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前輩好,小弟接觸這個領域不久,以經驗來說還是新手,只是個音樂愛好者
因為近期打算開始往被動式喇叭這個領域邁進,雖然有先爬文做了一些功課,但仍覺得自己像個無頭蒼蠅,不知該如何開始,也不想貿然跑去店家打擾,故來請教各位前輩們的建議。
目前平常用電腦、roon搭配Teac UD-701N聽音樂跟日常使用,取向雜食,什麼都聽
不過當時因為預算問題,所以只搭配了Adam的主動式喇叭,但也是用得很開心
擴大機的部分傾向跟UD-701N搭成套的AP-701(感覺比較沒問題?)
喇叭限於空間因素,只能選書架喇叭,而且因為蠻喜歡Adam的氣動式高音,所以爬文後考慮的是Elac vela 403
但這樣的搭配在網路上沒有能參考的資訊,也不知道搭配效果如何?
同時也想請教關於被動喇叭與擴大機的搭配有什麼規則可以參考,還是只能靠經驗呢?
感謝前輩不吝賜教
文內欲搭配AP-701,外型上和UD-701N整體感100%視覺上的確有加分(空間問題好像也解決了),但和Elac vela 403搭配,個人覺得「柔和」「厚度」方面聲音表現會讓人有更多期待;類似喇叭的特性是高音單體效率不錯,但低音單體就沒那麼容易親近,如果這個小尺寸、短音圈、長磁隙的低音沒推好,聲音容易走向高音獨秀,推的好就有相乘效果。總合來說這個要價10W的「改變」CP值如何,只有自己能夠評斷。
以上純係個人看法提供參考。
Pachilla wrote:
UD-701N 內建...(恕刪)
謝謝前輩的建議
當初選擇主動式喇叭,固然有預算考量的因素,但同時也是因為對被動喇叭和擴大機的搭配兩眼一摸黑,在當時沒有更多時間與精力去研究的情況下(工作忙碌),所以選擇可以穩定發揮的主動式喇叭。
而現在工作狀態比較穩定,心癢想升級系統的時候,就開始有了嘗試被動喇叭的想法
正如前輩所說,高階主動式喇叭內部的擴大機都是廠家研究的心血結晶,比自行搭配的自然更容易出好聲;不過就像玩RPG遊戲在迷宮裡遇到岔路的時候,明知道只有一條會通往終點,但還是會想看看另一條路上有什麼風景。
小弟確實也有想說就簡單點,直接往Adam的高階品項去選擇
正因為想法還很發散與不確定,才來尋求版上前輩們的建議
再次感謝前輩花時間分享心得,我會認真參考!
frankl103 wrote:
謝謝前輩的建議
當初選擇主動式喇叭,固然有預算考量的因素,但同時也是因為對被動喇叭和擴大機的搭配兩眼一摸黑,在當時沒有更多時間與精力去研究的情況下(工作忙碌),所以選擇可以穩定發揮的主動式喇叭。
而現在工作狀態比較穩定,心癢想升級系統的時候,就開始有了嘗試被動喇叭的想法
正如前輩所說,高階主動式喇叭內部的擴大機都是廠家研究的心血結晶,比自行搭配的自然更容易出好聲;不過就像玩RPG遊戲在迷宮裡遇到岔路的時候,明知道只有一條會通往終點,但還是會想看看另一條路上有什麼風景。
除了高階主動式喇叭內部的擴大機都是廠家研究的心血結晶這個原因以外,另外一個重點就是被動式喇叭都是內建 "被動式" 分音,被動式分音器本身就是一個訊號衰退設備,因此任何擴大機訊號被被動式分音器 "衰退/阻擋/過濾後" 絕對是效果打折的,這也就是高階 (A.K.A. 難推) 的被動式喇叭在低音量往往發揮不好的原因, 除非購入吃電怪獸等級的後擴大機........
