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以前4:3要淘汰時,廠商說什麼16:9比較符合人眼的視角.

16:10 螢幕比例的現況與未來
簡短來說,16:10 比例目前不會被淘汰,而且在某些領域正經歷復興。

雖然 16:9 是市場的絕對主流,但 16:10 在專業和高階領域有其不可取代的優勢,因此它仍會持續存在。

1. 專業領域的優勢(不易被取代)
16:10 比例比 16:9 「高」了一點。對於注重生產力 (Productivity) 的用戶來說,這多出來的垂直空間非常重要:

程式設計與文書工作: 在編輯程式碼、處理長篇文件或瀏覽網頁時,螢幕能顯示更多行內容,大大減少了滾動次數,提高了效率。

創意工作: 對於攝影師、設計師或影片編輯師來說,額外的垂直空間可以容納軟體介面(如工具列、控制面板),讓他們在主工作區域能有更大的視野。

筆記型電腦的復興: 許多高階筆記型電腦品牌,如 Apple 的 MacBook 系列、Dell 的 XPS 系列以及許多新的 Windows 輕薄本,都已經從 16:9 轉向 16:10 甚至是更高的 3:2 比例。這是因為消費者對於筆電的「生產力」需求日益增高。

2. 為何 16:9 仍是主流?
如果 16:10 這麼好,為何 16:9 仍是市場主流?

影音標準: 大多數電影、電視節目和 YouTube 影片都是以 16:9 格式拍攝和播放的。在 16:9 螢幕上看這些內容,可以避免上下出現黑邊 (Black bars)。

製造成本: 16:9 面板的製造成本較低,且良率更高,這使得終端產品的價格更具競爭力。

遊戲相容性: 雖然大多數遊戲都支援 16:10,但 16:9 是遊戲開發的標準視野比例。

結論
您可以將 16:10 視為一個**「利基市場 (Niche Market)」**的選擇。

它不會像 4:3 那樣被全面淘汰,因為它提供了主流 16:9 無法提供的生產力優勢。只要高階筆記型電腦和專業工作站螢幕市場存在,16:10 比例就會持續存在,服務那些追求更高效工作體驗的用戶。

總體來說,如果您主要以工作、程式設計或文書處理為主,16:10 絕對是值得推薦的比例,不必擔心它會很快消失。
16:9, 16:10有差很多嗎
eclair_lave

不過我們在這麼認真談也沒什麼意義就是,反正樓主也不會回,那個id就是一陣子會發作一次各種胡言亂語的開樓又通通不理

2025-10-10 14:12
pc8801

文書啥的你一頁顯示九行和一頁顯示十行的差別概念

2025-10-11 12:08
16:10算是4:3的取捨,適合閱讀文章、辦公或做專業影像設計,用Word看跨頁2張A4視野剛剛好不會浪費,可以說用來閱讀是最舒服的比例,平板電腦都是這個比例,電腦電視螢幕廠商越來越少做了,基本只剩商用與專業影像用的領域還有。

16:9則適合影音類,yt與電影等現代影像類幾乎都是使用此標準,加上窄邊或無邊框設計能漂亮的不得了,更符合大眾需求,基本無腦選這就對泛用性廣,我DELL(16:10)螢幕接switch無法調整,影像左右被壓縮,根本不能好好玩。
pc8801

以前文書就那種5:4的就1280x1024的那種,後來就是同寸數的16:10肯定比16:9的可視面積大,但16:9成本低就變成市場主流,連帶著把顯示規格標準化為16:9,倒不是因為16:9適合影音.

2025-10-11 12:16
我現在用的就是24吋的16:10螢幕,下一台也盡量買這個比例.

4:3印象中最大只做到20吋,不過現在新品買得到的,好像只剩19吋的,而且可以選的不多.
pc8801

crt時代基本是4:3的,就算是超過20吋的基本也是這規格

2025-10-11 12:18
我18年前用過奇美的220D就是16:10螢幕
絕對比現在的16:9螢幕好
16:9螢幕對使用者只有一個好處,就是看電影時黑邊比較小
對廠商有一個超大好處,就是同尺寸的前提下,LCD面積比較小
pc8801

那要看你片源規格,好比電影規格你去電影院看看為啥投射畫面都那麼寬

2025-10-11 12:20
還有 21:9 螢幕適合看電影!
.... 數字遊戲而以 不然保持在對角線n 吋 長寬比越接近 1:1 可視面積越大
當然成本越高 至於黑邊啥的...
OS 幫你補黑邊就好了 今天是螢幕又不是 ipad 黑邊那有影響視覺...
pc8801

人眼的上下和左右的視野長寬基本是不同的

2025-10-11 12:22
老人一台手機就看的很爽 沒在管這些


pc8801

4k 手機不早就滿街跑了?

2025-10-11 12:23
電腦螢幕還是16:10的最舒服。不論上網或是專業軟體工作。
16:10 於2000年代初出現,先在筆電,後在獨立監視器。它是電腦產業的妥協,提供比4:3 更寬但保留垂直高度的畫面(例如1920x1200 解析度),適合PC使用者。這主要是技術驅動:電腦軟體和作業系統(如Windows)需要更多像素來顯示工具列和多視窗,媒體內容也開始轉向寬屏。

從16:10 到 16:9 的轉變(約2008年後):16:9 源自1980-1990年代的高清電視(HDTV)標準,目的是匹配電影寬屏(約1.85:1 或 2.35:1),讓電視能完整顯示電影而無黑邊。這是媒體改變的主要驅動:好萊塢和廣播業推動寬屏內容,電視製造商跟進。電腦監視器跟隨,因為生產效率更高—電視面板大量使用16:9,電腦面板可共用同一生產線,降低成本(例如切割玻璃板更少浪費)。經濟因素也很關鍵:16:9 面板製造更便宜,讓廠商獲利更高,儘管垂直空間少(例如1920x1080 比 1920x1200 少10%高度)。這導致16:10 逐漸被邊緣化,但近年有些品牌(如Apple MacBook)回歸16:10,因為生產力需求復興。

6:10(如 1920×1200、2560×1600、3840×2400)
視覺/體感:垂直空間+約11%:與同寬的 16:9 相比,16:10 多出一成左右的垂直像素,文件/程式碼/表格更從容,減少捲動。
眼球移動平衡:橫向觀影舒適,縱向閱讀也不捉襟見肘,長時間辦公舒適度最佳。

使用場景優勢:生產力導向(程式、設計、數據分析)、文件與網頁閱讀、雙視窗並排。

使用場景限制: 價格通常較同級 16:9 高;純影音追求者可能更偏好 16:9 以全滿畫面。
softwind1314

gpt 在LP啦 比爾蓋茨 3螢幕工作術 最左邊是翻轉成垂直的螢幕專門看email  ... 你都保持4:3 還需要翻轉嗎?

2025-10-10 15:35
MogaKuan

你有Joman 32"大Monitor,想如何玩都可。

2025-10-11 9:25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