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 前言

在串流擴大機流行的市場整合趨勢下,近年有許多品牌紛紛推出自家的整合型產品,試圖在「便利性」與「聲音表現」之間取得最佳平衡。本文要介紹的兩款D類串流擴大機──Eversolo Play CD Edition 與 WiiM Amp Ultra──正是其中討論度極高的代表作。

兩者雖同樣被歸類為「串流擴大機」,但其實設計思維與功能配置並不相同。Eversolo Play 更接近於「串流播放機整合擴大機」,特別強調顯示介面與音樂性上的完整體驗,甚至還提供內建 CD 播放與 Rip 功能;而 WiiM Amp Ultra 則延續品牌一貫的實用路線,將小巧體積與高輸出功率結合,定位在「高性價比、影音整合」的解決方案。本文將從價格、設計、散熱、連接性、核心晶片到實際聽感,逐一進行比較,並探討它們的使用取向。


▐ 建議售價

價格部分,WiiM Amp Ultra 的官方定價為新台幣 21,800 元,算是目前市面上相對親民的一款多功能串流擴大機。而 Eversolo Play 則提供兩個版本:無 CD 版本售價 23,900 元,本次測試的 CD Edition 則為 26,900 元。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Eversolo Play 兩個版本在輸出功率與基本功能上並無差別,唯一的區分僅在於是否搭載 CD 播放功能。對於已經完全進入串流世代、不再使用實體光碟的使用者而言,無 CD 版本的性價比顯然更高;但若仍然保有一定數量的 CD 收藏,或是對「即時播放」與「光碟轉檔存檔」仍有需求,那麼 CD Edition 所帶來的便利性,仍然值得額外的預算支出。

更進一步來看,這樣的價差其實也反映出品牌策略的不同。WiiM 以「讓更多人用最少的錢進入高音質串流」為核心精神,因此 Amp Ultra 的定價明顯壓在消費者易於接受的範圍;相對而言,Eversolo Play系列 則是以「產品精緻度」與「完整播放體驗」作為賣點,不僅在操作介面與外觀質感上下足功夫,也願意在功能上放入更多「額外價值」,因此價格自然比同級產品稍高一些。

▐ 包裝與開箱體驗

從開箱的第一步開始,便能清楚感受到兩個品牌在產品定位上的差異。Eversolo Play 的包裝設計極具「精品化」思維,是一個質感出眾的黑色內盒,上方印有彩色的 Eversolo Logo,光是在視覺上便營造出高端與典雅的氛圍。除了主機與電源線之外,Eversolo 更貼心地附上了一組 Roon 60 天試用序號,對於已經在串流領域中深耕的發燒友而言,這無疑是一項額外的價值體驗。主機本體的尺寸為 23 公分寬、23 公分深、7 公分高,重量接近 3 公斤,方正的小巧比例讓它在視覺上不會有壓迫感,但拿起來仍能感受到相當的份量與紮實。

EVERSOLO PLAY CD外觀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EVERSOLO PLAY CD開箱照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本體機/電源線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內部試用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相比之下,WiiM Amp Ultra 的開箱過程則顯得務實許多。其外盒為簡潔的白色設計,整體更接近「工具性」的呈現。除了主機本體與電源線之外,隨附的配件相當完整:光纖線、HDMI 線、RCA 線乃至於香蕉插頭一應俱全,幾乎涵蓋了使用者可能立即需要的連接方案。對於初次入門或不想再額外添購配件的玩家來說,這樣的設計極具實用價值。主機本體的尺寸為 21 公分寬、21 公分深、7 公分高,重量約 2.3 公斤,比 Eversolo 更為輕巧。這樣的體積與重量,讓它在居家環境的擺放上顯得更靈活,無論是書架、電視櫃或工作桌面,都能輕鬆安置。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 外觀與操作體驗