高階主動式喇叭訊號是透過 "主動分音器" 個別將高音及低音訊號完美切割,修正相位及時差後再分別輸入獨立的擴大機單獨 "直接" 驅動單體 (高音單體一個專門搭配好的擴大機,低音單體一個專門搭配好的擴大機),所以沒有訊號被衰退打折的問題,任何音量下的表現都很穩定。
frankl103 wrote:
小弟確實也有想說就簡單點,直接往Adam的高階品項去選擇
正因為想法還很發散與不確定,才來尋求版上前輩們的建議
再次感謝前輩花時間分享心得,我會認真參考!
不客氣, 如果有時間可以參考小弟 被擴大機玩的經驗 跟後來 舉白旗的經驗
另外替政府預先感謝您未來對台灣 GDP 的貢獻

lingo1388 wrote:
請問Adam的主動式...(恕刪)
謝謝前輩的建議
小弟的Adam是T5V,當時是在店家試聽比較後,覺得比較偏好這個聲音走向,進而認識到它是比較少喇叭在使用的氣動高音單體,確實跟使用其他高音單體的喇叭有明顯的差異感。
感謝前輩提供了這個喇叭搭配可能的聲音走向(柔和、厚度),低音可能不好推,讓小弟能有一些頭緒。
而前輩提到“擴大機會是關鍵”,擴大機AP-701在設計上看起來沒有可以調整的設計(增益或音量),意思是要推的好的話,要利用線材、電源或喇叭的空間調整來達成目標嗎?
另外Pachilla前輩回覆的內容也是我糾結的點,如果只是升級到高階Adam的A7V或S2V,在5~10萬左右就能解決,但如果走目前預想的搭配方案,大約需要20萬,這2倍以上的差距也令人煩惱。
而這也延伸出了另一個問題,因為Adam的喇叭內建有DSP,所以類比訊號進到喇叭後還會再經過一次AD、DA的轉換,跟使用被動式喇叭的做法比起來,不知是否削弱了前端DAC對聲音的影響?
再次感謝前輩花時間分享心得,我會認真參考
frankl103 wrote:
而前輩提到“擴大機會是關鍵”,擴大機AP-701在設計上看起來沒有可以調整的設計(增益或音量),意思是要推的好的話,要利用線材、電源或喇叭的空間調整來達成目標嗎?
AP-701 是純後級,音量控制是靠前級, UD-701N 本身就是類比音控前級,所以搭配上是沒有問題的。 而且 UD-701N 還可以搭配 2 台 AP-701 做 Bi-AMP, 高音跟低音分各別用一台 AP-701 驅動, 推力跟音質還會提升,但是因為擴大機輸出還會被被動式分音器 "衰退" 所以不會完全跟主動式喇叭的效果一樣。
frankl103 wrote:
另外Pachilla前輩回覆的內容也是我糾結的點,如果只是升級到高階Adam的A7V或S2V,在5~10萬左右就能解決,但如果走目前預想的搭配方案,大約需要20萬,這2倍以上的差距也令人煩惱。
而這也延伸出了另一個問題,因為Adam的喇叭內建有DSP,所以類比訊號進到喇叭後還會再經過一次AD、DA的轉換,跟使用被動式喇叭的做法比起來,不知是否削弱了前端DAC對聲音的影響?
再次感謝前輩花時間分享心得,我會認真參考
真正高階的 Hi-Fi 主動喇叭是沒有 DSP 的,我之前推薦的 ATC 跟 PMC 型號都是純類比輸入的 "笨" 主動式喇叭,給什麼訊號就唱什麼聲音,跟照妖鏡一樣;所以訊源的品質很重要,我現在很多以前常聽的 CD 現在都聽不下去 (錄音太爛),但是製作精良的 CD 就不同世界了.....至於串流....例如 KKBOX HI-Res 跟 Qobuz..... 至少在我的照妖鏡系統上聽跟我自己用 CD 透過 PC 轉的 WAVE 檔比 (把 UD-701N 當 DAC) 還是差了不少.......
