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敘述的應該屬於【表面式電容】,通常用於大尺寸的螢幕,如ATM、POS機台等。
而IPHONE等小尺寸手機上所使用的應該是【投射式電容】。
【投射式電容】使用的方式為在矩陣式的ITO GLASS(or Film),針對每條ITO LINES進行充放電後,
判別手指接觸與未接觸時的電荷差異。就目前的技術上,僅需要單片的ITO GLASS即可達到多點觸控功能。
精準度上,如有使用過新一代的IPHONE即可了解,手指微小的書寫動作已可清楚辨識。
相對的【內嵌光學式】,我這邊所了解的應該要是SONY所發表的才是真正理想的【內嵌光學式】。
不僅可以使用筆,亦可使用一般手指進行操控。但是由於開發難度過高,目前僅有DEMO,仍無法正式量產。
SONY內嵌光學式

用手指在操作和設備的取得(應該不會有人忘了帶手)是比較直覺

用筆則剛好相反再做輸入時非常直覺,其他則相對弱勢

不知道現在有沒有完美解決方式

iPhone 第一代就是觸控手機,一直延續到 2G/ 3G/ 3GS。要說蘋果沒有觸控技術,所以筆電系列皆不支援顯然不是事實。
為何直到 10"的 iPad 才跑出 touch 的應用?
我不是 jobs (不然早發了),但我在想,也許我們在小尺寸的 portable device 上做的事,與在家用大尺寸的設備上不盡相同?
--------------------------------------------------------------------------
最近要去日本的 PV EXPO,讓我很想把編輯好的文案和 video,丟進 iPad 帶著走,跑遍幾百個攤位去 demo (也有人說那會是失敗產品,這裡不爭論)。
我會一手拿著 iPhone 或 iPad,用手指在上面緊急簡單的寫簡訊。
但是在家裡或是辦公室,面前躺著一個相當於我辦公桌面大小的觸控螢幕,我猜我會把螢幕當成光桌來用。
我的工作與繪圖工作無緣,故不覺得非用筆不可 (雖然用手在直尺上畫有點詭異...)。但真的要寫封信給誰,若非敲鍵盤,我想我還是會提筆吧。
(我常常會掉筆,請做好筆槽,或多給我一隻備品)
靜下心來,邊想邊寫。我的筆跡代表我的性格跟當下的心情,忠實傳達給接收的彼方。 Someone, somewhere。
說到這裡,Win 7 手寫辨識率真是超高的 (無論用手或用筆),但無法讓我的筆觸在 e-mail 上或是 word 中出現 (一律變成冷冰冰的標準字)。
但在 MSN 中可以隨筆草繪,這點還挺有趣的,哈哈!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