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IK Multimedia 的 iLoud MTM MKII 超近場主動式監聽喇叭

【聲明】以下分享皆屬個人主觀且非專業的角度,像是外觀造型或是聆聽感等等;因此,若您有不同見解皆予以尊重,請理性發言勿以惡言相向。

非專業的開箱,如有專業名詞或意義上敘述錯誤,煩請海涵並指正,謝謝。

今天開箱的主角是IK Multimedia的iLoud MTM MKII超近場主動式監聽喇叭。
【開箱】IK Multimedia 的 iLoud MTM MKII 超近場主動式監聽喇叭

規格簡述如下:
  • 2音路/3單體:2只3.5吋中低音單體,1只一吋高音單體
  • 聲學設計:DSP 調教之低音反射(背孔)
  • 擴大器類型:高效率 D 類
  • 中低音功率:70 W RMS
  • 高音功率:30 W RMS
  • 頻率響應:48 Hz 至 28 kHz ± 2 dB
  • 全DSP控制
  • 總延遲 (TOF):2.44 毫秒
  • 連接器:1 個組合 XLR-1/4" TRS 平衡輸入;1/8" TS ARC 麥克風輸入、1 個 USB B 型、交流電源插座
  • 電源需求:90 至 240 VAC,50 或 60 Hz,最大功耗 120 W
資料來源:https://www.ikmultimedia.com/products/iloudmtm/index.php?p=specs

MTM MKII是今年六月在官網上看到推出,距離第一代發表相隔了約五年(2019)。

從網路上是看到有鄉民/網友針對iLoud MTM外觀的評價是說很醜,覺得同價位中應有其他更多更好的選擇。我自己是覺得很醜到不至於,但平躺放置的時候,我就會聯想到電影瓦力(Wall-E) 主角的那顆腦袋。

至於說類似價格上是否有其他更適合的產品,我相信一定有的,就依自己需求多探訪及比較就是了。

與第一代MTM比差異很大嗎? 就網路上看到的資訊來整理,我將差異列在下面供各位參考:
  1. 高低頻延伸更佳一點:48Hz 至 28KHz (+/- 2dB) [舊款:50Hz 至 24KHz];
  2. 中低音單體材質不同:Composite cellulose fiber [舊款:Polypropylene];
  3. 高音/中低音單體分頻點:2.8KHz [舊款:3.1KHz];
  4. 音(聲)壓SPL:新款比舊款高了2dB;
  5. MTM MKII取消每一喇叭就附一支ARC (Advanced Room Correction) 麥克風的銷售包裝,改以買一對(兩只)喇叭才附一支ARC麥克風或買11只喇叭附一支ARC麥克風的包裝銷售,單買一只喇叭是不附ARC麥克風的;
  6. 內建的DSP升級為96kHz 取樣頻率 [舊款:48kHz]。(這資訊我在官網上一直沒找到,反而是在其他介紹該產品的網站中有提及)
【開箱】IK Multimedia 的 iLoud MTM MKII 超近場主動式監聽喇叭

選擇IK Multimedia MTM MKII,對我而言,除了體積小好安放、兼顧低頻下潛較多一些之外,就是多了一支ARC麥克風能讓我在家裡自行執行DRC (Digital Room Correction,數位空間校正),並讓X-Monitor軟體去處理數據收集後該如何校正的演算法運作,調整後的參數設定會回寫進喇叭中。
【開箱】IK Multimedia 的 iLoud MTM MKII 超近場主動式監聽喇叭

如果各位上網查,會發現第一代MTM正減價促銷(出清)中,至於減價的幅度,每個區域多少有不同,國外的網購站上曾看到有接近半價在促銷的。

安裝注意:
  1. 低價的DAC或前級輸出或許都不會有XLR平衡輸出提供,電腦聲音輸出更不太可能有;我是從筆電上透過USB外接DAC後,透過3.5mm TRS (公) 轉左右聲道的XLR (公) 接頭的轉接線,再接上喇叭。因是歐洲公司的產品,我是預設喇叭上的XLR接腳標準應採歐規的接法(第二腳為正訊號),買線前我是有先確認買的3.5mm TRS 轉雙XLR的訊號線其訊號輸出都是在XLR的第二接腳上。
  2. 由於靠線材將非平衡轉平衡,進入喇叭的訊號即使是XLR接口也是非平衡訊號,音量應比實際真的平衡訊號輸入要低一點,音質上應該也會差一些。
  3. 唯當產品於官網上註冊之後,X-Monitor軟體才提供下載。但不使用X-Monitor一樣能聽音樂;也可藉由背板的按鈕來調整高、中、低音的音量或是三種預設的調教喇叭輸出。
【開箱】IK Multimedia 的 iLoud MTM MKII 超近場主動式監聽喇叭
(註:以上圖片取自IK Multimedia官網)

若沒有XLR輸出,以用電腦播放音樂為例,最基本需要額外花費的是加買一條 3.5mm TRS (公) 轉 雙XLR (公) 的Y型線 (XLR第二腳是主訊號),或 也可以選擇買一條3.5mm TRS (公) 轉雙 RCA (公) + 兩只 RCA (母) 轉XLR (公)接頭。
USB DAC及TRS 輸出
【開箱】IK Multimedia 的 iLoud MTM MKII 超近場主動式監聽喇叭
左右聲道XLR
【開箱】IK Multimedia 的 iLoud MTM MKII 超近場主動式監聽喇叭