若說包裝已經展現出兩個品牌截然不同的思維,那麼在外觀設計與操作介面的層次上,更能清楚體現它們對使用者的想像與定位。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Eversolo Play 最吸引目光的設計,莫過於正面那塊 5.5 吋 LCD 觸控螢幕。其大小約略等同於早期 iPhone Plus 系列的螢幕尺寸,操作邏輯也幾乎完全比照智慧型手機的介面。從實際體驗來看,這塊螢幕的反應速度與觸控靈敏度相當優異,滑動、點選皆十分順暢。更令人驚豔的是,它並非僅僅作為設定或操作選單之用,而是整合了多款動態視覺化效果,例如七種不同風格的 VU 錶頭、四款動態頻譜顯示器,甚至能切換專輯封面或以不同風格的介面展示訊號流。這些動態效果在播放音樂時不僅增添了趣味性,也營造出一種「看得見音樂」的氛圍,對於注重儀式感的發燒友來說,確實有相當的吸引力。此外,Eversolo 還設計了一個「同屏互動」模式,能讓智慧型手機與主機螢幕保持一致顯示,無論在操作或視覺呈現上都帶來高度的一致性。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然而,全鋁合金機身雖然在質感上無可挑剔,但由於表面處理較為細膩,因此在多次搬動或觸碰後,容易殘留指紋與油漬,需要經常擦拭才能維持最佳觀感。另一個細節是,Eversolo Play 並未隨機附上遙控器,雖然透過專屬 App 已足以進行遠端操作,甚至能支援部分網路喚醒功能,但對於習慣傳統遙控操作的使用者而言,仍需另外加購(官方售價約 590 元),這在便利性上稍顯可惜。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相較之下,WiiM Amp Ultra 的設計哲學顯然更加務實與簡潔。整體外觀線條乾淨俐落,鋁合金機殼的處理方式較接近蘋果裝置的科技感,給人一種理性而現代的印象。正面僅搭載一塊 3.5 吋螢幕,主要顯示播放資訊,如專輯封面、音量輸出指示、訊號狀態等,而非主要操作介面。雖然在華麗程度上遠不及 Eversolo Play,但它同樣提供數種 VU 錶與頻譜顯示效果,仍能隨著音樂節奏而呈現即時的視覺回饋。最大的不同點在於,WiiM Amp Ultra 隨機便附贈一支遙控器,對於偏好傳統操作的用戶來說相當便利;同時,強大的 WiiM Home App 幾乎成為這台器材的靈魂,絕大部分的設定與操作都能透過 App 來完成,介面直覺且穩定,降低了學習門檻。
EVERSOLO 旋鈕燈光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Wiim 旋鈕燈光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不過,Amp Ultra 並未設計完整的「關機」選項,使用者只能將其切換至待機模式,並透過設定待機時間來決定在閒置多久後自動進入低功耗狀態。在實際使用上並不影響,但對某些習慣完全斷電的用戶而言,或許需要一點時間去適應。

▐ 機身散熱設計與使用觀感

Eversolo Play 採取的做法,是將整個鋁合金機殼視為一組大型散熱結構,特別在底部設計了一整塊大面積的散熱鰭片,讓機內運作所產生的熱能能夠快速導出。這種方式最大的好處,在於播放音樂時完全不會聽到任何風扇聲,機器運作的靜謐感幾乎完美,這對講究「安靜背景」的音樂聆聽而言尤為重要。不過,當測試的是 CD 版本,情況便稍顯不同。由於光碟機長時間進行讀取與抓軌播放時會帶來額外的熱源,因此在持續播放 CD 的情境下,機殼的溫度上升相當明顯。雖然仍屬於可接受範圍,但在觸摸時會感受到一股「溫熱感」,對於長期使用壽命是否有所影響,則值得使用者多加留意。為此,建議若主要使用 CD 播放,最好確保擺放位置下方留有足夠空間,甚至可墊高四周橡膠腳座,以利散熱效率。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相較之下,WiiM Amp Ultra 的散熱設計顯然更為講究。它同樣採無風扇架構,但內部卻加入了銅製熱導管與大型鋁散熱片,能更有效率地將熱量傳導並釋放到機體外殼。更進一步,它還搭載了 PID 精準溫度控制系統,這項設計讓機器能夠在不同工作負載下自動調整散熱效率,維持相對穩定的溫度。實際使用時,即便將音量開至高輸出並長時間播放,Amp Ultra 的機殼仍然僅有微幅溫熱,遠不至於達到燙手的程度。這種穩定感,對於需要長時間連續播放的用戶而言,無疑帶來更高的安心感。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在機身腳座設計上,Eversolo Play 使用了大尺寸的橡膠腳墊,提供了相當不錯的止滑與隔振效果;WiiM Amp Ultra 則搭配約 8mm 高度的小型腳墊,雖然視覺上不若前者厚實,但留給底盤的通風空間更大,避免了以往 WiiM 部分產品「腳座過低」的問題,這次算是一次成功的改進。若使用者希望在散熱與避震上更進一步,仍可透過加高腳座或外加隔振墊來優化。

