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是相信Erin的個人聽感及真實數據呈現
大家可爬文,其他人對Zu Audio Method Bookshelf Speaker
都是一面倒的說好,背後真實原因不言而喻
大家可以抽空詳細看一下
Erin此喇叭底下評論區才熱鬧,大家都認為Erin才是敢說真話的YT主

大家對這個喇叭的數據測量看法如何?
此影片為Erin對 Zu Audio Method 書架型喇叭的評測持負面看法,以下為詳細摘要:
1. 評論者背景與動機: 評論者強調這是一次誠實的負面評論,基於他個人購買產品的經驗和專業測量結果。他使用多種擴大機進行試聽,包括 McIntosh MC611 和 MC275,並嘗試了不同的喇叭擺位,但仍對其表現感到失望。他認為,儘管其他人可能有正面評價,但他必須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並強調這款喇叭是他聽過最糟糕的之一。
2. 聽感問題:
高音和低音: 影片指出,這款喇叭缺乏中低頻的衝擊力,導致人聲聽起來平淡,而小鼓等樂器也缺乏應有的力道和清晰度。高音部分則表現不穩定,有時尖銳刺耳,有時柔和沉悶,給人一種不自然且令人困惑的聽感。
動態表現: 儘管喇叭靈敏度高,但動態範圍不夠寬廣,使得音樂聽起來缺乏生命力。評論者特別提到,喇叭會產生一種「電子眩光」,這可能是在遠場聆聽時,為補償高頻衰減而進行均衡處理所導致的問題。
聲場與結像: 喇叭的聲場表現不佳,尤其在離軸響應上表現不佳,導致聲波直接傳到耳朵的音調與反射後傳回耳朵的音調差異過大,使得聲場缺乏沉浸感。此外,垂直聆聽位置的甜蜜點非常窄。
3. 數據支持:
頻率響應: 測量數據顯示,喇叭在 1.5-3 kHz 和 7 kHz 處存在明顯的「凹陷」,而在高頻部分則有提升,這與評論者的聽感一致。此外,低頻在 70 Hz 左右開始衰減,印證了低音不足的說法。
失真: 在高聲壓級下,三階諧波失真在 6-7 kHz 處顯著上升,解釋了高頻聲音中的「金屬感」或「刺耳感」。多音失真也超過了評論者設定的門檻。
阻抗: 最小阻抗降至 5.8 歐姆,EPDR 為 3 歐姆,這意味著需要配備有良好通風的放大器。
4. 總結: 綜合聽感與數據分析,評論者認為 Zu Audio Method 書架型喇叭的設計存在缺陷,聲音不準確且缺乏吸引力。他重申自己完全不喜歡這款喇叭,並承認自己可能是少數持此負面觀點的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