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有人買16:9之後反悔的嗎??

harrycc wrote:
不懂就別亂說,4:3轉 16:10 OR 16:9 的情況的確是可以提高切割數,使面板cost down,但是16:10 轉 16:9 並無法增加切取數,目前各家面板廠是因應市場需求Full HD 規格,所以不管22" or 24" 皆是出現Full HD 機種,22" 以上16: 10 並且非Full HD 規格將全面消失。
...(恕刪)

如果大大您是在面板廠,應該多引一些資料才有說服力,要說面板廠將"因應市場需求Full HD 規格"放在第一考量實在太沈重,面板廠念茲在茲起床第一件事絕對是將成本及如何達到經濟切割放在第一,尤其是在現在這種景氣跟面板廠的慘況下,應該是達到經濟切割及經濟基板使用率後再來談"因應市場需求Full HD 規格"吧!就算16:10轉16:9無法增加切取數,試問玻璃基板使用率呢?

如果16:9跟Full HD對面板廠是如此放在第一要務,早三四年就該做了,問題是當時不計經濟切割數、基板使用率,可能嗎?說穿了經濟因素還不是第一考量?尤其是對於用在顯示器跟筆電用的面板來說,何時行銷因素(Full HD/16:9電視比例)變成內部第一考量了,應該只有在對外說明時才會列第一吧?

說實話,現在電腦用面板如果垂直解析度在1000以下,有時候對於許多網站或文書處理還真是不方便,以筆電來說,已經非常普及的1280x800就算了,現在面板廠在推的主流16:9、15.6"、1366x768解析度面板,垂直解析度居然退化到1024x768年代的水準...,即使是現在熱頭上的1920x1080顯示器面板,垂直解析度也只比1680x1050多了30條,寬度倒是多了蠻多,對於電腦應用來說,真的算是進步嗎?(如果多的寬度拿來跑Excel、放Google Desktop的外掛,或許算吧....

關於畫面上下黑邊的說法,也相當牽強,為數眾多2.35:1比例電影前面很多網友都說了,管你16:10或16:9,上下照樣一定有黑邊,就算是另一個大宗比例1.85:1,也要看片商的片子怎麼製作(1.85比16:9來得寬些),有些片子是前置壓縮時上下照樣留黑邊(Matte),不裁影片內容,因此在16:9螢幕上還是會有上下黑邊,有些則是對影片進行Pan-scan左右裁切處理,如此在16:9螢幕上則會沒有黑邊。

除了電影外,電視的HDTV節目固然本身便是以16:9比例製作(因此在16:9螢幕上沒有黑邊),但是從視覺心理學跟視訊壓縮技術來看,人眼在看視訊時只會專注在整個畫面的部分重點區域(Area of Interest,因此視訊壓縮理論有一環是在探討先找出Area of Interest,再將Area of Interest以外的區域壓縮率拉高以節省儲存空間/頻寬需求、而人眼不會特別注意到),試想誰看影片是每一秒都仔細從左上角看到右下角的?如果真要如此,看不到半部片眼睛應該就累掛了....就是因為人眼/人腦只會專注在部分Area of Interest,才能夠長時間觀看影片。16:9的HDTV訊源在16:10的螢幕上固然上下有黑邊,但是說實話,真正看時並沒那麼礙眼,主要應該來自廠商炒作消費16:9/16:10話題時、消費者自己憑空想像的心理因素。

不要忘了,看影片時你的大腦除了接受到的影像之外,還要消化劇情、以及吸收對話內容、跟處理接收到的音效...很忙的,不管是16:9/16:10顯示器,若一直去注意黑邊,保證會跟不上劇情....

希望1920x1200的面板別消失的那麼快,還是很好用的啦!相較1920x1080,多出來的120條垂直解析度就是瀏覽網頁、文書處理、寫程式、玩遊戲時多出來的視野,如果是考量觀看影片,上面已經解釋了....樓上偏好1920x1200或16:10的網友比例也不少了,但是面板廠會尊重此因素嗎?或是仍然經濟因素第一再用16:9/Full HD迷思用力洗腦?繼續觀察吧!

小弟認為已經買了16:9顯示器的朋友,反悔倒應該不致於,只是如果16:9/16:10顯示器選擇並列來分析的話,小弟會選16:10。

或許類似Samsung推出2048x1152的23"、16:9面板也是一種方式,不過垂直解析度仍然比1920x1200少了48條....

一些資料:
====================================================
....
Display Search台灣區總經理謝勤益指出,目前16:10的寬螢幕機種,市場接受度相當高;至於16:9則是所有面板廠正積極開發、認證的力推新規格。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16:10或16:9的螢幕,肉眼所感知的差異很小;但對面板廠或是下游廠商來說,16:9卻具備2個明顯優勢。

[圖片 ]
[16:9的寬螢幕面板,比傳統寬螢幕更具經濟切割率,可降低成本。 ]

