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DELL事件反向思考,買方法律責任問題?

yungsheng_us2001 wrote:
從哪個法下手都沒用,買方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請訴"先前的要買契約無效"
很多時候法不是你我說了算,你覺得明顯違法....dell的律師可不覺得
所以你怎麼叫,dell就拿契約出來給你看...而且dell可以十足的証明你確實同意該契約!

所以最優先得纏訟契約無效之訴!
別想跳過這一關,不然dell就先拿契約出來反對你的要買主張!

這個處理完了才能談到實體面....到底兩方面是否有買賣合意的情形
你要買的當然說有合意....提出證明!
dell一樣會提一堆證明,那是報價疏失,非為合意!
還是再打官司........(恕刪)

講的好像很累,但我怎覺得很輕鬆,請消基會打個團體訴訟,組個律師團,贏了律師分一半,再捐一些給消基會!很多人很樂意的我樂意我樂意~
becool996 wrote:
講的好像很累,但我怎...(恕刪)


這.....團體訴訟通常都是最麻煩的,尤其這種更是case by case的....
消基會真的肯出面幫忙打官司嗎?哪些人已提供信用卡資訊...哪些人是已經匯款了...
或者dell又已經退還哪些人的錢?
最理想的狀況,消基會律師幫忙打官司....而且一審二審都打贏....
那可能幾年後了

最重要的是消基會最多幫忙訴訟就已經很厲害了,你看過消基會幫忙強制執行的嗎?
不會有人天真的以為官司打贏了自然有人把東西賠付上門吧
要執行還有專門辦理強制執行的人員....金融業人員應該都明白,這是催收體系的一部分

話說回來,如果dell主動賠付,不過這些機種到時候不可能還有存貨
最可能就是按其當時市價賠付......恐怕也比現在便宜很多

不過我實在想不出來消基會可能會為了"投機客"打團體訴訟....消基會的律師也不傻吧
連訂了幾百台的那位老兄都上電視說"收不到也沒關係"....立場之弱可見一斑
我個人是相信消基會的律師還有很多其他的case要忙的...
yungsheng_us2001 wrote:
這.....團體訴訟...(恕刪)


消基會秘書長吳家誠痛批,公司若產品出包,至少應提供消費者諮詢電話,戴爾出事後相關人員竟休假,讓消費者打爆客服電話也找不到人,「是非常差勁的做法。」消費者可申訴,團體訴訟才會有力。若明天拿不出誠意,不排除發起拒買。

噗~打贏了願意分律師一半,怕沒有人來幫忙聲請強執嗎?我只能說團結力量大,有買的就團結一點吧!

只要人數夠多,金額夠大,案子絕對有人接,這您就不用太擔心了。國內有滿坑滿谷的律師,消基會律師太忙(的確被亞歷山大搞得焦頭爛額),但也有很多律師可以等著接。(對吼,我剛去問隔壁念法律系大一的小明,他說打贏了要強制執行才拿到的到錢說,我居然不知道,嗚嗚...)

90萬筆訂單不是嗎?9個有1個願意也就夠了~
becool996 wrote:
消基會秘書長吳家誠痛...(恕刪)


無言....這種零售案件還能集體訴訟,光債權人協調會議就開不完了
每個人都要簽署委任書,還要所有人同意委任律師的報酬幾何
如果最後dell把螢幕送來了,還得找人賣掉分錢.....

光協調這些債權人就得花上好大的工夫,勝算也不是很大的官司
有哪些人會為了這一點蠅頭小利要集體訴訟的?
這不可行啊.....說的不知道做的累啊....誰發起第一次債權人協調會議
租用哪個"大廣場",錢誰先出?
這.........我還是無言........團體訴訟麻煩到不可思議
除非有大利益,否則???

附記:整起事件雖然有許多人糾葛於賣方買方到底買賣契約成立與否,雙方有無合意,但通常審理上會就其本源,駁其枝節................到底本質上買賣雙方有無不合理之不利益情形?一旦買方或賣方確有不利益之情形,訴之於法,法官裁量也會深深的考慮的
標價多少 覺的合理就消費者就下單
低於成本又如何?
shou5025 wrote:
您注意到這點我覺得很有趣,我想或許可以討論一下
為何您會用"外觀上"這詞呢?是否表示您知道雖然網站標示500但成本上其實不只,就假設成本1000好了
那實際上是否會有不當得利呢?應該是要看貨品成本價值和買方所支付價格的差距是否在合理範圍內
如果今天付500卻得到1000是否能和提1000領2000相提並論呢?
亞歷山大估約6000件都可以平均分配吃下來,我粗淺的想應該不會太難啦,畢竟我沒讀過什麼書不知道對不對,因為我都只出一張嘴!法律有規定超過一萬件的案子團體訴訟一定要租巨蛋才能談嗎?
而且說實在的DELL看起來就比亞歷山大還肥,是個胖子!律師跟當事人都喜歡胖子~至於是好胖子還是壞胖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法官要不要幫他減肥!有益DELL身心健康~
DELL不想出貨也簡單
就發新聞"承認自已廣告不實" 罰錢了事

shou5025 wrote:
而且越多人買事情搞的越大DELL越不可能出貨,所以我沒訂只是因為知道不可能
就算今天下訂了也沒怎樣,反正大不了就當沒發生過這事,至少會有退款
becool996 wrote:
亞歷山大估約6000...(恕刪)


那個case是消費者真的很吃虧的,消基會等於是服務性質....6000件可不是6000宗委託案...
消基會只是帶個頭,你願意委託消基會幫你團體訴訟的就自行去那邊繳交委託書,委託消基會幫你爭取賠償
消基會其實自己很虧的,連絡費用文書費用律師費用......如果來一千件,光連絡這些委託人書面通知一次就要好幾萬到好幾十萬元啊......

dell這個案子截然不同,不是不可能,只是利益太少......勝算太低.....當然也不太可能讓人家免費幫忙爭取利益
這本來就是投機,唯一希望dell的只是履約....律師能賺的就是這些投機客拿錢出來聘任他們
但每人利益分起來太少,前期費用誰願意先出呢...
操作難度太高
簡單來說,義與利均不沾....希望不大吧
如果此案最終法律判給 dell 可以不出貨, 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有心人士可以架個購物網站, 把一堆商品價格都用低於市價去標價, 吸引一堆消費者到網站上下訂單輸入個人信用卡資料, 然後 等收集到一定筆數之後, 再公告說標價貼錯了, 以上訂單均不成立! 消費者將毫無保障!



DELL 是有權力決定此筆訂單是否成立, 但是不應該在確定成立之前先跟消費者要信用卡資料, 拿到了信用卡資料再跟你說不賣了, 豈有此道理.



我們怎麼知道是不是dell內部員工為了詐取消費者信用卡資料 故意 貼錯價格來吸引數十萬筆訂單, 我看dell目前至少擁有至少10萬筆以上信用卡資料了!! 尤其那個網站是在大陸 詐騙盜刷級團的大本營!
110elibom wrote:
如果此案最終法律判給...(恕刪)


我認為此事本身應該要有罰責, 廠商必須認真面對廣告及自己的疏失,,
但我反對廠商照錯去履行, 實際上也不可能, 這不是一兩台小數字...

實際上要指控那是Dell的"陰謀", 是要有證據的... 想告的人請負舉證之責..
且若告不成被反控, 甚至換成你賠大...
不是你"合理懷疑"就可以, 現在表面上怎看, 這都是純屬失誤的狀況...
這跟詐騙集團可差大了, 你可以假裝沒常識胡亂無限上綱, 但法官不是這種三流貨色哩,,,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