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嘯龍 wrote:
OSD校正到一定程度後 丟給校色器自動管理不是更好?...(恕刪)
基本上, 每一個螢幕在Window底下最就只有8bit色頻可用, 約1千六百萬色. 針對沒有做LUT的螢幕, 校色器校正的過程, 只是利用減少你可使用的顏色來讓顏色正確顯示. 因此, 螢幕天生調校的愈不準(6500K/Gamma2.2), 那你被校色之後能顯示的顏色就愈少. 針對天生調校準確的螢幕來說, 即便沒有LUT, 它原生顯示能力很接近6500K/2.2Gamma的話, 校色後能保留更多的顏色被使用, 也愈不會有顏色跳階以及灰階變粉紅或粉綠等怪現象. 若拿廣色域螢幕來修sRGB的圖(我先假設它天生就是完美6500K/2.2Gamma), 當它沒有內建LUT時, 色彩管理程式僅會選擇72ntsc之內的顏色, 因此你修圖時最多只剩約八百萬個顏色可用. 若加上螢幕天生調校不準的話, 可能剩個不到一百萬個顏色可用.
廣不代表"多", 有10個bit的LUT, 它天生就比8個bit的螢幕多64倍的顏色可用. 因此在調節亮度時不致影響Gamma, OSD調色溫時也不會掉色. 沒內建LUT的話, 調亮度會跑Gamma, 調色溫會掉色, 自個兒看著辦.
校色器的功用僅在建立一個能描述你螢幕色彩空間以及色階特性的檔案, 它無法改變螢幕. 使用色彩管理的程式, 則會針對目標色域, 自個兒由螢幕提供的1677萬色當中, 挑出符合目前色域/色溫/Gamma的顏色來輸出. 所以原生色域愈廣, 則在sRGB當中能找出來被顯示的顏色就愈少. 加上螢幕色偏/Gamma值的變數下去, 不是專業搞繪圖的螢幕只是弄得一團糟罷了. 搞清楚校色器在做什麼事之後, 你就知道非專業繪圖螢幕在色彩管理下, 靠的是減少顯示的顏色來輸出. 否則繪圖級別顯示器哪有本錢賣那麼貴. 基本上, 能用來當候選的顏色不夠多的話(8bit vs 10bit or 12bit), 你只能拿掉色的代價來換正確的顏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