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源線
A80: TcM Golden Signature Plus, C2850: FuruTech DPS-4.1, N-01XD SE: AQ APL-I
訊源線:
1. Siltech 680i XLR 金銀實心雙絞線,
2. Divini S-S12 XLR 多蕊銀線
3. NeoTech NEI-3001 III XLR 銀銅實心雙絞線
=================================
首先說一下個人感覺 680i 與 S-S12 的差異:
在 C2850 相同音量設定下, 680i 比 S-S12 大約 5-10dB, 輸出力道比較強. 我認為 680i 大部分優點, 皆基於充沛力道.
(A) N-01XD SE 接 680i, C2850 接 NEI-3001
680i 對低中高頻是同時加強, 聲音變得更紮實有力. 不會像實心線的毛病, 只偏頗中低頻. 高頻也具延伸性, 但不若 S-S12 那般好.
680i 音色偏中性, 在音場擴大, 樂器定位與形態控制方面比 S-S12 優.
線條感強, 放人聲時, 背景的細微弦琴聲, 依然清晰可聞. 而 S-S12 就稍感模糊.
女音的透明感與音末的餘弦齒音感, 比 S-S12 更上一層樓.
綜合以上幾點, 個人認為 680i 非常適合拿來聽大編制交響樂, 與強調中低頻的音樂.
(B) N-01XD SE 接 S-S12, C2850 接 NEI-3001
S-S12 有贏過 680i 的地方, S-S12 音色比較溫暖甜美, 音末結束力道沒 S-S12 那麼強, 很適合聽銀鈴軟語的女聲(女毒), 如陳潔麗/童麗/王心凌等.
此外某些日本動漫歌曲, 例如 fripSide: only my railgun, 小室哲哉 Globe: Feel Like Dance, 這些節奏強又快, 超高音女聲+電子合成音樂時, 我用 680i 聽個幾分鐘就覺得煩躁, 但 S-S12 可以聽完整張專輯.
(C) N-01XD SE 接 680i+S-S12, C2850 接 NEI-3001
聽了網友 yngwiemore 建議, 搞條 680i+S-S12 合體線來試試, 沒料到竟然意外的搭.
我用手上最難搞的 庫貝利克-德弗札克第九號交響曲《來自新世界》DSD64 版來測試.

庫貝利克-德弗札克之所以難搞是, 動態範圍極大, 而且有些章節要求高低頻快速反應.
加上高音號角喇叭, 低音定音鼓, 所有樂器齊鳴時, 非常難控制.
以前聽到這段時, 非常吵雜混亂, 失去樂器定位感, 像置身在菜市場, 叫賣聲/摩托車聲全混在一起, 很考驗系統的搭配.
上了這條合體線, 感覺有下列改善之處:
1. 節奏感符合我的口味, 680i 節奏速度較快, 剛好用 S-S12 緩和. 免得聽下來一路像在趕火車.
2. 截至目前為止, 展現出系統的最佳音場表現與力量感. 這要感謝 680i.
3. 高音號角喇叭的聲音不會分叉, 線條感清晰, 齊鳴時也能聽到定音鼓聲音.
4. 樂器齊鳴時的定位感明顯提升, 樂器不會突然爆音, 在台上跑來跑去, 乖乖釘在原位上.
5. 拜 S-S12 所賜, 簧片/弦琴聲染上一層黃金溫暖感, 不會像原本的偏冷乾澀感.
不過合體線的阻抗變大, 可看到 A80 輸出瓦數值下降, 需調高 C2850 音量.
===============================================
後來有時間就把 NEI-3001 拆掉, 做下面的測試
(D) N-01XD SE 接 680i, C2850 接 S-S12
對比 (C) 明顯感受到音場長寬縱深擴大, 大型交響樂的定位感/線條感很清楚. 增加廳堂堂音與餘弦, 低音鼓變Q彈, 號角與鼓聲震身體有微麻感.
缺點: 音色溫暖甜度微降, 高音延伸變弱, 極高頻有刺耳感. 後來調小 C2850 GAIN值 18dB->12dB, 調大 A80 GAIN值 -16dB->-3dB. 才改善到可接受程度.
從個人聽感來說, 調整前後級GAIN值, 其目的是盡量保持 N-01XD SE 原始輸出電壓. 壓低 C2850 帶來的放大形變影響, 加大 A80 GAIN值, 以呈現出更多原始輸出的細微音色變化.
(E) N-01XD SE 接 S-S12, C2850 接 680i
對比 (D), 優點:音色變甜適合女聲, 高音延伸變好沒刺耳聲. 缺點:音場長寬縱深縮小, 定位/線條感變模糊.
個人感覺 Siltech 680i XLR 不適合插在後級 A80, 無法改善音場.
平時聽交響樂較多時間, 所以現在是採 (D) 接法. 歡迎網友指正, 或提供經驗以造福菜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