Wiim Amp Ultra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Eversolo Play CD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 背面端子與連接性

若要評估一部串流擴大機的實用性,背面端子的配置與多樣性絕對是繞不開的重點。畢竟這類型產品不僅僅是單純的「播放機」,更是居家系統整合的核心,能否兼顧傳統與現代訊源,往往直接決定它能否滿足不同族群的需求。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EVERSOLO PLAY CD EDITION 背面端子

Eversolo Play 在這方面展現出極高的企圖心。除了基本的 HDMI ARC、光纖輸入與 RCA Line-In 之外,它還額外提供了同軸數位輸入輸出。更令人驚喜的,是它內建了一組 Phono 唱頭放大,這對於仍然收藏黑膠唱片的玩家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過去若要接駁黑膠訊源,往往必須額外添購獨立唱放,如今則能直接透過內建電路完成,不僅節省預算,也減少了系統複雜度。除此之外,Play 還提供兩組 USB 3.0 插槽,可用來接駁外接硬碟建立本地音樂庫,並支援 CD 版本的「Rip 功能」,讓實體光碟能直接轉存成數位檔案,避免因光碟氧化導致的讀取問題。更高階的應用還包含 USB Audio Out,可將數位訊號輸出至更高端的 DAC 裝置,解析度最高可達 768kHz/32bit。換句話說,Eversolo Play 的定位不僅止於「一台串流擴大機」,而是可以化身為伺服器、串流播放器、黑膠播放器、CD播放器,甚至是高階數位轉盤的多功能平台。

在無線連接方面,Eversolo 同樣展現出完整的思維。除了藍牙與 Wi-Fi,它還支援 AirPlay 2,更重要的是能夠原生支援 Apple Music,這對於深陷蘋果生態圈的用戶來說是一大優勢。需要注意的是,若使用 AirPlay 2 投放,音訊會經過壓縮;唯有透過 Eversolo 機器內建的 Apple Music App 播放,才能享受到無損的音質。這樣的細節設計,對於真正注重音質的玩家來說尤其重要。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相比之下,WiiM Amp Ultra 的端子設計雖然不如 Eversolo 那般豐富,但卻展現出一種截然不同的務實思維。它保留了光纖、USB、RCA 等必備的輸入介面,足以應付日常需求。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 HDMI ARC 端子支援 Dolby Digital 5.1 解碼。

此外,WiiM 在端子設計上特別講究「收納便利性」。它的輸入輸出端子大多嵌入在背板平面,不會凸起過多,這意味著即使機器背面貼牆擺放,也不至於造成接線困難,對於家中空間有限的使用者尤其友善。

在無線串流方面,WiiM Amp Ultra 採用最新的 Wi-Fi 6 與藍牙 5.3,連線的穩定度與延遲表現優於 Eversolo,並原生支援 Google Chromecast,對習慣 YouTube Music 的使用者而言格外便利。雖然缺乏 AirPlay 2 的支援,但透過額外搭配 WiiM Mini 便能補足此功能,整合性上依然保持彈性。值得一提的是,WiiM 的 SUB OUT 設計同樣支援額外的主動式重低音,讓用戶能輕鬆組成一套 2.1 聲道系統,這一點與 Eversolo 相同。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Wiim Amp Ultra背面端子

就端子比較,Eversolo Play 的端子配置是「全能取向」,幾乎涵蓋了高階音響玩家可能需要的所有功能;而 WiiM Amp Ultra 則是「精簡實用取向」,著重在影音整合與易用性。前者更適合想要將串流系統延伸為多功能平台的使用者,後者則對日常家庭影音娛樂展現出高度親和力。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核心晶片與聲音取向

