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TZ Summilux 50mm 1.4 (1964 生產量1000顆)
這個鏡頭入手大約半年,因為一直都很忙,所以也沒有特別拿出來使用,最近去香港出差在老相機店赫然發現同樣的鏡頭,而且價格是~~~

這個價錢是港幣喔

上面這張是SONY A7III + LEICA 70-210mm f4 拍攝
後面分享的所有照片,都是jpg直出,沒有做過任何的調整修圖
色溫:自動,M模式
SONY A7III + LEITZ SUMMILUX 50mm 1.4
回歸主題,我最近愛上大單體的喇叭(10吋以上),但是現在有生產大單體的廠商真的不多,JBL, Tannoy, Revival,如果還有,也歡迎大家給我建議
記得有一年音響展的時候在「管迷精品真空管音響」展示間,聽到真空管綜合擴大機推動Tannoy某款大單體喇叭的聲音,一直讓我印象深刻,所以這次就特別聯繫了老闆,想要再過去聽聽看
管迷的展示間在樹林,老闆還怕我過去的時候沒有車位,還特別安排了停車位可以停車。

其實在我的印象裡大單體的喇叭,不是特別好聽就是特別難聽
好聽的是:音域真的很廣,尤其是低音部分,很平順的向下延伸,不用大音量就有滿滿的低音。也不是透過外接重低音有一點格格不入的感覺
難聽的是:有的大單體音箱聽起就特別的鬆軟無力,可能是因為單體大,會比較難完美的被推動,因此,就更加考驗擴大機的功力了。
在音響展時,就發現管迷擴大機的功力還不錯,但是由於時間久遠,也不太記得什麼型號,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是這次現場的器材及擺設:

訊源:數位串流Macbook Air
DAC :TFA AD-2 Platinum 白金頂級版
擴大機 :TFA 溫莎 Windsor 150 Gold Plus
喇叭:Tannoy Arden
線材:Mundorf 金銀銅合金導體,管迷製作 喇叭線、電源線、訊號線

到了現場老闆二話不說直接把平板交給我說,告訴我想聽什麼音樂自己挑,哈哈,於是就不客氣的開始播放我平常熟悉的幾個錄音版本:
Chie Ayado(綾戶智繪)的To You專輯,To You專輯是日本爵士天后最暢銷的鉅作之一,厲害的唱功,加上悅耳動聽的旋律,我覺得是很好的人聲測試片,Tannoy Arden的15吋同軸單體,透過Windsor 150 Gold Plus的推動,展現出來的緊實感一度以為是在聽一般6吋單體的落地喇叭,但是低頻卻有著豐富的下沉度,這就是15吋大單體厲害的地方~~
PS. 之前在另一家店,聽過Tannoy Cheviot(12吋)配上大輸出的晶體擴大機,價格也不低,當時很失望,覺得太鬆軟(不是我的菜),這次來管迷一開始也覺得Arden(15吋)的表現會不會更鬆軟,那就太慘了~結果在Windsor 150 Gold Plus擴大機的推動下,竟然讓15吋的大傢伙服服貼貼喔
接下來是Paganini: Diabolus in Musica,Accardo演奏,雖然小提琴協奏曲的低頻並不是太多,但是透過Tannoy的同軸單體及15吋的寬廣音域,充分表現出整個樂團的深度,但是我喜歡的小提琴音色卻好像有點鬆軟。
後來又換了多張專輯,整體聽下來音樂感規模宏偉寬大,一點都不侷限,想必溫莎 Windsor 150 Gold Plus和AD-2 Platinum 白金頂級版DAC,絕對有不可忽視的功勞,畢竟是15吋的大單體,還是有些音樂會覺得太鬆軟了,不過最後老闆換了一對整流管,讓整個音質又有了完全的不同展現,這真的讓我眼睛一亮,似乎有好玩的玩具,可以透過更換真空管,來玩出自己喜歡的音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