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聲道(KEF LSX II + M&K V10+)的REW調整心得

因為想知道自己設備跟空間的極限,看了很多REW的相關文章與官方使用手冊,手癢買了miniDSP UMIK-1麥克風來玩,不過說實在這個玩具真的不是很好玩,連續試了好幾天也只能說調整到相對不錯的狀態,花很多時間還不敢說已經調到最佳設定,音響真的是很複雜的東西,所以分享一些歷程供未來也想調整自己音響的朋友參考。

首先說一些個人結論(非專業言論有誤歡迎討論):
  1. 盡量搭配設備上DSP的功能調整,畢竟REW的EQ輸出也只能給PC套用
  2. 每種設定的量測要多錄幾次觀察,尤其是需要對齊Impulse或觀察RT60的情況,就算相同設定每次量測都會有偏差,有些項目有時偏差會特別大
  3. 麥克風只是一個點,與實際人耳還是不一樣,量測位置不要差太多就好
  4. 設備的擺位、Gain值、延遲設定都會影響到與其他設備的相位關係,融合後都會產生變化,相位對齊是一件蠻抽象的事
  5. 相位調整會影響到主聲道與重低音的銜接聽感,也會影響到各頻段融合的響應
  6. 高通/低通分頻點設定視設備或設定方式不同,響應可能會有不同的變化,有可能跟想像中的不一樣,最好可以釐清自己需求或系統規格優先將分頻點設定好,否則到相位調整後再改分頻點可能會發現完全不同的響應結果
  7. 重低音的擺位網路上有很多說法,實驗後發現小區域內位移影響不大,而小區域內的朝向或是否貼牆擺,都還是要實際量測才會知道,理論說法不一定適用各種情境
  8. 無論調整多久都還是要回到耳朵確認,稍微換個位子走走聽聽,只要聽起來覺得怪怪那蠻大機率是設定有什麼問題,響應的波形很漂亮不一定符合實際聽感也不一定是最佳解

個人從拿到音響開始的調整流程分幾個階段
環境調整
一切先從環境的影響說起:
客廳主聲道
2.1聲道(KEF LSX II + M&K V10+)的REW調整心得
重低音
2.1聲道(KEF LSX II + M&K V10+)的REW調整心得
重低音空間
2.1聲道(KEF LSX II + M&K V10+)的REW調整心得

由於客廳格局問題寬度有限,因此只選擇了小型的主動式喇叭塞在電視兩側,重低音的擺放位置也只能在沙發旁的小邊桌區域打轉。起初左側是白牆,在先拿到主聲道聽了一兩週後,發現當我人在沙發上橫向位移時,會聽到音樂的聲音明顯以固定的間隔大小聲變化,這個現象後來研究應該是稱為梳狀濾波效應,是兩個相同的聲波延時疊加造成的相位抵銷,因為我遇到的變化是橫向,因此推測是側牆反射左聲道造成,畢竟我的左聲道就貼著牆放,所以在網路上買了幾組專用的吸音板貼在牆上,這個現象就幾乎消失了。這種問題是純粹的空間聲學引起,在擺位有限的情況並沒有辦法透過任何設備或軟體的調整來解決,也沒有辦法透過REW單點量測發現。

另外,用一支麥克風的單點量測也看不出所謂音場或結像這種經過雙耳由人類大腦解析形成的聽感,REW僅能輔助擺位不能測出最佳位置,因此在拿到音響後不需要急著進行REW調整,最好先細細品味一陣子,一邊試試各種擺位,去了解在自己的環境中不同擺位有什麼不同的特性,先用感覺調到最好的擺位。

認識REW與量測工具
REW官方手冊-中文版
使用工具前我們先需要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是要藉由量測來調整擺位,或是要調整設備的設定,或是要產生EQ來調整聲音。REW官方有提供使用手冊,這不只單純是介紹REW的功能,裡面從一些聲學的基礎概念跟名詞都有蠻詳細的介紹,也有各種REW量測結果的案例判讀分析說明。

網路上有些REW的文章簡單的說明了如何使用REW量測與建立EQ調整檔,但其中沒有說到的是如官方手冊中提到非最小相位區的問題,需要藉由過量群延時圖來判斷哪些頻段的問題是無法透過EQ來處理的,很多必要知識最好先自行了解再開始使用。

而使用REW量測需要用到專用麥克風,一般麥克風收音的頻率響應以人聲為主而且沒有經過校正,沒辦法用來測量,因此我買了最常見的miniDSP UMIK-1。

音響特性解析調整 KEF LSX II
一開始為了搭配電視使用其實是想買Soundbar,不過試聽了非常多Soundbar後認為只有Ambeo Max的音質可以接受,經友人推薦去試聽LSX II後馬上決定買了,這對喇叭在百貨公司架上開放空間推出的動態跟聲音質量讓我很驚豔。