擺放:
  • 左、右喇叭相隔約120公分,喇叭距離我耳朵位置約85-100公分 (沒有正三角);
  • 一邊的喇叭後方是開放書櫃,側方距離衣櫃門約2米,另一喇叭後方則是沒有門的半高置物櫃,側方距離窗戶約一米不到,是一個很挑戰的聆聽空間;
  • 而喇叭的高度其實是略低於我耳朵位置約9-10公分的 (沒有齊平)。
左喇叭
【開箱】IK Multimedia 的 iLoud MTM MKII 超近場主動式監聽喇叭
右喇叭
【開箱】IK Multimedia 的 iLoud MTM MKII 超近場主動式監聽喇叭


X-Monitor & 空間校正:
基本上就是開啟X-Monitor軟體、將附贈的USB線接上喇叭及電腦上(兩個喇叭全接,電腦端需有兩個USB type-A接口可插)、ARC麥克風接上要校正的其中一個喇叭,然後將麥克風至於聆聽位置,X-Monitor會以左右耳朵前、後距離共四個點的四次取樣資訊為依據來做校正,左、右聲道喇叭共執行八次取樣。
第一次校正
【開箱】IK Multimedia 的 iLoud MTM MKII 超近場主動式監聽喇叭
第二次校正
【開箱】IK Multimedia 的 iLoud MTM MKII 超近場主動式監聽喇叭


當然,不用ARC麥克風校正,X-Monitor也有一些預設環境的選項可供設定調整喇叭:
【開箱】IK Multimedia 的 iLoud MTM MKII 超近場主動式監聽喇叭

聽感:(與現有主動降噪耳機比)
  1. 音場寬度:音場左右明顯拉開,聲音的位置、或樂器的位置能分離及分辨的蠻明顯的;而某些音樂中,會發現不同樂器位置在不同高低位置的分別。以Sennheiser HD 800 - Klang Von Meisterhand試聽碟中有一首 “No Sanctuary Here” (Christopher Paul Jones) 為例,和聲在左右兩側喇叭發聲的位置,而男主唱的聲音卻是在中央我耳朵高度發出。主唱人聲離我的距離感覺像是1-2米左右的感覺。很好聽的一首歌。
  2. 音場深度:這點我不是很能正確來形容,因無其他更好音響聆聽的經驗做為比較基準。
  3. 音樂明顯的較清晰不糊,較不會拖泥帶水(收放快)的感覺;像是很多樂器同時演奏的交響曲之類的,或是像是重低音跟音壓瞬態響應大的炮聲(例如:1812序曲),之前用耳機聽1812,砲聲那一段會覺得整個偏糊的而且很無力的感覺(耳放太爛了),而在MTM MKII上就有明顯改善,但畢竟是小單體,低頻能下潛的有限,所以能感受到MKII有明顯較好的暫態控制力,但低頻就只能到48Hz (+/-2dB) (聽說透過ARC優化過的能達 40Hz (-3dB),但MKII的說明書未具體載明,第一代的有提及)。
  4. 聲音走向比較中性,相對於耳機偏厚濃郁一些的聽感來比的話。
  5. ARC校正後的喇叭,耳朵長時間聆聽播放的音樂是還蠻舒服的,高中低音算蠻均衡。

優點:
  1. 提供ARC麥克風,可以較簡單的操作來執行空間校正;
  2. ARC校準後具出色的聲音重現能力;
  3. 3.5吋中低單體卻能表現出5吋(甚至6.5吋)中低單體的低頻下潛能力;
  4. 音箱小巧,垂直或水平擺放皆宜、配件完整。
缺點:
  1. USB線連接喇叭(背板type-B)至筆電(type-A)後,會有明顯底噪聲持續灌進喇叭,而且外接硬碟在讀取時從喇叭端也聽得到在作動的雜音。[暫解法]:只能每次X-Monitor軟體調整完喇叭後,就拔掉USB線;但對於需要藉由X-Monitor來模擬其他種類喇叭音樂輸出差異的人來說,就非常不方便及造成困擾。我查Youtube上國外評論員似乎沒有人提到這個問題,反倒是在銷售網站上的購買評價中有人提及相同狀況;
  2. 無待機省電模式。這點很可惜,不用的時候居然不能轉為待機省電模式,都2024年了耶
  3. 就台面上規格相比之下與第一代的差異似乎不是很明顯 (除了DSP取樣頻率的倍數升級外),但我沒實際A/B測試比較無法下定論,就以現在第一代出清促銷價格的角度來說,似乎第一代的性價比較高。

以上是iLoud MTM MKII安裝及正式開機後相處了約10天的心得分享,感謝各位耐心看完。
2024-07-20 0:04 發佈
iLoud MM我接一條43131的小尾巴,底躁真消失不見了~~
薩摩耶
薩摩耶 樓主

純粹接小尾巴或其他DAC,由DAC輸出音訊給喇叭基本上不會有雜音;是喇叭本身又同時可藉由USB線與電腦連接,然後X-Monitor就能對喇叭進行韌體更新或空間校正,雜訊是從那條USB連線傳進喇叭的。

2024-07-20 13:18
ovonel

原來此[笑]~~

2024-07-20 15:06
薩摩耶 wrote:
【聲明】以下分享皆屬...(恕刪)

請問在哪裡買的呢?
台灣公司貨6/20下訂,
到現在還沒消息
薩摩耶
薩摩耶 樓主

太棒了!! 請問是接了USB隔離器的關係嗎? USB隔離器是哪款的呢?

2024-12-18 22:03
ouchwe

沒有用USB隔離器,直接接在USB HUB上使用,完全沒有任何雜訊,我覺得可能是RAC轉XLR的關係

2024-12-19 8: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