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我的管機影音系統(繼續D類擴大機 AB test)

最近忙著整理管機,把最重要的一台 300B 單端整理好。
其實也沒什麼整理,只是300B 陰極電阻太熱,把固定的雙面膠給老化了。
本來想把雙面膠換下來,但覺得麻煩,就用瞬間膠固定。開機正常運作。
這是我很早期的製作,當時搭棚技術不好,所以搭得有點不雅觀。

我的管機影音系統(繼續D類擴大機 AB test)


整理好後,搬到客廳,把小管機換下來,300B上場。

我的管機影音系統(繼續D類擴大機 AB test)

我的音響系統,一直都是很單純。
mac mini + audiolab MDAC + 管擴。
中間大電視,兩旁兩隻落地喇。
最貴的是電視,不是音響,哈哈,我發燒得非常壓抑,盡量省錢。但電視就買最好的。
電視十萬, mdac, Mac Mini, 差不多都三萬。喇叭是我朋友沒地方擺,我去領養回來的,應該是 kef Q90
管機自製的很便宜。
最貴的就現在這台 300B, 貴在真空管。
最值得一提的是 300B管子,用的是 VV30B.
這隻是 KR300B 的原型管。現在賣的是 KR300B

我的管機影音系統(繼續D類擴大機 AB test)

我的管機影音系統(繼續D類擴大機 AB test)
vv30b 聲音非常出色。低頻高頻都非常好。
低頻有力,高頻有通透感。音域拉得很開。
目前KR300B市價多少, 我不確定,但一定不便宜。
如果你有300b管機,想要升級, kr300b 是不錯的選擇, 但就是燒錢。
這個管子是一位音響前輩在拍賣場出售,我看到後,馬上糾團帶著管機殺到公司,買了5 對,我留了3 對,當時沒人懂這管子,機不可失,我直接買了3 套,應該夠用一輩子。當時買得很便宜,現在買不到了。

mdac用了十幾年,壞了一台,現在還沒提起力氣修看看,等那天想修再看看能不能修好。
我用 dac,不看規格,只看電源處理。
這台電源處理特別用心,所以我連續買了兩台。
規格老舊沒關係,我不玩升頻,不玩 dsd,不玩什麼特別架構,就只看聲音乾淨度,頻響,推力,這台夠用。 

MAC Mini 加上大電視,是全家生活的重心。
客廳可以上網,可以看 youtube, 新聞,netflix, 聽 apple music.
用mac mini 比較方便省錢。也符合全家各種需求。
嚴格講,我不算發燒友,我只是建構一個簡單好用的視聽環境。

KR 真空管製作影片,感覺是手工藝術品。
2025-02-21 1:2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管機影音系統
把300B放在客廳後,我太太一使用 ,就感覺音樂明顯變好聽了。
這是她第一次跟我說換了管機後音樂變好聽。
300B 並非浪得虛明。再加上好管的加持,音質提升幅度真的很大。

我應她的要求,在她的書桌前裝上換下來的12B4A小管機。
庫存小喇叭用光了,只剩下這一對 pioneer 小喇叭。
加裝一個藍牙接收器。
這樣就形成一個極簡的小系統,音質還好啦。

我太太之前用的是藍牙喇叭,聽久了,就覺得跟管機系統差太多,所以她也想來一個管機系統。
所以我弄了一個小小的系統,不占太多空間,加上方便使用的藍牙接收器,iphone, imac 可以簡單切換聽。



談談 300B 單端的電路,
300B 前級設計難度很高,所需的偏壓60v太高了,加上三極管輸入阻抗不能太高,不然米勒電容效應會造成高頻衰減。
我花了不少時間去測試不同的推動管,最後覺得6SN7 兩極直耦串連效果最好。

底下這一個是 300B 的經典電路, audio note 300B Kit-1
音源輸入訊號經過 6SN7(大陸製品型號6N8P) 一級放大,利用一個可變電阻(電位器)調音量,再輸入到兩個 5687組成的 SRPP 放大。 附上網路取得的kit 成品照。
我一個好同學好心借給我這一台300B, 使用 EH300B, 我回家一聽就迷上了。從此走上管機diy之路。



底下是 audio note Conquest 300B的電路,
前級是 6SN7 兩級直耦串連,推動2 顆並聯的 300B, 看似推挽,仔細看一下,就很容易判斷是兩顆300B並聯。
我做了不少前級架構去推300B, 最後覺得這個6SN7 兩極直耦串連效果最好。
我的電路最後定案為 6SN7 兩級直耦串連推動單端 300B. 把audio note 300B conquest 的電路,拿掉一顆300B, 就是我最終採用的電路。


