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D-sub、DVI、HDMI的差異


airroo2002 wrote:
買ATI的顯卡有附
顯卡也非特規或客制品
轉接頭 網拍也買的到 不貴
聽說是ATI的獨家技術?!
沒用到的針腳來拉音訊!
對厚!之前還真以為是"獨家技術"
原來只是"偷吃步"


嚴格來說,這樣的DVI2HDMI算是客制(by AMD/ATi)
顯示晶片提供這樣重新包裝訊號的功能 + DVI-D mod的接腳定義 + 對應的DVI2HDMI轉接頭 (申請專利了嗎?!)
量一大起來,各家板廠的AMD/ATi顯卡都做這樣的功能,你就不覺得是客制品了
若nVidia Geforce要來插一腳,功能一樣,但接腳定義不同
兩邊陣營的板廠所附的轉接頭(應該)無法互通
若nVidia Geforce做的跟AMD/ATi的版本一樣,但是AMD/ATi先申請專利
那不是等著被告就是已經付了版稅

genjuro wrote:
嚴格來說,這樣的DV...(恕刪)


爬文到差異在在於...
ATi顯卡的晶片裡有音效,用顯卡附的轉接頭 可以有音訊
Nv顯卡晶片無音效處理功能,需音效卡或主機板拉線至顯卡才有音訊

如是使用好的音效卡 Nv卡的做法感覺比較優~
但實際面 螢幕附的喇叭 是不太能認真去聽的

網兄的解釋簡單易懂
其實HDMI不完全等於DVI+音訊.
HDMI除了可以傳輸RGB的視訊訊號之外, 也可以傳送色差訊號.
如果D-SUB傳送的訊號變成數位化,就是DVI/HDMI傳送的訊號內容.
而色差端子傳送的訊號變成數位化,就是HDMI傳送的另一種訊號內容.

色差編碼(YCbCr)是當年制定規格時,為了節省頻寬跟儲存容量,
把RGB訊號做色度抽樣(Chroma subsampling), 縮減了三分之一
的容量, 人眼又不易查覺. 所以同樣的儲存媒體可以存更長的影片,
對零件跟線路設計的要求比較低. 大多用在家電產品上面, 像DVD,
攝影機到BD等等. 我們看的影片也大多都是經過色度抽樣處理.
所以YCbCr的訊號是很常見的東西.

不過DVI單純只傳送RGB訊號.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剛去3C賣場 本來是想買DVI公對公的訊號線回來接螢幕 但卻看到了一種HDMI公對DVI公的線

請問一下這是什麼線阿?和DVI公對公的訊號線有什麼不同?

另外請教DVI接頭針腳有滿的和針腳沒滿的差別在哪呢?
smart3135 wrote:
DVI接頭針腳有滿的和針腳沒滿的差別在哪呢?...(恕刪)


請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zh-tw/DVI
真不知道HDMI畫質比DVI好這觀念是打哪來的?

說有比較好的是真的看得出來差異嗎? 還是根本是自我感覺良好而已...
這兩天終於把D-SUB換成DVI訊號線了 但怎麼覺得和原來的畫質差不多 是有哪裡需要特別設定嗎?

確定螢幕已經選在DVI模式了

anguslf2 wrote:
dvi跟hdmi傳輸訊號是相同的

還看得出來畫質的差異那我就不知道那眼睛是甚麼做的.....(恕刪)



寫綸眼吧......瞳術!!!
裝潢順序:水電,冷氣,木工,系統櫃,油漆,石材,二次木工,燈,冷氣機,窗簾,玻璃,壁紙,木地板
請教Smart大大...所以最終嚐試更換DVI線之後,結論是畫質並沒有表現比較好(以肉眼看),是嗎!?

因為我最近也遇到相同問題...跟你請教~~


smart3135 wrote:
這兩天終於把D-SU...(恕刪)
類似像AVI的訊號線為什麼要分哪麼多條線,一個就是影像輸出而已並沒有聲音的訊號輸出,況且數位化的只要一條線接到外接式輸出設備上HDMI都會有聲音。畫質要好還是選擇傳統的線路,桌上型腦比較屬於固定式不太需要移動的設備,筆記型和攜帶型的手機裝置,比較需要用到其他的線路也比較節省。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