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23.6mmx15.8mm 長寬比都是3:2或1.5:1
120相機的645片幅是6cmx4.5cm
長寬比是4:3或1.333:1
120相機的66片幅是6cmx6cm
長寬比是1:1
120相機的67片幅是7cmx6cm
長寬比是7:6或1.167:1
4x5和8x10相機的片幅分別是5"x4"和10"x8"
長寬比都是5:4或1.25:1
(目前)沒有一種規格是16:9或16:10的
.............................
========================================================
看電影不留邊?
雙併A4還要用功具列塞滿?
報歉,這類的高階文書或娛樂用途
小弟真的不希憾
Adobe的家庭作業還是要非寬來寫較順手
假人體工學,黃金比例之名,行Costdown,經濟裁切之實
雙營幕人人會,這沒什麼,顯卡有支援多買一顆就上的去
不過原生4:3大尺寸,能適應個種專業用途的…沒幾顆
論談文裏,十篇有九篇是討論娛樂影音寬屏的
留條後路給討論5:4 或4:3的人有個小天地
用不著來坦混水,帶高帽吧?
=====
言歸正傳,Eizo 這間公司,小弟滿激賞的
雖然他貴,不過在一片高階的東西只有大尺寸才有的主流政策下
他提供了不少非寬的小尺寸,還用VA面版的 半專業型的
給最後堅守4:3的LCD族群,有個安靜的角落
這種有所為,有所不為,的企業精神,和台產相比…哎
Decaview YV2000 4:3
1600x1200 UXGA
國民機,目前用心找的話,也許還有庫存新品
印象中三月時還有人有入手,現在不知道
約6~7K區段,最便宜的S-IPS非寬
(缺點是除了面版是S-IPS外,其他的組裝校色都是TN級)
再來是
Benq 2091 1600x1200 UXGA
不過這個應該找不到新品了?
不然以IPS的耐用性來說
他應該是在還不錯用的範圍內
至於開版的預算是2W以下的話
放寬一點 Dell 2007FP 前面有版有提過了
還是有一定的數量
至於Eizo…20"以上的
只能說這個要等有緣人佛心拋出
EIZO FlexScan S2100 21.3" UXGA
算目前新品 4:3 看到的專業級最有誠意的了
價錢以他的品質來說不算貴
但是對於一般中產階段也是比不小的開銷 ~~ 4萬左右
另外
Eizo L997 (21" UXGA) L887(20" UXGA)
若有人以二萬以下拋出,且品像不錯
(Ex,五年的保固剩三年以上
Eizo 都直接OSD就能看使用時數的,很誠實
Total 總使用時數2K~4K HR)
前面 Benq Dell Decaview …… 這些
基本上可以直接無視,認真考慮搜那台
不過這是一個參考(若小弟有2W的預算要找非寬的話)
真的要小弟買的話
一台品像 OK 的有人拋售的,高階 CRT 就很好用了
然後錢存下來看以後有沒有機會搜到
像是......三菱RDF225WG,這種大炮機
畢竟用4:3的人會愈來愈少
其他還要請有用4:3的版友補齊
有很多是歸究於 使用習慣 最適用途
若用途是常常故定某種尺寸
比例不對就是要調 就算解析度在大 面積在大
只要調校的次數變多 捲動變多 比對變多
都會造成使用上的負擔
這和工具列大小多寡無關
像是小尺寸的話
WXGA 和 XGA(1280x800 :1024x768)
小弟是習慣後者
聽到那種
我一個禮拜換大營幕
就習慣寬屏了,為什麼你一定要堅持4:3?
好像用不慣寬屏,不隨時代起舞的就有原罪
還是…為什麼不用雙營幕?
老實說,這是把自已王道的作法
加諸在其他人身上的霸道舉動
最簡單的說
小弟會用CRT 是喜歡拍照看相片
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
什麼片幅都能自由調整
我就是要一個
乾淨的桌面來放全屏變形最小人像不會被拉伸
用寬屏的話
放全景會被拉寬造成不對稱,等比縮放會硬是留下兩側黑邊
要靠多放工具列塞滿二側邊框
這對我來說是礙眼加浪費時間的舉動
老實說喜歡寬屏的人去用他們習慣適合的就好
不過那不適用於每個人(至少不適用於在下

====
回歸正題,
筆電的話IBM末代是出現在T61p(特規超難找)
x61/x61t(這個相較之下容易搜)
新機還堅守4:3的,只剩panasonic的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