蘇元良戲稱,全世界多功整合產品發展泰半不上不下,只有3合1即溶咖啡是成功案例延伸,監視器面板是否真得多功複雜化才是唯一出路?是否有其他解決方案可行?有沒有其他新的利基?在監視器市場成長性趨緩同時,複合性商品是否真是監視器尋求解套的唯一出路?
面板競爭從過去業界常提的電視面板5吋一跳而掀起的1~3吋的競爭,到現在監視器面板的0.X吋的競爭,不難發現面板廠思維模式的延續性。然而0.X吋的競爭,必然跳脫不了白走冤枉路的辛苦與浪費整體資源。換個角度想,攘外必先安內,且若新產品能一呼百應就有機會成為市場主流規格尺寸,那麼若能統一國內戰線為先,制韓抵日次之,而後再各憑本事圖謀發展,會不會是一更好的選擇?

以上資料來自電子時報
2008-03-12 13:28 發佈
以前DVD推出的時候
就陸陸續續的推出16:9的面板
過了幾年之後卻開始推出16:10
到現在都已經是16:10面板的機種了
卻又說因為BD關係要改換16:9
不知道這樣的遊戲還要玩上幾輪
看一看,怎麼都覺得是商人的手法,
為了就是要您從口袋掏錢出來。
感覺消費者都被當傻子看,
花了一兩萬買24吋的,之後說會失真......的問題,
所以之後出16:9的螢幕來對應。哇哩咧了!真的xxx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