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的音響升級之路 老系統

前一陣子把真空管機器修好了, 請參照下面連結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48&t=7021870#90385011

這陣子有空就分享一下我的音響升級之路
我是科技路線的, 覺得任何事情都可以用科學方式說明, 主要是參考下面這本書關於放大器設計跟失真 簡單說就是左右/上下配對,線性放大,帶寬, 還有放大架構的差異, 造成不同結果跟失真

分享我的音響升級之路 老系統

一開始我就是以全平衡的方式去規劃可以忽略線材差異(書上有說線材造成的差異很小, 主要是端子跟中間元件, 不應該有方向性)
看完書後參考了很多放大器設計圖一開始選定NAD S300號稱幫貴豐代工的看起來也很粗壯,但他的入端還是平衡轉非平衡放大用OP,就覺得不太喜歡, 後來看到Primare A30.1 覺得這就是我要的
分享我的音響升級之路 老系統

分享我的音響升級之路 老系統
NAD S300


分享我的音響升級之路 老系統
Primare A30.1 可以看出來他從輸入到輸出都是差分方式, 包括功率端都是橋接沒有地端參考, 輸出直流伺服也是
分享我的音響升級之路 老系統
他的輸入端包括音量控制也是全平衡方式
分享我的音響升級之路 老系統
這樣就到我家了

今天先寫到這............
2024-10-08 20:1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音響
音響其實可以很簡單, 只要所有的零件都是0誤差完美元件就可以了。

但是沒辦法0誤差,所以比較高階的器材會從一堆相同零件去挑選及配對。

我自己也是工科出身,以前研究電路圖很著迷,後來發現理論跟現實還是有一段差距……玩音響就是要捨得花錢就對了。

期待樓主的後續分享。
kukocliu
kukocliu 樓主

書上有寫可以用電路設計降低

2024-10-08 21:00
剛好有時間繼續更新一下
一開始要找數播跟DAC, 我用的是數莓PI 3b/4b 配合 I2S DAC版,(說明一下我本來有一個USB DAC帶Volume), 也在網上找了很多Image 測試
一開始用Picoplayer配合電腦,覺得聲音有很大進步, 但是覺得介面不友善
跟著大家換用Volumio/MoodeAudio/RuneAudio ,可以明顯感覺Volumio 聲音比較平,
MooodeAudio 比較鮮活, 後來換用RuneAudio 就更好一些,但是較不穩定,我就用幾個TF Card交替使用, 後來只留下MoodeAudio,之前一直在書房弄,就覺得要拿出客廳,就要把I2S DAC 弄上,也要考慮SPDIF方
數莓Pi 支持 USB/I2S/SPDIF方式輸出,USB可以直接連到我原有的DAC, 我也想體驗下別的輸出方式,就買了一些模組
I2S 产品详情-少帅音响科技有限公司 (hifiss.com)
SPDIF 沒找到連結

DAC 我換了一台號稱雙ESS9038 Pro 的機器清风DC300旗舰双...-Taobao
首先對比
Pi3B/Pi4B 感覺差不多
USB/I2S ES9023/Coxal/OPT
理論上用光纖可以做到信號接地隔離實際使用中發現Sample rate 上不了96K(這應該是光纖線的問題), Coxal/OPT都是SPDIF信號,本想對比是否會有差異,只好作罷
同一台DAC USB/Coxal 感覺別不大, ES9038 Pro明顯比ES9023較細膩的感覺
為了體驗科技, 我後面DAC又換成 TEAC NT-505SE,用的是AKM4495的DAC , 聲音感覺沒有ESS9038PRO 那麼細膩,跟濃郁的感覺, 但我比較喜歡AKM聲音, 就留了下來
我中間還有用了一台NAD M10 V1(ESS9038), 可以明顯感覺是ESS的聲音,後面就送走了

