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這些產品大部分都大陸製! 大陸到美國的關稅跟大陸到台灣的關稅不同. 不是品牌是台灣的它從其他地方運貨來就不用關稅.
3.這些產品付完關稅後,到了市場上還有消費稅(你在美國本土網購,也是依造送貨地點不同,要付不同的稅). 至於運到海外那是另當別論. 現在不收稅. 不代表以後美國不會針對跨境買賣收稅.
4. 基本上別憤憤不平. 一切都是市場決定價格. 你台灣就這麼點市場. 台灣人自己買東西又一堆的情節. 韓國品牌不買! 大陸品牌不買! 那....當然人家就抓住你選擇少! 他要訂多少你都得買單! 記住! 價格市場決定~ 市場是消費者決定! 台灣消費者傻! 又不是新聞.
fedora wrote:
再說企業公司產品上市,都有一個建議售價。台灣的行銷商通路惡性剝削,但為了台灣人民、自己同胞著想,企業公司就不能把賣給大盤商、中盤商的價格往下調降,給予大中盤商足夠利潤,讓商品最終在市面的零售價,盡量符合建議售價
您誤解了「建議售價」,
建議售價是廠商給終端經銷商(和消費者)的參考售價,
因為公平交易法的關係,廠商不能控管終端售價,
為了避免下游惡性競爭,才產生出建議售價這個詞,
取代從前的「定價」.
批發價和建議售價間的差額就是通路商的利潤空間.
每個通路拿到的的批發價都不一樣.
由於零售價通常會低於建議售價,
零售價和建議售價越接近,甚至超過,
代表生產者和通路的利潤越大,
相對的消費者付出的金額也越高........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