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小弟人生第三臺液晶螢幕, 也是我第二台三菱液晶螢幕
第一臺液晶螢幕憑著CRT時代有著不錯的風評
購入了三鳥牌的VA1912W , 5 6年前購入價約$9000大洋 ↓

爾後約在一年多前購入了三菱的RDT231WM-X ↓

超解像技術搭配IPS面板在日本市場上銷售強強滾, 我也趁勢購入了一台
從此之後就非IPS面板不用了..
中間經過半年一度改版推出RDT232WX, 不過規格及外觀改變的幅度並不大
因此繼續用我的RDT231WM-X
然後今年5月新發表了RDT233WX, 採用背光LED及薄型電源設計
搭載新一代晶片使得各項功能方面也有相當程度的提升
除此之外大幅的削減體積, 外觀的設計也更加洗練 重量從6.2kg縮減至4.4kg(含腳座)
對比5000:1提升到8000:1 消費電力從57W下降到49w
拯救北極熊人人有責, 來開箱吧

RDT233WX共有霧面and鏡面兩個版本, 個人選擇霧面 鏡面的型號為RDT233WX-S

主要規格:
23" Full HD 1920*1080 IPS面板 / 可視角上下左右各178度 / 反應時間3.8ms(GTG)
亮度250cd/m² / 對比8000:1(搭配內建CRO技術)
內建立體聲喇叭2W+2W / 3.5mm立體音耳機輸出孔*1
DVI-D*1(對應HDCP) D-Sub*1 HDMI*2 D5*1 共五組輸入介面
本體約約3.9kg/545×348×39mm(不含腳座)

打開後可以看到保證書, 多數日本3C產品都是如此

內容物一覽

配件: 電源線*1 D-Sub線*1 DVI線*1 音源線*1 腳座*1 專用遙控器*1 說明書及光碟
前代還有附D5線, 這次沒了..雖然說用不太到但爽度有差

保麗龍占了整個箱子一半以上的體積..

本體現身, 霧面螢幕的特色可以從反射光看出

支撐臂接合處

近看有出廠月份

底座設計為倒U字型, 感覺有點像迴力標
材質為金屬 重約0.5kg, 前代搖搖晃晃的拼接塑膠腳座真的讓人不敢恭維

四個角包括中間都有防震墊

底部的螺絲上有金屬環, 徒手就可以裝卸

為了拍照所以先將支撐臂卸下然後與腳座結合

共有三排孔位可供調整螢幕高低, 一個階段的間隔是15mm

預設是在最高的位置, 後來我自己有稍微調低

正面全身照, 感覺就像是玩具..

邊框部分也由前一代的塑膠鏡面改成霧面
我個人喜歡這個改變, 省得指紋滿天飛

下方的功能列也從前一代隱藏在螢幕邊框的正下方移到邊框上面
左右是內建的立體聲喇叭, 縮減體積的關係輸出瓦數也從3W+3W變成2W+2W

仔細看是髮絲紋飾板, 沒有進入選單的情況下中間三個按鈕都有獨立的快捷功能
分別可以切換訊號源 調整音量 調整背光亮度
左右兩端分別是遙控器的紅外線感應器與電源啟動燈

接著來看看背面的配置吧
底座支撐臂有個整線孔

產地為世界工廠

電源孔在左後方

右後方依序是音源輸入 DVI-D D-Sub

上方有設計一個提把

左邊的防盜孔設計

來看看側面的線條
邊框最厚約為39mm 最薄約14mm

跟十元硬幣比較一下

後仰最大可達20度, 前傾最大5度

其餘輸入端配置在側邊

上方是類比D5, 這應該只有日本人在用 同樣可上1080P

超隱密的3.5mm耳機輸出孔, 沒看說明書根本不會發現

上機囉
接著一些簡單的螢幕測試
相機翻拍會失準, 僅供參考
實際還是以實機為準 (最好台灣看得到實機XD)









接著來介紹主功能選單, 首先看一下遙控器

比較常用的功能都放在上面
介面有英日文可選, 簡單做個對照
功能眾多, 請容我簡單帶過
大家如有疑問之後我會再一一回答

picture
PC模式有 standard、IV text、photo、sRGB可選
AV模式有 TV、cinema、net可選

picture mode

sound

eco prof

tool

osd

info
來檢視可視角大小

正面

約45度角 過關

約70度角 過關

約80度角 尚可(誰會站這個角度看?)

上方約60-70度角
開啟超解像技術後的差異, 在色彩飽和 對比 銳利度都會增加
建議觀看影片時開啟就好, 平常用一般模式即可


這台螢幕的購入價約$30000YEN, 約$10000NTD
使用了三四天很滿意
優點如下:
輸入介面豐富 / 功能強大 / IPS面版可視角上下左右達178度/ 附遙控器
當然也要列舉一些缺點:
內建喇叭2W+2W稍嫌薄弱(薄機的原罪?) / 螢幕可調整高度只有15mm+15mm
無法直接藉由遙控器調整功能選單 /
另外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預設的standard模式, 背光跟對比都高到破表
30秒不到保證脫窗, 建議直接使用IV text模式或自行把背光跟對比調整到50%以下
我個人是背光45% 對比30%
以上,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