Eversolo Play 與 WiiM Amp Ultra 在DAC的選擇,展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也直接決定了它們的聽感取向。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Eversolo Play 採用了 AKM4493SEQ 。實際體驗時,可以明顯感受到 Play 的聲音特質偏向「細膩耐聽」:背景寧靜,音場層次分明,細節解析力極佳。無論是弦樂中弓弦摩擦的微小顫動,或是人聲尾韻的收放,都能被清楚勾勒出來。這樣的表現,對於喜歡靜下心來品味音樂細節的用戶而言,無疑是極具吸引力的。
不過,在輸出功率方面,Eversolo Play 並未追求「暴力路線」。其聲音呈現更偏向音樂性,而非強調能量感或大動態的衝擊。若聆聽的是爵士、小編制古典或人聲錄音,Play 所展現的細膩韻味會讓人倍感滿足;但若是播放大動態的電影配樂或搖滾樂曲,則會覺得整體能量不足。

WiiM Amp Ultra 採用了 ESS 最新一代ESS ES9039Q2M (DAC)+雙 TI TPA3255 D 類擴大晶片+ 六顆 TI OPA1612 運算放大器。以「乾淨、清晰、解析度高」著稱,而在 Ultra 上更是充分體現。其聲音風格相對直接、透明,輪廓線條分明,能量釋放乾脆俐落。加上本身在功率輸出的優勢,使得 WiiM Amp Ultra 聲音聽感上更具張力與衝擊力。特別是在播放電影或大編制交響曲時,那種瞬間爆發的動態與低頻衝擊,往往能營造出更強烈的臨場感。這種性格,也使得 Ultra 在大空間或家庭劇院的應用情境下,展現出十足的優勢。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若從網路規格來看,兩者亦各有側重。Eversolo Play 支援 Wi-Fi 2.4G/5G,並搭配 1000M 有線網路,藍牙則為 5.3,支援 SBC 與 AAC 編碼,對於音樂串流已經足夠。而 WiiM Amp Ultra 則進一步升級至 Wi-Fi 6/6E,多了一個 6GHz 頻段,無線穩定性更高;同時支援藍牙 5.3 雙向傳輸,並採用最新的 LE Audio(低功耗藍牙音訊) 技術,不僅效率更好,還能在相同環境下提供更穩定的音質。其有線網路雖僅為 100M,但在一般串流應用中仍能勝任。

▐ App 操作與空間校正

在數位串流世代,硬體規格固然重要,但能否帶來便利且穩定的操作體驗,往往更直接影響使用者的日常感受。Eversolo 與 WiiM 在這方面的取徑,再次展現出鮮明的差異:前者偏向專業、細緻,後者則強調簡單、直觀。

Eversolo Play 的專屬 App 設計可說是「面向進階玩家」的典型代表。除了基本的播放控制與串流整合之外,它還提供了完整的 圖形 EQ、參數 EQ,甚至 FIR 濾波器 等進階功能。對於熟悉音響調聲的玩家來說,能夠針對不同頻段做細部修正,甚至導入自訂濾波器,讓 Eversolo 的調整彈性極高。這樣的設計,幾乎等同於把一台專業級 DSP(數位訊號處理器)內建在系統中,對願意投入時間「玩聲音」的用戶而言,充滿吸引力。Eversolo 在串流服務整合上也十分齊全,不僅支援 Spotify、Tidal、Qobuz、KKBOX,更能直接使用 Apple Music,這對於長期深耕蘋果生態圈的玩家而言是一大優勢。

至於空間校正部分,Eversolo 採用「半自動+專業導向」的方式。使用者可以透過手機內建麥克風完成基礎測量,也能外接專屬的 Eversolo EM-01 測量麥克風,讓校正曲線更為精準。系統會提供建議補償,但最後仍須由玩家自行調整 EQ 曲線,以符合個人聆聽習慣與空間特性。這樣的模式雖然彈性高,但對新手來說確實稍顯繁瑣,需要一定的耐心與經驗。
音訊軟體支援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雲端支援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雲端支援2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WiiM Amp Ultra 的作法則完全不同,它以 「簡單直覺」 為核心。WiiM Home App 幾乎就是這台機器的操作中樞,介面設計清楚,功能分類明確,新手幾乎可以在短時間內上手。雖然 EQ 功能上同樣支援圖形 EQ 與 PEQ,但在設計上更偏向「易用性」:內建多達 24 種預設模式,並且能針對不同輸入來源(例如 Wi-Fi、藍牙、HDMI ARC、Line-in)分別存檔。換句話說,當使用者從手機播音樂切換到電視時,系統會自動套用對應的 EQ 設定,完全不必手動調整。這種貼心的細節,大幅提升了日常使用的便利性。

