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IK-1, Win 11 NB, Dirac Live, REW,
Audio Player: foobar2000, HQPlayer, Esoteric HR audio player.
Hardware: N-01XD SE, AQ C2850, AQ A80, B&W 803D2.
系統放在約 18 坪的 L型客廳+餐廳空間, 左喇叭放在靠開放式餐廳廚房一邊,
右喇叭放在ㄇ字型陽台邊, 配波浪形羅曼落地窗簾, 聲音好很多. 於是用 DRC 改善空間.
先開 C2850 10Hz 濾波器, 擋掉 10Hz以下的訊源機底躁. 用 Dirac Live 測頭部9點位置.
底下是原始頻譜與 Dirac Live 的預設 EQ 曲線.

底下是原始 (綠線) 與用 Dirac Live 預設EQ (紅線) 的頻譜比較.

發現 Dirac Live 60Hz 有下陷, 用 C2850 的低頻補償功能, 來補下陷.

底下是不同補償值跑出來的 Dirac Live 頻譜.
(橘線 100 Hz+6.5dB, 藍線 100 Hz+4dB, 綠線 100 Hz+2dB, 紅線 100 Hz 無補償.)

感覺用 Dirac live 拉 EQ 線, 也是拉好玩的. 拉完後實際用 REW 測, 差異也很大.
本來我以為是自己的問題, 但看了重金搭配, 專家調整的 dirac live:
Storm Audio風暴/Burmester柏林之聲7.2.6豪宅客廳劇院開箱交流記實

線型沒像標準校正曲線那般漂亮. 難道標準校正曲線只是實驗室產物, 或是文章的示意圖 ?
那是否要不計代價追求完美線型, 還是讓自己聽起來舒服就好 ?
Dirac Live 校正後, 個人聽感是, 一些轟鳴聲消失, 聲音變乾淨, 但音質劣化.
以油畫為例, 原始聲像手工油畫, 可以看到畫布紋理, 深淺顏料厚度疊合出來的光影變化. 而 DRC 後, 變成銅版印刷的油畫光面頁, 失去很多細節與韻味. 讓我覺得是在聽家庭劇院, 而非 Hi-End 音響.
再來就是動態範圍縮小, 音場變窄變淺, 弱化了原先的結像力與定位感.
上網查資料得知, DRC 有打反向頻率抵銷法, 與用比例來調整左右聲道的頻段音量法.
例如把原先 100% 動態範圍縮小 (假設是縮至 85%), 來讓演算法有辦法設定各頻率音量比例,
然後在這 85% 內, 去調出符合設定的 EQ 曲線. 但這無疑會砍掉部分高頻/低頻的資料.
比起 NT-505X, 我在 N-01XD SE 上更明顯感受到此現象.
此外還發現廳堂/餘韻音消失很多, 例如巴哈的教堂管風琴音, 女高音拉長尾音的旋律變化.
以德弗札克的新世界交響曲第三樂章為例, 動態範圍變小, 定音鼓變不Q彈, 高音號角高音延伸感不見了. 後來看了篇文章, 才知道要依環境與個人喜好來調整 RT60.
[聽聆空間聲學處理分享][上篇]
某英國音響研發工程師的碎碎唸 wrote:
Reverberation field — 殘響場是指在Early refection過後,再在房間中經過多次反射,能量強度不斷減弱直到消逝的聲波場。殘響場的時長量度標準為RT60,即是房間內的聲壓能量降至比Direct sound低60dB所需的時間。
但現實中有時不方便做出這種測量,比如環境的背景噪音是40dB時,你就要用超過100dB的訊號去測出準確結果,鄰居肯定把你門都拍爛了。所以很多時間我們都會用RT30的結果去估算RT60。
RT60的數值取決於房間的大小和房間的吸音系數。主觀聽感上來說,殘響時間愈長,聲音聽起來愈「暖」 (反之愈「冷」),愈有「規模感」,但亦會變得愈混濁。
古典音樂廳的設計為了追求令表演聽起來更有恢宏感,一般會有長達1.5–2秒左右的RT60。而家居環境的RT60通常在零點幾秒至一秒的範圍。英國的住宅RT60普遍都較短,因為這邊樓底平均較矮,而且很流行用全地毯地板,大大的布梳化等等。
RT60是frequency dependent的,因為不同物質的各頻率的吸音系數都不一樣,但基本上都是高或中頻的吸音系數較高,中低/低頻的很弱(下篇文章會解釋)。人耳對低頻的較長的殘響時間容忍度頗高,但當中頻的殘響太長時,音樂就會明顯變得混濁,尤其影響人聲的清晰度。高頻的殘響時間則影響聲音的「活生感」,太短時會感到沉悶。
後來參考
劉漢盛聆聽空間的頻率響應曲線與RT60
試著拉出劉漢盛家中空間的 EQ 曲線.
結果女聲的氣音太明顯, 伴奏鋼琴聲模糊變暗. 要拉好 EQ 真的不容易.
另外低頻要加重低音來補, 而不是縮高音來配合.
DRC 換來的好處是, 消除聲音反射的吵雜感, 讓背景音更乾淨.
聽簡單伴奏的中高音女聲 (24-96/16-44), 我會開 Dirac Live. 但對交響樂與 DSD64 錄製音樂, 就關掉.
目前先盡量做 Acoustic Treatment, 我覺得自家的高低頻反射吵雜感, 是因為沙發緊貼後牆, 高低頻音量一大就感覺吵雜. 準備去特力屋買摺痕式窗簾布, 掛在後牆上, 看能否改善. 至於左邊開放式空間的問題, 為了不引發家庭糾紛, 就放生了. (為何多數女人不喜歡音響 ?) 等做完空間物理方式改善後, 再來用數位 DRC 試看看.
最後. N-01XD SE 的原廠 ESOTERIC HR Audio Player, 無法搭配 Dirac live 使用. 這次測試是用 foobar2000.
Dirac live 會生出一個虛擬 audio device, 去攔截 OS 上 music app 傳下來的音樂資料,
經過 DRC 演算法修改資料, 往下傳給 ESOTERIC asio driver, 然後走 USB 線送到 N-01XD SE.
foobar 2000/HQ player 用電腦 CPU 做解碼升頻, 以 DoP 方式傳給 DAC.
但 HR Audio Player 是以 native dsd 方式, 傳給 N-01XD SE 去解碼升頻, 聲音好聽多了.
HR Audio Player 會直接傳給 ESOTERIC asio driver, 所以 Dirac live 無法攔截 ,
可偏偏它是我目前聽過 N-01XD SE 最好的 SW player. 而這也是我不想用 Dirac live 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