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yenms wrote:品牌問題,電視與螢...(恕刪) 我無意筆戰但 我不得不說 以 8年前跟4年前那兩台算是當時 電視拿來當電腦螢幕經濟效益的最佳體現你說的 1線跟1.5線品牌不可否認是比較好但是太貴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花得起的
狼角一一零一 wrote:有畫面延遲的問題,...(恕刪) 請選擇適合的廠牌型號正常的韌體會有 Game Mode高階機的話、不要開 120/240hz 插格功能。這東西運算原理上一定會需要慢格(比對差異之後供計算插格畫面用)。
看甚麼,如果是專為電視設計的大品牌使用專為電視而設的PANEL和線路,高級專為電腦而設的顯示器,在觀看靜態畫面就會有差,因為其顯示屏,以及其BACKLIGHT是為動作畫面而設計,為了使動畫更加流暢,相對來說靜態畫面的水平有所減弱。相反另一極端就是專為靜態畫面而設計的工業(如公眾地方或檢測用顯示板)顯示屏,其動畫效果都是很差的,但靜態畫面就太好了。當然這是相對的,瘦死的高級PANEL比平價好,你拿SONY上十萬元的電視看相片也不差,不過不及一個24"EIZO CG 而己。平價的就沒差了,如現在那些平價1920x1080 32 吋電視,其PANEL非專為電視而生,效果比日系的1366x768差呢,這些就是平價泛用型MON做甚麼效果都是一個 "弱"。
cheonglee wrote:看甚麼,如果是專為...(恕刪) Sorry, 您作哪一行,還是你自己在推想而已?會有差別的* 以下電視與電腦螢幕均以一線廠為對象反應速率與殘影對策電視:這是基本要求,一定會採用解決策 (誰要看殘影一堆,人物都會打殘影分身術的電視機?)電腦螢幕:不一定要作到 (不一定有、通常是沒有),所以很多有這問題 (很多電腦螢幕有殘影問題)畫質處理電視:一線廠在電視模式下有專有獨家畫質加強處理,此模式開的話顯示的效果會不同如果不想畫質被電視 (Bravia Engine 等) 再處理過,把使用模式設成電腦模式就好電腦螢幕:獨家畫質處理非必要條件 (不一定有、通常是沒有),有名的就 EIZO 這類的吧高顯色性 & 廣視角電視:必需的、一定要作到(誰要買坐旁邊些看到的就全是變色畫面、或是所有人的膚色都像癌症末期患者的電視機?)電腦螢幕:不一定需要 (不一定有、通常是沒有)尤其現在用 LED 光源、低頻紅色光成份不足的問題比以前大很多 (顏色易偏死白)作高反應速率、高顯色、高視角並不需要犧牲任何靜態影像的畫質,要付出的只是要更高的成本來製造而已 (作 LCD Panel 時要經過更多步驟的加工手續 = 更高的成本)對 LCD 顯示裝備來說,所謂的靜態影像,只不過是每一禎都長一樣的連續動態影像在 LCD 上,所謂的 "靜態" 影像,一樣要一直去 Refresh 它。--會有不一樣且要犧牲什麼東西的話,大概只有e-Paper:對這東西,靜態下幾乎不耗電也不耗運算,且先天反應速度上就不適合作動畫高級顯示器或高級電視,(前板)有開啟插黑屏功能以消除殘影問題時:在連續顯示同樣的靜畫時,如果去開用前板插黑屏只是降低光的利用效率 = 增加耗電 (CCFL 背光時代)但現在一般用的背光模組是用 LED,這東西反應速度夠快,所以就直接斷 LED 的電來作成黑屏,讓 LCD 前板在斷掉光源的期間去完成液晶顯色轉換就好,不會有其他的問題
chiyenms wrote:Sorry, 您作...(恕刪) 我無意和你筆戰,不過我有做過SONY最高端專業廣播用LCD屏作成的一部份(半製成品運到日本做裝配),一批貨就五百件,單PCB 50美元以上一塊,那夠高級吧,知不知那個顯示要求完全和電腦屏是不同,那完全是專用的。專業電視機,和專業電腦顯示屏,本身設計就完全不同,EIZO的高級顯示器,人家的LCD屏,是專和LG半訂做的,SONY 國際牌的LCD,是有自己的要求的,以達致和驅動系統的配合。你說的東西在就笑好了,電腦畫面=每一幅都一樣的靜態動畫 ,所以電視機放靜態畫面不會有畫質損失你先了解一下LCD的特性才說這句吧,LCD 的平穩度,就是電壓的控制,靜態的就和動態的要求完全不同了。就說一個靜態圖案,前後幅的畫面有少許變化,人眼感覺得到覺得有雜質了,但電視畫面,說不好H.264就一堆眼睛騙術了。就好像你說的 靜態畫面=每一幅都一樣的動畫 就很好笑了,在2005年的驅動版,那時多用GM LCD 驅動,當時的驅動IC己經能探測靜態和動態畫面了,二者分別用不同的算法來計算做輸出補償了。今時今日還在說 靜態=動態,現今最差的驅動也不會這樣認為。如說電視的LED和電腦的一樣就很好笑了,太技術的東西我不提了,就LCD屏來說:1. LUT 表,靜態的就設計就和動態的不同了,電視為了動畫的好處即反應,以及人眼的特性,其調節就和電腦屏不同了2. Overdrive 的驅動方法也不同,TV也是會為了動畫的順暢而會把靜態畫面的純正度減弱3. LCD內部液晶量,以同一結構計,多液晶量暗位靜態表現越好,少液晶量速度越快,這個做就TV和電腦屏是不同的4. 配合LCD的dithering 補償技術 電腦的設計和電視的完全不同,靜態的設計和動態是不同的,這是要配合屏來設計,需要控制線路可以根據畫面來調節,但當配合LCD屏時,必有調節的側重方向。5. 角度距離問題,顯示器有最適合觀看距離,現在消費級最貴的電視大畫面,都是偷人眼解像度視角和解像度盲區弱點的(連數碼電影院也有人偷用人眼心理學),說不好的話大電視在近看都是有所缺失的,否則電視台不用買台小小又貴的監視屏了,但正如我說,高價大電視的屏都是比一般電腦屏好的高級貨,才有瘦死的駱駝比馬大。6. LED 驅動SONY和PANASONIC就有不同專利技術以達成更好的電視動態畫面,如驅動LED電壓的開關頻率,以致LED用的夥粒,電視和電腦,以致面板廠如AUO的電視屏都是自定BL的,人家電視廠就有自己的規格和技術了,或者人家就會用一個更好的專為電視畫面設計的LED了。高級的電腦屏LED一般不加入插黑,因為插黑效果好的LED夥粒,LED也有對電壓敏不敏感和光度輸出的穩定度的不同,對畫面平穩度就有負面影響了,現在還不談背光LightPipe畫面均衡度的設計了。炫元 wrote:我無意筆戰但 我不...(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