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請買了DELL 2408的進來一下,thank you

Ramsa wrote:
是啊,團購買的......(恕刪)

看來不只是北美這邊的問題……看影片就發現的話頗嚴重的……
再觀望一下才出手吧……
catxcat wrote:
這裏http://y...(恕刪)


這是用DVI還是AV輸入阿?

看起來有30豪秒的延遲說

看來得再觀察一陣子才能入手了
Ramsa wrote:
明顯發現亮度由左向右遞減...(恕刪)

VA面板都有這個特性, 除非用晶片去改變螢幕亮度, 否則這個特性是無解. 至於用晶片改變面板由左到右的亮度的話, 則對比會有所下降.
公喵不帥, 母喵不愛. 公喵愈壞, 母喵愈愛. 不帥的公喵想要母喵愛, 就只好學壞.
不知道LG L246WP如何,看過不少評論,口碑都不錯。如果T系列還不現身的話,不如買下這台算了……
不想靠RP換2408……
sambad wrote:
VA面板都有這個特性...(恕刪)

================

嗯, 應該是 SAMSUNG 這支面板的問題

Samsung S-PVA LTM240CS01-001 ??

台灣光寶代工的吧

有時候常想, 現在的這些代工廠, 針對廣色域面板, 有沒有
做正確的 color meter 校正 ?

一般所熟之的 CA210 color meter, 如果沒有跟面板廠幾百萬的
color meter 做校正....嗯..生產出來的東西應該偏差是相當大的
以youtube影片的結果來看,大約慢3~4 frames (40~60ms)

不過根據以下的網頁
http://d.hatena.ne.jp/naoya2k/20071016/p1

VICTOR LT LH805
1080P 2 frames
480P,720P 4 frames

SONY KDL X5000
遊戲模式 3 frames
一般模式 4 frames

TOSHIBA Z3500(DVI轉HDMI 1080P)
遊戲模式 2~3 frames
一般模式 6 frames

PANASONIC LZ75
D-Sub 800x600 2 frames

PANASONIC LX70
D-Sub(解析度不明) 1 frame

三菱MZ,MX series(32,37吋)
遊戲模式 1 frame
一般模式 2 frames

以上都是液晶電視
從網頁的資料來看,其實sony的X5000也不太適合拿來玩PS3
可能要用三菱或panasonic

網頁中用的tool是LCD Delay Checker
http://niisaka.s33.xrea.com/x/mt/mt-search.cgi?tag=LCDDelayChecker&IncludeBlogs=1&IncludeBlogs=1
使用DirectX並開啓VSync,準確性會比用GDI的高

想要畫質好,難免會需要額外的處理,input lag也會變高
所以較差的LCD反而會比較快...
另外不同的端子,不同的解析度input lag也會有些不一樣

忘了在哪看到所以不貼出處
dell的2405 用D-Sub是2 frames,DVI(無關解析度)則是4 frames
搞不好2408接D-Sub也會降到2 frames

所以能不能接受就看個人,
真的很計較,想要畫面好又lag低,那還是找三菱吧
我想问问如果不买SOUND BAR只用耳机的话,有无声音?是不是一定要用SOUND BAR才会有声音?
catxcat wrote:
我想问问如果不买SO...(恕刪)



用耳機插入螢幕的耳機孔的話,當然會有聲音出來啊!也可以不買AS-501,找自己喜歡的喇叭來外接,
但是我覺得AS-501質感不錯也不貴,而且它的左邊有兩個耳機孔喔,意思就是可以再外接兩組耳機或是喇叭!
很方便就是了!
sambad wrote:
若是螢幕本身有深度夠的LUT, 又有電路支援, 則你切去NTSC螢幕會設法把你的8bit瞧到NTSC去.


這句話我不太了解.能否解釋一下?