frankl103 wrote:
擴大機AP-701在設計上看起來沒有可以調整的設計(增益或音量),意思是要推的好的話,要利用線材、電源或喇叭的空間調整來達成目標
擴大機-喇叭的關係絕對不在「可調整的設計(增益或音量)」,或「利用線材、電源或喇叭的空間調整」,而是要有足夠(相對於喇叭)的功率(電流、電壓)和控制力…及特性搭配,綜合就是「聲音表現」,一曲鋼琴曲(小提琴或人聲…)在不同音響系統上,可能有輕快、有厚實、或有鬆軟…等等不同聽感,確定喜歡聲音走向,其他都是多餘的考量。
也就是說「音響」要花錢,為的是要獲得更真、更好、更美的聲音,亦即大家口中的「升級」(每個人認知不同、定義也不一樣),但如果只是「維持現狀」那幹嘛再花錢?等那天覺得「有待改善」要升級時再花錢,是不是比較合理,也有明確目標?
所以,建議目前暫且蓄積資源,多聽音樂、多串門子比較不同組合,培養「升級」能量。
Pachilla wrote:
除了高階主動式喇叭內部的擴大機都是廠家研究的心血結晶這個原因以外,另外一個重點就是被動式喇叭都是內建 "被動式" 分音,被動式分音器本身就是一個訊號衰退設備,因此任何擴大機訊號被被動式分音器 "衰退/阻擋/過濾後" 絕對是效果打折的,這也就是高階 (A.K.A. 難推) 的被動式喇叭在低音量往往發揮不好的原因, 除非購入吃電怪獸等級的後擴大機........
高階主動式喇叭訊號是透過 "主動分音器" 個別將高音及低音訊號完美切割,修正相位及時差後再分別輸入獨立的擴大機單獨 "直接" 驅動單體 (高音單體一個專門搭配好的擴大機,低音單體一個專門搭配好的擴大機),所以沒有訊號被衰退打折的問題,任何音量下的表現都很穩定。
AP-701 是純後級,音量控制是靠前級, UD-701N 本身就是類比音控前級,所以搭配上是沒有問題的。 而且 AP-701 還可以搭配 2 台 AP-701 做 Bi-AMP, 高音跟低音分各別用一台 AP-701 驅動, 推力跟音質還會提升,但是因為擴大機輸出還會被被動式分音器 "衰退" 所以不會完全跟主動式喇叭的效果一樣。
原來還有這樣的考究,我有看到主動式喇叭的規格裡面高音跟低音是分為兩個擴大機,但沒深入思考到這還關係到分音、相位及時差的關聯,受教了。
如果要解決被動分音的缺點,是否是用Bi-amp的方式接Bi-wire的喇叭?
(預算大爆炸的做法

Pachilla wrote:
真正高階的 Hi-Fi 主動喇叭是沒有 DSP 的,我之前推薦的 ATC 跟 PMC 型號都是純類比輸入的 "笨" 主動式喇叭,給什麼訊號就唱什麼聲音,跟照妖鏡一樣;所以訊源的品質很重要,我現在很多以前常聽的 CD 現在都聽不下去 (錄音太爛),但是製作精良的 CD 就不同世界了.....至於串流....例如 KKBOX HI-Res 跟 Qobuz..... 至少在我的照妖鏡系統上聽跟我自己用 CD 透過 PC 轉的 WAVE 檔比 (把 UD-701N 當 DAC) 還是差了不少.......
我其實也比較希望不要過DSP,畢竟也聽過多個香爐多個鬼的說法,如果到時候換高階Adam之後,結果聲音不如預期的話,就很難確定到底是喇叭的問題還是DSP的問題。
可能是解析度不夠的關係,我自己感覺從CD轉出的檔案跟KKBOX Hi-Res聽起來差距不大,就是不知道解析度不夠的是系統還是我的耳朵


Pachilla wrote:
不客氣, 如果有時間可以參考小弟 被擴大機玩的經驗 跟後來 舉白旗的經驗
另外替政府預先感謝您未來對台灣 GDP 的貢獻 ^++^
剛才拜讀了這兩篇辛苦歷程,有被震撼到,前輩真是毅力十足。
我可能還是會嘗試去試聽AP701+ELAC VELA 403的組合,但如果不如預期的話,就會重新思考我想要的聲音到底是怎麼樣的,而不是拘泥於被動或主動喇叭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