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4

Dell 990事件請集中在這一篇討論

soka3320 wrote:
鬧夠沒呀!不會出貨給...(恕刪)



1:在你訂單按下確認時.是否DELL就很明白告訴你不代表DELL接受此訂單????

2:如果DELL是你爸開的.你會出貨.還是認為應該由法院決定???



1 依照網路訂購的習慣法理,DELL應該是接受了此訂單才對唷~

2 我爸開的? 這是有股份有限公司吧~ 我爸可以決定嗎?


S大應該是沒定到螢幕開始跳腳
有法律問題歡迎免費詢問唷! smile6746@hotmail.com
perfin1218 wrote:
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 ...(恕刪)


以這事情鬧到如此... Dell必然會道歉的.. 因為那絕對地絕對是必然的... 除非Dell智慧比我們一堆
想錢想到瘋的鄉民還差十倍......

不過解決方案卻不容易很快出來, 畢竟關係太多人.. 這應該是Dell還沒很正式處理的原因...

假設人少數量少, Dell絕對自己吃掉損失....

不過要考慮到的是, 解決方案沒出爐, 又整整爆增十萬筆交易..
以Dell這稀少的人力編制想很快處理掉.. 很難的....
不講其他, Dell 在台灣總人數恐怕沒100位... 怎處理幾萬份爆增的訂單..

光是分出來就很頭痛了, 也有人的訂單是包括其他正常交易資料的... 不見得看到有螢幕的就要砍...
我說要打這道歉電話是很簡單, 但是要時間去確認, 要人力去執行, 三天就全部解決似乎很難耶...


沒想到這裡如此精彩..
難怪大樓蓋那麼快
我不認為第一時間採取第一個道歉的動作很難,每個網路下單的人除了留下電話以外,還留下 mail,Dell 只要從系統撈,所有的 mail 清單就出來了,他們唯一需要花時間的,就是在事情尚未擴大情緒尚未發酵前,寫個文情並茂懇切的道歉信,告知客戶因為訂單太多時間緊迫無法一一致電而改以 mail通知,請客戶見諒,然後告訴客戶他們已經著手討論如何善後之類的。

然而 Dell台灣照常放假,後續又一堆鳥動作。

說實在的,我不過是個小公司的海外業務,可不是有日不落國實力的 Dell 喔,我的客戶只要在半夜11:30pm 點發的mail,我絕對會在當天半夜十二點前收下並初步過濾回覆,不能處理必須花時間處理的,我一定先回:your mail has been well-received and understood... 讓客戶先安心並初步知道可能進度。除了美國客戶我比較無法及時照顧以外,通常即使歐洲是歐洲的客戶,他們當天下班前,都幾乎可以跟我 real-time 聯繫上。

我都可以這樣,我不相信以 Dell 的人力規模做不到。只能說 Dell 翅膀的確硬了,鈍了,面對的競爭不像我們這種小公司那麼嚴苛吧 (那是否代表 Dell 的利潤維持不錯呢?那如此效率憑什麼維持利潤呢?....)
soka3320 wrote:
如果你是D先生.你怎麼辦.???
如果D先生是你的家人.你怎麼辦.???
如果D先生是你的小孩.你怎麼辦.???

台灣有這樣的一群人.誰敢在這做生意!!!
台灣有這樣的一群人.誰敢在這生活!!!
台灣有這樣的一群人.誰看得起台灣!!!

我有良知.你有沒有??? !!!!!!

有多少人是不知情下單的!!!
有多少人是看到網路訊息.明知是錯誤.而故意下單要鬧事的!!!
故意下單要鬧事!!!還要求對象需保持風度讓你佔便宜!!!良知何在!!!
濫用 契約履行保護消費者概念 的後果.需台灣的全體來承受你知道嗎!!!


鬧夠沒呀!

不會出貨給你的啦!!!

不靠自己努力.故意下單要鬧事!!!還要求對象需保持風度讓你佔便宜!!!良知何在!!!

如果DELL是你爸開的.而你會出貨.再來講啦......

在你訂單按下確認時.就很明白告訴你不代表DELL接受此訂單...

沒看到的再去看看.看到的就該閉嘴了啦...


你是哪門子的良知,我又沒叫你出貨...遊戲規則是你說了算嗎?.該閉嘴的是你吧....
你姓DELL?或者你就是出包的那個人
㊣三重YA騎團㊣-精神同在組
soka3320 wrote:
1:在你訂單按下確認時.是否DELL就很明白告訴你不代表DELL接受此訂單????

2:如果DELL是你爸開的.你會出貨.還是認為應該由法院決定???




1.是的,大家都有收到,他有權拒絕我的單,但是他也沒出來說拒絕收我的單.

