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uang3 wrote:
這種面板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是大廠打下來的次級面板...(恕刪)
樓主都說這是"人品大作戰" 了
一台機子的售價除顯性成本,如面板取得價格,電子料機構件等等...
還有隱性成本,如製造'人事費,管銷,運輸,稅等等....
懂得相關產品成夲分析,買台機子回來拆大概就可推算出價格怎分配了
比如~
減少零件數量,製造中的測試項目原本10站,評估後可省到2站,其他8站沒測的就是省下的..
但沒測到的或認為不會發生的,也就所謂的可靠度就靠上天保佑了
假設工作時數8hr*22工作天*12月=2112hr/年
就算在經常加班*1.5倍工時=3168hr/年
面板壽命大約3萬小時,有的到4萬...有的只有2萬
一台螢幕正常使用多久算合理....
opium2000 wrote:
請問一下,你們怎麼顯...(恕刪)
如果是 Windows 作業系統, 請用 ATI 的 Firepro 系列, 或者 nVidia 的 Quadro 系列, 我目前是用 ATI 最便宜的 V4900,
如果是 Linux, 可以不用換卡, N家的Driver for Linux 可以直接支援 10bit 的 Color Depth.
另外應用軟體也要支援才會有作用. 如果是照片後製, Photoshop CS5, CS6有支援 10bit color depth, 其他大部分軟體目前都還沒支援. 譬如 Lightroom, Nikon Capture NX...
所以整個來說要有10bit color depth 的環境.
1. 螢幕本身
2. 線材 (Display port, HDMI 1.3以上)
3. 作業系統
4. 應用軟體
少了一個環節, 就無法達到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