成本低 畫質高
首先,16:9的寬螢幕是完全符合HD(High Definition,高畫質)規格,隨著高畫質電視、高畫質螢幕已成市場主流,採用16:9的面板,對於下游廠商來說省事又方便。其次,對於面板廠來說,相較於16:10的面板,16:9更具經濟切割率,平均可以多切割3到4片,粗估折舊成本可降5%到10%,相當具有成本優勢。
因此各大面板廠包括奇美、友達,都競相投入,就看誰能獲得國際大廠如三星、惠普的青睞。根據過去經驗,誰搶先推出,誰就能搶占市場,目前看來,單單在今年3月份就有10萬片15.6”W面板出貨量的奇美,進度暫時領先。
奇美電子全球行銷業務總處暨資訊產品事業總處長楊柱祥回憶,奇美3年多前開始推寬螢幕面板時,他帶著產品去拜訪國際大廠如惠普時,接連被打回票,更有大廠問他:「你們怎麼敢自己制定規格?」後來,反而是台系品牌廠宏碁興趣很高,率先採用。「與其說15.6”W的推出意味了面板產業還是賣方市場,不如說15.6”W滿足了『低價寬螢幕』的市場需求。」至於奇美後續將推出的其他16:9寬螢幕面板,是否同樣都將用於低階市場?對此,楊柱祥僅語帶保留地說「不一定」。
.....
====================================================
.....
NB業者表示,由於中小尺寸面板需求竄出,讓面板廠多將原在4代、4.5代產線上生產的NB面板轉移到5代線,甚至有業者擬以5.5代、6代線生產NB面板,將5代以下產能挪出來轉投入中小尺寸面板生產。

而以15.4吋NB面板為例,由於轉移到5代線上生產後,面板經濟切割率僅有80%餘,可有15切;而面板廠對應成本及高解析度數位內容及DVD播放機增加與推出,讓面板廠包括友達、奇美電子等已擬推出15.6吋NB面板,如此除可讓5代線面板經濟切割率提高到90%以上外,5代線切割15.6吋面板則可有18切,對面板的玻璃基板利用與產能效益提升等都有助益。且尺寸則由原來的16:10改為16:9,進而可同時滿足高解析度需求的趨勢。
.....

16:9 因此各大面板廠包括奇美、友達,都競相投入,就看誰能獲得國際大廠如三星、惠普的青睞

台廠cost down的能力真強

我是希望能把螢幕直立的效果加強點 這樣應用就更廣

還有省電 廣視角 文字清晰度

lcd並沒有比crt省電







movieko wrote:
16:9 因此各大面...(恕刪)

倒是CRT的發熱讓許多人的冷氣耗電量增加不少 :P
尤其學校電腦教室非常明顯
CRT教室冷氣通常都適中或太熱
LCD教室幾乎都過冷...
wretch.cc/blog/yjl7489

其實16:9與16:10的使用差異真的不大...就算看網頁也只多了2~3行字......

重點是16:9的寬螢幕面板,比16:10更具經濟切割率,可降低成本。

16:9的寬螢幕價錢能壓到比16:10低2000元左右

不久1萬以下的24吋寬螢幕應該都是16:9的了

還有人會願意多花 1~3000元選16:10的買嗎??

還是價錢決定市場吧..................

不會反悔+1
用來接電玩主機
1920x1080無黑邊玩電玩感覺非常好,又不變形
We're all living in Amerika Amerika ist wunderbar
給要購買16:9或16:10螢幕當電腦主螢幕的朋友比較...

上網的差異...

1080(黑色部份為少的那1/10)


1200



瀏覽或修圖上的差異

1080


1200


若要買來當工作或上網的朋友
真的建議趕快購買16:10的螢幕吧(快絕種了...)
只接遊戲機的朋友,購買16:9就對啦!!

參考看看吧
wretch.cc/blog/yjl7489
請問一下,24吋中 16:10 又是霧面的螢幕有哪些可以選擇呢??



PPS 上看越獄風雲 16:9 是1:1 不會後悔 哇哈哈哈

也沒黑邊 1200會有黑邊 哇哈哈哈

ycweng wrote:

如果大大您是在面板...(恕刪)

以G5 的Case來看
切16:10的19.05" 是12 面取, 玻璃利用率>90%
切16:9的18.95" 或是18.5"也是12面取, 玻璃利用率也是接近90%

所以在G5基版做16:10跟16:9 根本不會增加面取數,也就是BOM Cost 是差不多的
玻璃利用率不就是AA區大小/基版大小,看那有意義嘛? 要玻璃利用率高
就是一個基版拼兩種尺寸, 只是很難做而已, 深受其害中!

至於G6 不切割18.95確實就是面取數的原因比較大了
這也是因為G5逐步轉向做AV, G6來做TV 又比較沒競爭力!
所以只好迎合他來做MNT
hungfu wrote:
以G5 的Case來看
切16:10的19.05" 是12 面取, 玻璃利用率>90%
切16:9的18.95" 或是18.5"也是12面取, 玻璃利用率也是接近90%

所以在G5基版做16:10跟16:9 根本不會增加面取數,也就是BOM Cost 是差不多的
玻璃利用率不就是AA區大小/基版大小,看那有意義嘛? 要玻璃利用率高
就是一個基版拼兩種尺寸, 只是很難做而已, 深受其害中!

至於G6 不切割18.95確實就是面取數的原因比較大了
這也是因為G5逐步轉向做AV, G6來做TV 又比較沒競爭力!
所以只好迎合他來做MNT
...(恕刪)

所以嘍!我的梗就是在於顯示器/筆電的16:9面板是真心為了消費者需求,還是從頭到尾都是經濟考量。

六代線都切16:9就不提了,以您說的五代線來說,既然都差不多,何不當時就走16:9也好早一些跟TV面板的比例一致?問題是別人五代線都切16:10,若單單我家切16:9少了那一些些解析度,標新立異的結果就是比較難推,畢竟採用權是在大客戶手上的....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