底下是 Conquest 的電源部份,
300B 除了前級設計的難度高之外,另一個難題300B 5V 燈絲供電.
5v供電,一般是直接用 交流5v,我一開始也是採用 交流供電,但經過不段的嘗試,交流供電產生的哼聲得不到解決。
Audio Note 兩個電路都採用了 5v 直流來避免交流哼聲。7.5V 交流輸出,經過一個整流器整成 5V 直流。
最終明白連經典的電路都採用直流供電,我想我也不用再花力氣去解決交流供電的難題。
我的電源部份,變壓器輸出的5v 交流電,經過一個橋式整流,經一顆大的電容,就剛好可以輸出5v直流,就這樣解決了5V 供電的難題。
300B 的電路,我不斷嘗試,不斷改電路,加上我搭棚經驗也不足,電路完成發出美好的聲音後,我就不想再去動它了,所以搭棚就比較難看。哈哈。





昨天有些時間,就試著把壞掉的 audiolab M-DAC 拿出來修看看。
1。外殼真是難拆,用的螺絲種類真是少見,還好常常修理器材,準備的螺絲起子種類特別多,就剛好找到需要的三隻,一隻還是三角型的孔,真是第一次遇到。
2。打開後就昏倒了,ESS 晶片旁的濾波電容,防爆型的幾乎爆光了。穩壓器前的也爆了幾顆,看起來是電壓出了問題。
3。再看最前頭的交流直流整流用的大電容,也都爆漿了。
4。順便把變壓器給打開了,變壓器只是幾個繞線組,應該是沒壞。

決定不修了,這修不完,光找合適大小的電容就費力。
一次換了30 個以上的電容,我的吸鍚鎗是手動的,不好用,光是換電容,就不知要吸多少廢氣。
還有也不知穩壓器是不是也壞了幾個。
這個修的時間長,也不見得修得好。
就不修了,拿來當備品。
這台是很古早的機型,出廠時間距今超過十年了 。
只是這台用料真的不含糊,壞了也是可惜。










買了一個迷你的D 類一體機,為何玩管機的我,要買D 類擴大器?
最主要的原因,想測 GaN 氮化鎵 製程的類比元件用在D 類會有什麼樣的提升。
再來也夠便宜了,dac+ 後級放大,不到萬元,還附搖控器,輸入又很多元,有usb,光千,同軸,Line In, 藍牙,hdmi,就只差一個wifi,真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底下是我查chatGPT 說明GaN 的特性和應用:

我用 chatGPT 回覆的D 類放大器 ic MA5332MS 找到了我買的這台。








真的很小一台,比我的 M-DAC 還小還輕,跟我的EL34 單端比起來,真的有點不成比例。
使用真的很方便,插上電源,接上音箱,先用藍牙測測看。
跟 EL34單端做簡單的AB test.
1。使用上真的太方便了。
2。耗電才 7-8W。令人驚訝。
3。沒有底燥。
4。頻響正常發揮,感覺不到缺陷。
5。中低頻力道還可以,高頻延伸似乎比我的 管擴差了一些。
6。聽感上,人聲定位會比較集中,我的 el34 人聲則比較後退一點。我猜原因出在於這台d類中低頻比較厚,高頻雖然表現也算可以,但少了通透的立體包圍感。

整體主觀初步評價,
跟我的el34 單端接近平手,雖然高音延伸比較差,但整體使用方便性實在好太多了。
所以我給它平手的分數。
不過我的耳朵聽力判斷力實在不行,測試非常不客觀,所以只是初步判斷。
如果在乎音質,我的 管機好一點。
如果喜歡極簡的生活,喜歡方便性,那麼這台d 類勝出。

現在我把它裝在書房,長期聆聽看看,經過長期測試會比準一點。
pc 播放選 usb 連接,iphone 播放選藍牙。真的非常方便,又不佔空間。
一台D類一體機,加上一對不錯的喇叭,這種組合,風險極小。不滿意的話,換掉萬元以下的D類一體機即可。








趕快再發一文,有點修正先前的評估。
這台D 類有 6.3mm 耳機輸出孔。
決定用 Grado M1 耳機,來跟我的 陸製DAC做一下 AB test.
我的dac 硬體如下,很便宜的機器,但我覺得cp 值超高,我已經忘了買幾台,反正幫親友組管機,覺得需要一台dac ,我就買這台。當時非常便宜,現在價格應該貴了,但可能也沒什麼人買了。
規格陽春,usb 只支援到 96k/24bit. 沒有 lcd 顯示,所以就比不上現代的dac。
但這台電路,我覺得優秀,還多了一顆 6n3 真空管放大。
我把 中國6n3 換上 GE 5670 老管。

兩台都接上 pc USB, 就聽youtube 上我愛聽的流行樂來 AB test.
結果我的dac 品質明顯勝出。
這台d 類,沒有底燥,底燥部份並沒有輸。
問題在中高低頻覺得在同一個平面上,失去了立體定位感。
我用喇叭測試時,就發現這個問題,但比較不明顯。