在空間校正方面,WiiM 則搭載了自家開發的 RoomFit 系統。實際使用時,整個流程相當簡化:只需打開 App,跟隨指引便能完成測量,無論使用手機麥克風或外接專業測量麥克風(如 miniDSP UMIK-1),系統都能快速生成補償曲線。對於多數使用者而言,RoomFit 幾乎是一鍵完成的體驗,既快速又有足夠的準確度。對於不想鑽研技術細節、只希望快速獲得良好聲音的族群來說,這種設計極具吸引力。而對進階玩家,RoomFit 也保留了外接專業麥克風的擴充性,兼顧了不同層級的需求。
操作介面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ROOM-FIT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EQ/PEQ調整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Eversolo Play 的 App 與校正機制更偏專業,適合願意深入調整的愛好者;而 WiiM Amp Ultra 的 App 則以操作直觀、快速有效為重點,RoomFit 更是將「空間修正」從複雜的測試過程化繁為簡,讓絕大多數使用者能輕鬆享受到校正後的音場平衡。這樣的差異,不僅展現了兩者在產品定位上的思維,也讓使用者能夠依照自身的使用習慣,挑選最適合的方案。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 功率輸出與驅動能力

先看 WiiM Amp Ultra。其標稱功率為 100 瓦(8 歐姆)與 200 瓦(4 歐姆),這樣的輸出數據在同價位帶中可說相當亮眼。從實際搭配測試來看,Ultra 確實展現了強勁的驅動力,對於中大型空間,甚至是靈敏度不算太高的喇叭,也能推出相當飽滿的聲壓。更重要的是,它的能量釋放相當直接,動態感十足,在播放搖滾、電子或電影原聲帶等曲目時,能夠輕鬆營造出磅礡的氣勢。這種「爽快感」正是 WiiM Amp Ultra 最能打動人的地方。

Eversolo Play 的標稱功率則為 60 瓦(8 歐姆)與 110 瓦(4 歐姆)。數據上看似落後,但實際測量時,其輸出功率往往超過官方標示,最高可達 69 瓦與 137 瓦。換算下來,與 WiiM Amp Ultra 的差距縮小至約 1.5 至 2 分貝。換言之,帳面上 Ultra 應比 Play 大約高出 3dB 的音壓,但在實際聆聽時,兩者差異並沒有那麼誇張,更多時候只等同於音量旋鈕多轉一格的差距。對於一般的客廳、臥室,甚至書房,Eversolo Play 的輸出其實已然「足夠」。除非聆聽空間特別寬廣,否則大多數人不會感受到明顯不足。

然而,兩者在輸出特性上的確存在差異。Eversolo Play 的輸出阻抗在 2kHz 以上的頻段會顯著增加,導致頻率響應會依照所搭配的喇叭負載而出現微幅變化,差異大約在 0.3 至 0.6 分貝之間。雖然在實際聆聽中,多數人未必能察覺,但對於講究「技術細節應該與價格匹配」的發燒友而言,這算是 Play 在工程設計上的一個小遺憾。相對之下,WiiM Amp Ultra 的輸出則更為穩定,不會受到揚聲器負載的明顯影響。


▐ 多房間串流支援

在智慧家庭與多房間音樂播放逐漸普及的今日,「生態系整合」已經成為評估一部串流擴大機是否實用的重要指標。Eversolo 與 WiiM 在這部分同樣展現出不同的取向:一者自建系統,另一者則選擇與既有平台深度整合。