2.如果DELL是我爸開的,我不會去管這個問題(我當我的敗家子就好了)
至於我爸的立場,我自己的想法是
如果虧損金額還可以接受,出貨會是考慮的選項之一
如果訂單是200萬張,LCD要出千萬台
就算政府罰錢,我頂多退出台灣市場
沒必要為了這個,弄垮公司

至於法院決定??intel也被歐盟罰款
如果台灣政府可以罰DELL或把他趕出去
我不認為這是壞事,至少台灣硬起來了
以後至少有的參考

完了,我認真了
電腦工程師,有問題可以找我討論 Raxel
DELL趕快出來說清楚到底要怎麼處理啊
就這樣放著不管了嗎?

戴爾的危機處理實在令人失望
saokie wrote:
1.答案是 直到我po完信用卡給予請款資料 戴爾之買賣流程並無出現"不代表DELL接受此訂單"等文字
按下確認鍵時 我已經看清楚戴爾的價格 戴爾要的條件是怎樣
況且是在"回信中"說明不代表戴爾接受此訂單
如果我以快速交易方式進行 還沒送出訂單 就已經要先給予個資(包含信用卡資料)了
到此 還沒有很明白的告訴我"不代表DELL接受此訂單"
就此 答案是 直到我po完信用卡給予請款資料 戴爾之買賣流程並無出現"不代表DELL接受此訂單"等文字
所以 我第一點要你先說出你信用卡資料 應該不為過吧
(我剛剛跑過兩次訂單流程 並無主要流程有"不代表DELL接受此訂單"出現)(恕刪)

您應該疏忽掉囉,
在進入結帳流程的第一階段"送貨資訊"以下,"銷售條款與條件 請點擊以下按鈕,確認接受戴爾銷售條款與條件。我同意「銷售條款與條件」 。"
「銷售條款與條件」
2. 契約之成立
2.1 契約於Dell接受客戶訂單後始為成立。
文句與"不代表DELL接受此訂單"不同,但意思應該不衝突。
加拿大是用 "Orders are not binding upon Dell until accepted by Dell"(美國文句不同,但意思一樣。)
但DELL中國銷售條款是將契約成立時點訂在買方接受賣方報價時,也就承認是將線上的商品、價格等資訊為要約,而非僅是要約引誘。所以DELL在中國標錯價進入訴訟程序就不可能爭執契約未成立。真是差別待遇...
在其他國家還可能先提出契約不成立的抗辯。(在英美法系國家,該條款似乎沒有被排除適用的問題。不過DELL在美加的契約中還有紛爭交付仲裁而非法院的仲裁條款。)


殺人汽球 wrote:
DELL趕快出來說清...(恕刪)


個人淺見,就管理位置的人而言,越早出面只是送死,上面不會有人可憐的

Dell在台灣方面的管理人員的確是高明,著實比對岸2008當時的馬上處理更高一招

應該是當兵考試時孫子兵法也修的不錯,敵不動我不動

反正事情已經發生了當初打錯也不是台灣出的包,強出頭說也沒用沒事幹麼當箭靶,反正怎麼作怎麼錯不會有人滿意的,多作可能到時還要扛黑鍋

如果馬上決定都不出.........鬧大,出主意的人一定先被說嘴

如果馬上決定全數出貨......虧損,出主意的人也會被股東圍剿

倒不如假意開會靜觀其變,反正最後總會有人幫忙找台階下的
(公司才幾個人?網路上人才濟濟,正反兩方一堆互相推演還會幫忙想解套模式何樂不為,這也算是另類的雲端運算)

慢慢的會有人軟化了說要只要正式道歉也可以接受(爽~~~少出好幾台)

慢慢的會有人看沒戲唱了也不提了

至於堅持的人反正耗個一年半載的到時候你愛退錢愛要貨都可以給了

萬一最後真的撐不住再跟總公司報告是台灣消保官從中介入提供的意見,非個人意見

要怪就怪台灣太保護消費者

如果台灣負責人跟上面有點交情說不定還可以免一死,畢竟是被壓力所屈服

至於商譽............

dell在台灣的商譽不知道值多少錢,這我沒研究,不過對於管理階層領薪水的人來說,又不是股東在乎程度可能比較低吧
說不定這次冷處理幫dell省了一堆錢,以後換跑道到了新公司當主管,還可以拿來當成經歷說自己處理的多麼恰當

看到新聞寫 Dell 被下了 4.6 億的訂單。

4.6 億的訂單,以單台 2000 概算( 有人下 990 有人下 3000 ),那是 23 萬台 LCD。

7000 塊的折扣,以大單 BOM Cost 成本價賠多少來算,加上保固運費和營運成本,至少一台也要賠一半掉,也就是 3500 NTD。

所以, 23 萬台 LCD 是賠掉 8.05 億。

8.05 億的毛利,Dell 在台灣要做多少營業額才有?

要 100 億才有啊,要 Dell 在台灣做十年白工?

乾脆直接放棄這個市場比較快。

以這個金額來看, 如果我是 Dell, 我寧願不要商譽也不會認賠出貨。
  • 16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