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er wrote:
大大您還真是有趣,要...(恕刪)
不用覺得有趣,我所說的例子,就是現實生活中已經發生,且消保官介入處理後的案子。
沒有那種廠商寫了一堆根本對於消費者權益沒有保障的條款,還有消費者願意去幫那種條款背書的。
說白一點,今天不是有人打著DELL名號去詐騙,而是DELL自己的購物系統出錯,讓消費者感覺DELL提供的優惠價格比市面上好,進而產生購買意願,不是嗎?
DM上之規格與價格,若我沒記錯,算是契約的一部份,消費者就是看到了廠商的DM後,才會有購買的動作,如果DM無吸引人的內容,何來消費動作,沒有消費動作,DELL的那項不平等契約怎會成立?
更何況,此次錯誤,為DELL的內部疏失,如果說企業的內部疏失可以套用到消費者不平等條款上,我想,很多線上購物業者近期也會跟進,因為穩賺不賠阿,只要毛利低,獲利少,就推給這條款,就可以不用出貨了,稽核也省了,反正金額錯還有但書條款,可以不用出貨,真好。
到頭來,損失的還是消費者,不要忘了,您也是消費者。
今天消保會網站已經當機,星期一繼續處理,您也可以靜待後續發展,當然,若您沒有參與其中,也不用那麼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