一般的顯示器,就算沒有EIZO般10bit甚至12bit的LUT,8bit的解析能力依舊可以落在NTSC內.
差別只在於,8bit的位置是否如NTSC要求的那麼精準.
如果精準,那是上天保佑,原廠調教的好.
如果不精準,那就是上輩子沒有燒香,想救也沒的救.除非有EIZO/NEC之流的10/12bit LUT,
還可以從10/12 bit裡面重新挑出8bit任你使用,那還有機會更逼近NTSC(當然要搭配i1之類的校色器).


sambad wrote:
感覺起來, 目前許多"廣"色域螢幕, 只思考到如何換個背光模組, 讓顏色顯示的更廣, 卻沒有能力在廣的同時要求"多", 反正有"廣"能賣錢也好.
所以, 真的要完全掌握廣色域, 也只有少數著名的廠商搞的定, 那些螢幕多半有能力顯示數十億到數百億色, 然後再挑出1677萬色顯示, 顯示能力又多又廣, 他們家螢幕才敢貴的像什麼芭樂.


事實上我認為就算是EIZO的廣色域螢幕,顏色也只是"廣"而不是多.
畢竟能顯示的顏色再多,同一時間下每一頻道也只有8bit,永遠就是1677萬色.
沒辦法真正用到那多出來的4bit. 問題卡在顯示卡~

10/12bit LUT的用途是?只是要"準"而已!
應該說, 落在色域空間裡, 每個顏色的落點卻未必準確. 此外, 改變背光亮度, 調整色溫, 也會改變顏色的落點. 因此有內建電路與演算法的, 可以幫你調整這些問題. 至於我說可以"瞧"進NTSC的功能, 目前僅限少數Eizo CG (但不是每個CG)能辦到. 你去查一下附Emulation Mode的型號, 它的運作原理就讓你直接拿標準sRGB/aRGB/NTSC甚至是其它螢幕的ICC, 透過校色器讓螢幕內建電路去瞧色域, 讓它自個兒選1677萬色出來顯示目標色域. 所以校色後, 當你選用這些模式時, 它會套用"標準"sRGB/aRGB/NTSC的ICC, 顯卡不改變輸出, 直接丟到螢幕, 螢幕再靠自己的電路與LUT解出要"模擬"的色域空間. 於是這種東西極為好玩, 若你設定sRGB色域, 不論各種應用程式有沒有做色彩管理, 顯示sRGB的結果會"一模一樣", 因為CS一類的東西會以為你使用的是完美輸出設備.

我指的"多", 是螢幕可以讓你改變Gamma/色溫/背光亮度時, 依舊靠LUT瞧出正確的顏色而不掉色. 那些螢幕你去查一下, 他們的顯色都寫於十億或六百多億色裡顯示1677萬色. 針對有LUT而沒有Emulation的螢幕來說, 內建LUT是確保Gamma/色溫調整後儘量不掉色(這些在Eizo的白皮書裡有談到). 若沒有LUT, 你去試試看, 色溫/Gamma調整量大一點就會出現掉階現象. 至於有Emulation的CG, 針對會用的人來說, 那就真的太恐怖了. 像NEC 2690雖有硬體校色, 但它的sRGB卻無法校色, 只能校正原生色域; 反之, 對CG241W來說, 丟個Windows內建的sRGB Profile進去, 就幫你把顏色校成sRGB, 實在是太猛了. 所以, CG241W內建的Custom/sRGB Mode根本就不會用到, 到最後我都只使用Cal/Emu這兩個模式了. 事實上, 你說的沒錯, 目的是要"準", 但因為內建的夠"多"才能選出夠"準"的顏色顯示, 大結局是真正能顯示出來的變"多"了. 否則, 燒香改不了的爛調校, 經過校色器之後能顯示的顏色會變"少"; 相對這些變"少"的螢幕, 靠內建LUT能顯示的由於掉的顏色更少, 所以相對能顯示的顏色更"多"了.
公喵不帥, 母喵不愛. 公喵愈壞, 母喵愈愛. 不帥的公喵想要母喵愛, 就只好學壞.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