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2009 wrote:
如果沒有理論為根基,何來的實際應用呢。
問題發生了,總是會有原因,我只是就我的認知來分享我的經驗。
.(恕刪)
那也請您該出來走一走了,在學理的象牙塔裡關久了也不是好事^^
不然就如某句話一般"理論與現實脫節"
Blue2009 wrote:
電視解析度的部分,我完全同意您的說法。
那麼您看出您的盲點在哪了嗎?
Blue2009 wrote:
您也提到說full hd 搭blue ray是最適合的,那您用aRGB拍照的話,會是在sRGB螢幕上顯示最適合嗎?
(恕刪)
這個問題的答案sambad已經強調過很多次了,"做什麼事用什麼色域"
這個問題就如同把一般照片圖檔拿到色彩更差的筆記型電腦螢幕上看,你覺得適合嗎?
其實就只是觀念的問題罷了。
Blue2009 wrote:
我和sambad大大,無法有交集的地方,是因為我談論的是自然光的定義,和sambad談論的電腦
內部資料密度結構的定義,坦白說這個地方我認為是一個灰色地帶,但是若是透過螢幕的內部演算LUT的方式,
暫時是可以取得一個平衡點。
我把這個案例分成幾個層次好了
理論------ 產品------- 應用
光學------ 螢幕------- 色管
數學------ 電腦------- 色管
螢幕根據光學原理設計,但電腦是用數學設計,OK!所以這邊至少有兩個產品要做搭配,既然需要搭配,就會有出包的可能。
這個案例就是螢幕色域變大但螢幕內部的處理能力,還有電腦處理的能力都不足,兩個產品本身都有自己的問題,
應用上當然問題更大.
您完全只著墨於光學理論還有螢幕本身,其他方面的問題卻....該說視而不見嗎....(電腦方面怎麼處理顏色?色域變大但電腦的處理能力並沒有跟著升級,甚至不同軟體間的演算差異),見樹不見林,導出來的結論當然有所落差。甚至您的結論裡還有更多的問題,例如
Blue2009 wrote:
我想如果螢幕可以準確的顯示aRGB的顏色的話,我為什
麼不用呢?當然前提是要準啦
那要怎麼樣才會準呢?我在想進螢幕工模可能是最準的吧!但這有什麼用呢?螢幕不接電腦能幹麻?

所以我以電視作例子,希望讓您了解,在實際應用上所發生的問題,每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並不是只有天真的以為應該怎樣就會怎樣,天底下沒有完美的事,更沒有完美的產品。
而所謂的灰色地帶sambad已經用數學以及一大堆例子解釋完了,我也很納悶你怎麼還沒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