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iyeh wrote:
假人體工學,黃金比例之名,行Costdown,經濟裁切之實(恕刪)
這有何不對?
當初CRT 4:3 不也是 costdown 的結果?
試想, 等到有一天, 16:9 or 16:10 因為某種新技術的螢幕必須 costdown 成 4:3 or 5:4.......
那是不是又要罵一遍?
人真的是很奇怪的動物.
記得15年前 16:9 37吋 CRT 要價台幣 3x 多萬, 家裡二舅舅買了一台. 當時還可以輸入D-Sub訊號.
當時多少人視為珍寶, 多少人夢寐以求.
當時要這種價錢的原因很簡單, 因為CRT 掃描是靠磁場偏電壓把電子甩偏, 一下子要偏那麼大的角度, 真的很難控制.加上控制RGB dot 的 mask 與螢光粉層還是有間距, 斜打進來的電子不容易打到要打的target.
如今, 可以用便宜的價錢, 容易的製程達到目的, 有何不可?
何必總是認為廠商賺錢就是不對?
雙贏有何不好?
平衡一點吧~ 會讓生活比較健康.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