Eversolo Play 多房間播放功能僅限於 Play 系列之間的互聯。換言之,若家中有多台 Eversolo Play,可以透過官方 App 將它們串聯,進行同步播放或分區控制。然而,Eversolo 的其他機型,例如 A6、A8 或 A10,目前尚未能與 Play 系列實現跨機種的多房間播放。雖然官方並未排除未來透過韌體更新解鎖此功能,但就目前的狀態而言,Eversolo 的多室系統仍屬於「單一產品線」的封閉生態。這種設計雖然保證了穩定性與一致性,但在彈性上稍嫌不足,限制了不同機型之間的互通性。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WiiM Amp Ultra 則完全走上另一條道路,它的核心理念是「整合並擴張」。在 WiiM Home App 中,使用者可以輕鬆建立 WiiM Multi-Room 群組,並讓 Ultra 擔任領頭裝置。無論是透過 Wi-Fi、藍牙,甚至 HDMI ARC 的訊號,都能被同步傳輸到家中其他 WiiM 系列產品,例如 WiiM Mini、WiiM Pro 或 WiiM Amp。更重要的是,這套生態系並不僅限於 WiiM 自家產品,還能與 Google Cast 或 Amazon Alexa 的多房群組進行跨品牌整合,讓使用者能依照需求自由擴張系統規模。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WiiM Amp Ultra 雖然支援 Chromecast 與 Alexa 多室群組,但本身並不具備 AirPlay 多房功能,因此若將其視為 AirPlay 多房的核心設備,便可能遭遇限制。不過,透過額外搭配 WiiM Mini 等裝置,這個缺口仍然能被補足。

▐ 實際聽感比較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播放曲目 Norah Jones的《Don't Know Why》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播放曲目 Game of Thrones Theme影集 的《Main Title》

在經過各自的空間校正後,Eversolo Play 與 WiiM Amp Ultra 在音質上並沒有拉開明顯的差距。Play 偏向細膩耐聽,WiiM Amp Ultra 則著重能量與動態;然而,當真正透過喇叭播放並經過空間修正之後,兩者的差距縮小到難以立即辨識。

Eversolo Play 的聲音線條較為柔和,音場的層次感與空氣感表現出色,尤其在中高頻段的人聲與弦樂,會讓人感受到一種「滑順、耐聽」的特質。它並不急於將能量推向前方,而是營造一種自然流暢的氛圍,適合長時間聆聽,尤其是在爵士、古典小編制或抒情人聲上表現最佳。

WiiM Amp Ultra則在動態與低頻控制力上更具優勢。當播放電影配樂時,低頻的瞬態衝擊明顯更為直接,聲壓感受也更強烈,這讓它在大空間或需要「震撼效果」的場合,表現得更具存在感。Ultra 的聲音輪廓較為銳利,能量釋放也更果斷,因此在流行樂或動作電影的播放中,爽度大明顯感受能量衝擊。

若僅就「音質優劣」而論,兩者幾乎難分勝負,差異更多來自於風格與取向:Eversolo Play 提供的是一種耐人尋味、細膩入微的音樂性;而 WiiM Amp Ultra 則以直接、明快、衝擊力強的聲音特質見長。這也正好呼應了兩者在產品定位上的差異:一者是音樂愛好者的細緻之選,另一者則是影音整合的實用利器。

▐ 總結

綜觀 Eversolo Play 與 WiiM Amp Ultra 兩部器材的整體表現,可以說它們雖然同樣被歸類為「串流擴大機」,但在產品哲學與使用取向上卻展現了截然不同的路線。

Eversolo Play 強調的是「完整的音樂播放體驗」。從5.5 吋觸控螢幕帶來的直覺操作,到豐富的動態視覺化效果與細膩的 DAC 解碼設計,都清楚表現出它追求「音樂細節」與「使用質感」的初衷。它的聲音調性偏向細緻與耐聽,中高頻段的音色尤其迷人,再加上支援 Apple Music、AirPlay 以及內建的 Phono 唱頭放大,甚至還能 Rip CD 建立數位音樂庫,讓它在音樂愛好者眼中,幾乎是一部「全能型播放器」。若你的需求集中在靜下心來欣賞音樂,或你本身就身處蘋果生態圈、依然保有黑膠與 CD 收藏,那麼 Eversolo Play 無疑是一個能長久陪伴的選擇。