這就是我目前主要的數播Pi 4B 跟DAC TEAC NT-505SE
補充一下NAD M10 V1 的經驗
剛收到時感覺做工精良, APP介面跟機器介面有一定美感,使用起來也算順暢, 但是不支持有些音樂格式,我用數莓Pi解碼,透過Coxal 輸入到M10補足不足, 聲音跟ES9038 PRO非常相似,我就是不喜歡這種膩膩的感覺


下次更新功放
最近看到很多人再回顧老系統, 我也想把我怎麼踏入音響之路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我家我爸就有聽音響, 先把他的系統貼出
東西都在我爸那, 最近沒回去沒法拍照, 照片都是從網路上摳下的
他還有一台唱盤, 品牌我忘了, 只記得唱頭是ELAC, 唱針是SHURE(被我弄歪了,印象深刻)
Pre-Amp Hardman Kardon citation 11
Power Amp Scott R375(這台是綜合擴大器,把他當後級跟收音機用)
Speaker AR-3a(黑色膠布真醜聲音真的好)

那時我是北市信義路上某高工電子科的, 所以也喜歡學習電子技術跟電路學, 那時對品牌不太了解(後來才知道那些都是好東西)


那時聽的系統不多, 主要是家裡的, 有時去外面聽到別人的系統也覺得普普, 上了電子科要學以致用, 那時也裝了一台ST-106N 主要看他是平衡雙差動,應該比單差動好, 那時我的主要音源是手提收錄音機(那時也學人在音箱塞吸音棉, 聲音感覺好一點,但效率變差了也是Grundig的圖找不到了), 後來功放弄好從我爸那弄來另一對喇叭
Dynaco A-25


就覺得聲音怎弄都不如我爸的, 那時就覺得可能是喇叭的關係, 聲音悶悶的
Power Amp 覺得架構完美,用示波器量1K方波也漂亮,問題應該出在別的地方
我爸有庫存的唱盤, 所以我把唱盤也搬了出來
GRUNDIG PS-3000


看我的系統好像還少了一個東西才能播唱片, 是的沒錯需要RIAA轉換器

RIAA有兩條曲線, 分1K上跟1K下,最簡單方式就是用OPA, 設定兩個回授迴路方式達成
我的第一版很快就完成了, 那時候剛好學習Basic, 就寫了一個程式調整RC參數想達成完美曲線, 不管怎調整都會相互影響誤差較大, 那時主要是關注在電路跟精準度上, 這種結果怎能接受, 後來把我做的給了另一個動手能力差朋友,他覺得比他們家的好聽(那是用料還是很好的,材料都是佑昇買的NE5534, WIMA .....) ,RIAA分頻的在1K, 就可以用兩條曲線結合的方式, 用單一負回授+衰減方式達成,這樣看起來挺美好的,在電腦驗證完美, 其實還有另一問題, 用衰減式的要考慮阻抗匹配, 還要再加一個輸出放大, 以現在來看就是兩個OP就可搞定了, 那時覺得OP不不可能出好聲, 所以自己用電晶體弄了一個小放大器,有完整的差分放大,電壓放大級跟輸出緩衝, 立體聲等於是弄了4個,也許是心理作用, 感覺聲音好了一點, 我爸看我瞎搞他也升級了他的功放,買了Kit,自己做了一台DynaKit的功放(型號我忘了應該一邊有200W),這套系統一直陪著我到畢業,當兵,工作, 除了增加了CD Player 都沒太大改變.

忘記何時喇叭換了 , 聲音比之前更厚實一點,之前都是DIY為主,也研究過我爸機器的Schematic,
覺得很多不夠優秀的地方,比如Pre-Amp都是OTL的方式帶寬會受限,電路又是傳統單端放大不構線性,Power Amp功放輸出級用NPN不是用互補方式NPN+PNP怎會平衡呢,
我不管怎調整都比不過,後來才在別的書本上學習到設計概念.

後來工作後有機會又才開始調整.後面都是往廠機調整

還有一套這個, 喇叭是球形的很酷,空間感特好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