我的dac,低頻比較有力,也富有彈性。高頻樂器跟人聲定位也比較清楚。
這台d類,低頻力度弱一點,也沒彈性,然後就跟人聲,樂器在同一個平面上。

我對 d 類電路不熟,不確定問題在那裡? 是動態不足,還是高頻衰減,還是電源供應不足造成?
這還要研究一下,也許下一步,打開內部,看一下硬體,量一下基本的頻響。




eclair_lave

有帶DAC的平價D擴常聲音是乾淨,但空間感.氛圍及Q度都普普的感覺,我也是入手了個smsl A300試過後覺得有些失望又封存起來,回去繼續用原本的A擴

2025-03-04 14:29
eclair_lave wrote:
有帶DAC的平價D擴常聲音是乾淨,但空間感.氛圍及Q度都普普的感覺,我也是入手了個smsl A300試過後覺得有些失望又封存起來,回去繼續用原本的A擴

又聽了一陣子,耳機,喇叭反覆聽。

把我的dac line out 拉到D類Line IN, D類輸入調成aux in,初步判斷,我的dac 的推力比D類內建的DAC 推力好一點。
但定位問題還是存在。
明明D類音質不錯,推力也夠,但就是聲音分散無法定位。
初步聽感判斷是 左右兩聲道的相位可能產生位移了,很像是相位反了180度,所以無法聚焦。
因為仔細聽之後,覺得人聲並不是從2個喇叭中間傳來,而是分別從兩個喇叭傳出來。
感覺是兩個聲道相位偏了 180 度,才會有這種聽感。
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所有聲音在同一平面上。
是不是相位偏移,就要動用音頻產生器跟示波器量測才能証明。
有結果的話,下回分解。

eclair_lave 大大,有空的話,歡迎你再試聽一次,注意看看人聲是不是跟我的聽感一樣,分別從兩個喇叭發聲,而不是聚焦在中心點發聲。 (但我的是 AO300, 型號應該不同)

MiPiace
MiPiace 樓主

謝謝,跟我目前的初步聽感接近

2025-03-05 10:47
zeanmar

跟樓主以同樣感覺 原本用D類的聽 喇叭是二聲道書架 覺得左右聲分不清 只有從前面來 最近換了AB類的 就很明顯聲道有明顯分開 整個音場也擴大不少

2025-05-27 8:01
MiPiace wrote:
初步聽感判斷是 左右兩聲道的相位可能產生位移了,很像是相位反了180度...(恕刪)


MiPiace大你好,我之前有做了幾個0度,180度的音檔,或許對分析這個問題有點幫助。

Guitar ] [ Jazz ] [ Piano ]

其中:
A: 原始檔
B: L-R/R-L (180度, 反向)
C: L+R/L+R (0度, 聲音應該落在正中央)
goldbingo wrote:
MiPiace大你好,我之前有做了幾個0度,180度的音檔,或許對分析這個問題有點幫助。

[ Guitar ] [ Jazz ] [ Piano ]

其中:
A: 原始檔
B: L-R/R-L (180度, 反向)
C: L+R/L+R (0度, 聲音應該落在正中央)

感謝,麻煩解惑一下:
1。Guitar 檔打開,不按鍵的話沒聲音。


2。按x後,開始唱,但聲音在兩旁


3。按B後,聲音也在兩旁


4。按 C, A 聲音在中間。


5。按c 後聲音在中間,如上圖,這時再按x,聲音又跑回兩旁


這樣相位有沒有位移?
MiPiace
MiPiace 樓主

真是感謝,現在系統似乎也正常了,我也不知道是怎麼弄的,做過reset,關掉EQ, 關掉Filter. 現在播歌似乎正常了,人聲定位沒問題。但還是搞不清楚出了什麼錯~ 哈哈,再試試

2025-03-04 21:39
goldbingo

MiPiace [讚][打氣]

2025-03-04 21:59
啊哈~
試了一天,回到原點。
早上緊急發文,說這台 D 類有點問題,聲音定位糊成一團。
但現在似乎是回到正常,跟我開箱後前二天聽感一致。
今天不確定什麼原因,造成聲音不聚焦。

非常感謝goldbingo 提供的測試檔,非常有用。知識就是力量
我也不曉得如何恢復正常。
試了 goldbingo 的檔案,確定沒有相位差。
重新又試了喇叭,耳機發聲,似乎都正常。
(中途有reset,把 EQ, filter 都關掉,不確定是否是造成恢復正常的原因)

我每次試 AB Test, 都覺得很辛苦,聲音記憶,對我來說,非常短,記不住。加上個性比較隨便,耳朵很容易煲,所以A 換到 B, 就忘了 A, B換到A, 就忘了B. 除非音質差異很大,不然我不太容易短時間聽出差別,所以我會長期測試。

現在用 耳機做 AB Test, 換一些歌聽,也許聽累了,比不出到底是我的dac 好,還是 這台 D 類好了。
需要再試一下。
有空會量一下頻響,現在這台D類,相位移似乎可以排除,剩下的問題,也許是高頻響應。總覺得高頻似乎偏弱一點,使得聲音分離度沒有優秀(目前還可以聽,只是沒有很好)。
但一切還是要多試試。
我的耳朵記憶不佳,AB test 效率不彰。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