WiiM Amp Ultra 則將焦點放在「務實與整合」。它的外觀簡約,配件齊全,內建 Chromecast 與 Wi-Fi 6,並在 HDMI ARC 上提供 Dolby Digital 5.1 解碼,這使它不僅僅是一台純音樂機器,更能勝任客廳的影音核心。在與EVERSOLO PLAY相當的音樂解析下,WiiM Amp Ultra提供更高功率,低頻的能量與動態感特別突出,尤其適合流行、搖滾與電影播放。在多房間串流的支援上,它展現出更高的彈性,能與自家全系列產品乃至 Google、Alexa 生態無縫整合,對於希望以合理預算打造跨空間音樂系統的用戶而言,價值極高。更重要的是,它以 21,800 元的定價,提供了超越價格帶的輸出功率與實用性,性價比相當突出。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串流新勢力之爭:Eversolo Play CD 版 V.S. WiiM Amp Ultra 串流擴大機
2025-10-12 14:17 發佈
Eversolo play的DAC,照片與後面的表格有標示正確為入門版本AKM4493SEQ,本文卻可以寫成"最新的旗艦組合 AK4499EX 搭配 AK4191EQ",還詳細的解釋了AK4499EX 搭配 AK4191EQ這種組合的數位類比分離架構特性,這種超級明顯的錯誤已經不是簡單的筆誤可以解釋。

基本上Eversolo Play要用到旗艦級的DAC晶片,沒賣個目前訂價的雙倍價格可能是沒什麼利潤可言的。

再者,能量與動態的差距,我覺得不是Room Correction可以解決的問題。這是擴大機本身的硬體先天限制的問題。
英格藍音響劇院影音

感謝題醒~已經修正內文

2025-10-12 15:12
River1688

這真的只是誤植嗎?[不知]

2025-10-12 17:31
英格藍音響劇院影音 wrote:
▐ 前言在串流擴大機...(恕刪)

兩台高性價比的串流機來比較相當不錯,

可以讓入門用家好好選擇滿足自身需求,

主機重點應該擺在背面端子與軟體需求,

剩下就是親自操作界面與實際聆聽感覺。
WiiM Amp Ultra和Pro都有PFFB, 對音質來說這是和Eversolo最巨大的不同。

簡單說要AirPlay或CD的選eversolo, 要PFFB的選WiiM
因爲原先就已經有擴大機和DAC, 我會選只有串流功能的eversolo t8
Robershu wrote:
因爲原先就已經有擴大...(恕刪)


可以考慮開博爾的K7啊,不帶解碼純串流,價格便宜而且是Android 14,壽命比Eversolo還長幾年,內建線性電供不需要改,我走USB輸出上個光纖隔離給DAC,聲音的質感好到令人驚訝,現在淘寶特價3500RMB,一台T8可以買兩台這個還有找,個人覺得是目前市面上最超值的選擇,沒有之一。

當然啦,畢竟價差超過一倍,K7的缺點是少了T8那個SFP光纖隔離,而且USB輸出也沒隔離。但反正我網路用WIFI就好,而且真的會用T8那個SFP光纖模組聯網的人我覺得還是非常少數,USB輸出沒內建隔離我就自己外接光纖隔離也行,出來的聲音還是非常有競爭力。

我的系統原本是PC接USB光纖隔離到DAC,一樣是聽Apple Music、Tidal跟無損檔,換成K7後聲音質感馬上大升級,超驚喜的。原本是想說省點錢,等黑五特價再弄台價格打到骨折的Wiim pro來取代電腦當另一套系統轉盤,現在想說錢其實差不太多,正猶豫要不要再買一台K7來用,連Apple Music都可以閃SRC放bit perfect,這個Wiim不管那台都辦不到。
Robershu

K7, T8跟smt1.3都還是新產品,討論的不多,想看看外國ytr的看法

2025-10-22 9:32
nonennee165

這幾台的價差很大,對應的客群不太一樣 。

2025-10-22 11:51
八月份音響展的時候聽過WiiM AMP Ultra 推 BestVox M7喇叭, 真的非常的好聽耶
wiim amp ultra的話輸出方面比較有利,實際聽過也真的不錯
再來也可以接電視當看電影 追據效果更提升一個檔次 不怕沒力
但也不說eversolo不行 就是wiim amp ultra的能吃的喇叭比較多
光這個適應性的話這邊我會選wiim
請問客廳大約10坪 我的喇叭是古力奇RP600M書架 建議用哪一款呢?
英格藍音響劇院影音

RP600M算是非常好推,兩台都可以;Wiim Amp Ultra+RP-600M書架以及SPL-100重低音做2.1聲道組,也是非常推薦的組合!

2025-10-16 13:23
基本上WiiM跟Eversolo都可當作小額補足器材用
給了現在新生代音響玩家,很高的價格彈性
先買堪用的串流>等未來升級更高階播放機
然後留下的老喇叭都還可以頂著用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