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決心要升級B&W 802 D4,本來想省錢先用Mclntosh 275和Altair G2.1 各一台頂著,等集氣後在補後級和前級。但很擔心一台MC 275,沒辦法有很好的低頻動態表現, 方案:
1)再補一台MC 275 (第六代)用 Mono-Mono 左右各推802 D4,理論上都是MC 專用Mono 模式應該不會有左右聲道不平衡的議題? 但也擔心這樣瓦數還是不夠?真空管推低頻反應還是慢?
2)買一台MC462 (或MC 312) 用Bi amp 專心推左右聲道低頻,左右高音由原本MC 275負責。 但也說法是音色會有落差?管機跟晶體會更明顯?但也有說法是真空管推高音比較好聽。
希望板上有經驗的神人、大大可以給予指導&建議,方案二有點心動,理論上高音可以更優美,低音妤刃有餘。但花費就更多了⋯⋯
G2.1 RCA 接一台真空管後級,XLR接晶體後級,會不會也有影響?畢竟不同類型輸出⋯
樓主如果用450W的MC462 恐怕跟MC275的75W來搭會太過了 就算MC275的GAIN開到底也有可能無法調出最適搭的聲音 但是這只是猜測 如果樓主願意搬MC275到店家試著搭MC462聽看看 可能會試出好結果也不一定
再不然 或許最後可試著使用2部MC275 mono mono 各用來推左右中高音 以及用一部MC462來推低音 應該可解決出力不搭的問題 但是預算就要再拉高一下了
yen_andy wrote:
Altair G2.1
你這個問題看起來雖是環環相扣,但還是有讓你去選擇的注意點, 我就不按照順序說
1.首先你的不平衡到底指的是左右音壓的差異,還是發音時間的不同步,這兩者就單純訊源、前後級產品的設計精確度問題而已, 與你選哪一家、哪一型都無關,愛她就要包容她對吧。
2. 出力的問題夠不夠先不講,因為這個豐儉由人最好解決,要不你就開小聲一點是一樣的好。
3. 首先你第一點方案使用 mono-mono 的好處有兩個,針對一個喇叭,低音L的負載我們假定1單位的權重,高音H/M的負載
就假定0.5單位,這樣你的機器針對一個喇叭只要負載1.5單位。
但是如果你換成第二種方式,想當然爾其中一台機器只要負載1單位,但是另外一台就要負載2單位,
這就單純不患寡而患不均,當然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就是那我可以大小配省預算呢,不過這扯到下面我講的第一方案另一個好處(也就是第二方案大家常犯的誤失)
前級訊號duplicate的問題 : 正常來說275有這個mono功能,那就假定她這件事情有幫你顧好了。
如果你要採第二方案,端看你的訊源或前級對於你的需求
1. 那你是要用 RCA / BAL 去同步餵兩台機器嗎???
2. 還是去搞個一分二的訊號線解決???
這兩種做法都是不恰當的,尤其你又擔心你的(不平衡問題)
所以duplicate功能出現在一些前級或後級上面是很貼心的功能(假設他是真正的duplicate)
==================================================
最後就是你說的管晶混搭問題(音色或是單體同步性),這個請MC用戶跟你說,我就不造次了。
(管機也跟黑膠一樣,每開機一次就是不同的體驗.......)
ps. MC專用mono模式,是指類似於BTL協同而非LR出力各自獨立嗎?
yen_andy wrote:
…..大大推薦爆預算的方案更是令人訝異…..(恕刪)
樓主也或許不用一步到位 但保留未來管晶雙後的彈性 先採樓主的第一方案 用兩部MC275推 等未來預算到位 再加上第二方案補一部MC462 ㄧ前一後完成雙方案 達到最後管晶雙後(或可稱為管晶三後


「Mono-Mono」“配對”要求嚴格,如Stereo機以各種(如橋接)方式轉換,比較難達到在一定的誤差值內(但不排除有製作嚴謹的廠商),故聽感上,兩部同廠機型後級Bi-Wire各推高低端會比Mono各推左右聲道的接法,聲音表現音樂性較佳。
應用上後級管機接高端、晶體接低端的確是比較適切的連接方式,兩機輸出差可以藉前級“平衡、單端”輸出大小試著調整,只是Altair G2.1的XLR(4.5Vrms 阻抗10ohm)RCA(4.5Vrms 阻抗50ohm)兩種能同時輸出?又效果是否有如預期?就必須實際操作。
須知現在的音響系統器材對聲音的影響是:喇叭〉擴大機〉訊源,如考慮「音色」正是「前級」存在的理由之一;在固定預算的傳統「大三件」架構下,當然是“前級〉訊源”這是無庸置疑的,所以,時間如果可以重來,會購買同廠前級+簡單數位訊源,畢竟「固本培元」才是好聲的基礎。
市售器材聲音表現,有管機像晶體,也有晶體像管機,無須太多迷思,達到相當等級,重點應該放在「特色」(如聲音…)表現的選擇,而不是只有補料有多少或用什麼晶片。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