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一台27"2K 165hz VA曲面, 2K解析度字形與圖案變得好小,看了好痛苦, 年紀快50了,大概也是因為老花眼的因素.
另外現在的螢幕亮度標配都400nit,就算調到最低亮度還是超刺眼, 還有VA由黑點轉白點的高延遲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不過很適合看影片就是了.
所幸就賠錢賣掉,找了好久終於找到一台27"FHD IPS 165hz 250nit(最高)的便宜螢幕,亮度一樣調最低,終於不刺眼看了好舒服.
字大(雖然顆粒感多了些),但,總比瞇瞇眼看螢幕好.
總結:年紀大了就要服老,別想著跟流行.



平常用低藍光 看電影用rgb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01&t=5915822
當你不害怕錯過什麼,你就有拒絕一切的本錢
天龍國子民 wrote:你眼睛問題不大 跟系統關係比較多
買了一台27"2K 165hz VA曲面, 2K解析度字形與圖案變得好小,看了好痛苦, 年紀快50了,大概也是因為老花眼的因素.
另外現在的螢幕亮度標配都400nit,就算調到最低亮度還是超刺眼, 還有VA由黑點轉白點的高延遲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不過很適合看影片就是了.
所幸就賠錢賣掉,找了好久終於找到一台27"FHD IPS 165hz 250nit(最高)的便宜螢幕,亮度一樣調最低,終於不刺眼看了好舒服.
字大(雖然顆粒感多了些),但,總比瞇瞇眼看螢幕好.
總結:年紀大了就要服老,別想著跟流行.
微軟就怠惰 不會使用高解析螢幕 導致使用者抱怨連連
怎樣叫做不會用 先看什麼叫做會用
會用的那家叫做蘋果
蘋果:
◎2010年哀鳳4S發表視網膜螢幕
在手機上就已經先行研究好要怎樣使用高解析螢幕而推出i4s
◎2012年把哀鳳iOS手機系統高解析螢幕使用經驗回饋至MacBook air的MaxOX桌面系統
建立了使用規範 廠商以規範做出來的軟體介面 可以從系統調整一致大小
最主要的顯示方式 就是同FHD顯示大小 卻是4K高解析的畫質
簡單講
就是同樣大小的螢幕 一個FHD 一個4K
顯示畫面一樣 裡面文字圖示介面的大小等同FHD的大小
不會用了4K螢幕就鎖小為四分之一的螞蟻字 螞蟻介面
顯示畫面一樣 但4K螢幕中的內容是4K畫質 不是FHD畫質
微軟:
系統基本是FHD原生使用 用在2K 4K都是拿FHD解析放大使用
就是小圖放大造成模糊感 畫質本質還是小圖
◎最初毫無規劃使用 直接用4K螢幕 就是直接縮小四分之一
◎軟體商為自保讓使用者在4K有更好的使用 推出自家高解析軟體包
◎多數軟體商根本不鳥 一樣維持在縮小四分之一
◎以系統介面設定去控制介面大小 那也只能控制系統所能掌握的介面
軟體中很多介面不會隨著系統設定改變 有的軟體接受縮放 有的軟體不接受縮放
以及系統縮放很容易造成軟體介面排版跑掉 造成一堆異常
像是字被擠出視窗外消失 字異常放大 設定放大字反倒縮得更小
◎之後微軟在2021年推出紅寶石更新 做出軟體規範
企圖整合大部分軟體商新開發軟體合乎規範
但這個規範一樣是基於FHD原生使用 以小圖硬放大拉大的方式支援4K
比起軟體商自己做的原生4K解析軟體介面還爛
簡單講
微軟系統用4K螢幕 直接縮小四分之一 螞蟻字螞蟻圖示螞蟻介面
軟體商自己先做的4K原生支援
系統設定的放大 有的支援有的不支援 加上軟體商自己先做出來的4K原生支援
以及系統放大造成的各種異常
再來一個紅寶石更新來攪局 變成
軟體商的4K原生支援 系統設定的放大 有的支援有的不支援
比軟體商原生4K支援還爛的紅寶石規範
全部相沖
------------------
你的2K縮小約三分之一 就這這種狀況了
在微軟要完美的用4K真的.............



------------------
總結
要是FHD 2K 4K螢幕中顯示的文字圖示介面
都等同FHD一樣大 看起來就不會吃力了
蘋果老早就做好這個調整 在2012年就搞好高解析螢幕使用
微軟到現在還搞不定 2021還在FHD原生硬放大去支援4K.............



------------------
圖解
微軟要以雙倍尺寸面板達成維持原FHD效果

綠框 螢幕大小
藍色 軟體介面
紅色 圖像檔案
1.同樣FHD軟體介面
2.在蘋果 藍色介面維持相同大小 圖像檔案縮小四分之一(註)
3.在微軟 藍色介面四分之一 圖像檔案縮小四分之一
4.以雙倍尺寸的4K螢幕 像素也兩倍大 去做物理放大 但畫質等同FHD
註:以1.FHD螢幕中一個文字3x3九個點組成 (文字FHD解析)
2.一個文字6x6 36點組成 (文字4K解析)
3.一個文字3x3 9個點組成 (文字FHD解析)
4.一個文字3x3 9個點組成 (文字FHD解析)
1.3.4全都是FHD畫質顯示 2.才是4K畫質顯示
彈幕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