LSX II在家使用一陣子後,除了覺得高音較弱用KEF connect將高音Gain拉高外,漸漸覺得好像音量都必須開到一個程度,否則人聲的動態都出不來,好像被什麼雜音蓋住,說除濕機好像也沒那麼吵...,懷疑是單體面積不夠但又覺得沒道理,所以開始想要找原因而研究REW,經過測量發現在我的環境下,LSX II在300Hz以下的響應非常突出,在我的另一篇共振問題的文章經版友V大建議,我設定了KEF connect的桌面模式與壁掛模式交叉量測,得到了下圖的結果:
2.1聲道(KEF LSX II + M&K V10+)的REW調整心得
這組結果低音的部分有搭配重低音分頻點為80Hz,量測的音量均值調整在75dB,圖中可以看到紅線原始的響應在85Hz到270Hz這段比量測均值高了非常多,黃線的壁掛模式可以將整段的低頻區域向下調整,綠線桌面模式調整的範圍除了整段低頻外又在140Hz到300Hz這段加強,紫線是兩個模式都打開的結果。

由於在REW試玩EQ filter時總是整個低頻段都需要往下壓,而將整段低頻壓平的結果正是解決了前面提到人聲中頻後退問題,在壓下低頻後整個人聲穿透力都變好,變得又亮又透,這才是LSX II應該有的表現! 而由於REW的EQ只能在PC套用,希望看電視時也能壓下低頻只能藉KEF connect的壁掛模式透過內建的DSP調整,最終我在壁掛模式設定-8dB,讓整個頻率響應看起來接近平直,下圖是套用後的全頻段1/12平滑響應圖:
2.1聲道(KEF LSX II + M&K V10+)的REW調整心得
確定了主聲道在DSP的調整與大致擺位後,就是藉REW輔助微調擺位達到最平整的響應,這部分需要左右聲道分開量測與調整,由與我的左右聲道擺放環境差非常多,量測出來的結果自然也差非常多,下圖是左右聲道分開量測的響應圖,圖中範圍是20Hz~1000Hz左右:
2.1聲道(KEF LSX II + M&K V10+)的REW調整心得
在沒有平滑的情況可以看到左紅右綠兩聲道的響應表現差距非常大,從暗黃色的雙聲道響應並沒有辦法察覺並做出微調,只能分別對左右聲道在能擺放的範圍小區域移動或轉角反覆量測,我的想法是盡量減少凹陷處的深度或是寬頻段的凹陷,這些凹陷猜測大多是因為周遭反射造成的相位抵銷,能做的就是各聲道盡量不要讓太多地方出現完全反向的大幅抵銷,沒有辦法完全避免。

音響特性解析調整 M&K V10+
當初只是因為在某音響店聽了Ambeo Max搭配這顆重低音覺得好像很厲害,心中就以這顆為優先考量了。 後來另一間店店員也推薦M&K的重低音比其它如當時也考慮的KEF KC62有可玩性,其實主要就差在相位有無段0~180度的調整,然而用了才知道這點真的蠻重要。

此外,V10+實際搭配起來跟LSX II蠻合的,雖然看電影量感比較少整片空氣迴盪的感覺,但速度真的快聽音樂完全不拖泥帶水,樂器如Bass撥弦的細節清晰耐聽且打擊也Q彈有勁,力道相較試聽過包含M&K V8的8吋產品明顯有感許多,非常合宜的補足了LSX II的低頻下潛感受,聽感上我很滿意這顆重低音。

由於我的主聲道與重低音都是主動式,是直接透過主聲道RCA輸出給重低音,重低音接收的訊號都是透過LSX II的DSP處理後輸出,所以重低音的訊號也可以在KEF connect前置調整,介面如下圖:
2.1聲道(KEF LSX II + M&K V10+)的REW調整心得
這邊可以設定的項目有:
  • 高通頻率範圍是50~120Hz以限制主聲道播放的最低音頻
  • 低通頻率用來限制重低音收到訊號的音頻上限
  • 重低音增益可以從訊號端增加音量
  • 重低音極性是從訊號端反轉相位,令我感到不解的是這跟重低音上的相位旋鈕直接轉180度結果不同,不知道是不是時間延遲的差異

照理說重低音應該如同前面左右聲道分別調整一樣獨立量測重低音的訊號,但尷尬的是必須透過KEF connect控制,而無論我如何設定高通頻率,主聲道似乎多少都還是會在設定的頻率以下有發聲,雖然強度應該是明顯有減弱,但我無法取得純粹只有重低音的響應圖,所以我只能把高低通頻率都設定在共同最高的120Hz,來觀察120Hz以下的響應變化,首先我將麥克風放在重低音正前方20公分內來觀察這顆重低音不受相位干擾的響應圖:
2.1聲道(KEF LSX II + M&K V10+)的REW調整心得
最原始的響應圖其實令我有點失望,因為測了好幾次都一樣從30Hz就開始滾降,M&K V10+規格上寫著響應頻率在24Hz(±3dB)/20Hz(±6dB),且代理商的評測中響應可以做到26Hz才開始滾降,這部分我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是因為有幾次我在移動主聲道動到訊號線造成重低音爆音有傷到?

不過因為實際使用時並不會在那個位置聽,所以再將麥克風放到平常聆聽的位置重新量一次,看到底在初步試過最好的擺位受到多少相位影響,下圖是高低通設定在120Hz,極性無反轉且相位旋鈕設定在0度、音量旋鈕設定在接近6格(最大10格)的情況:
2.1聲道(KEF LSX II + M&K V10+)的REW調整心得
可以看到聆聽位置的響應圖長得與原始的響應圖完全不一樣,因為房子小重低音位置又正對玄關大門,響應嚴重的被反射影響,這樣的圖不只是看起來很不平順,連量測時掃頻也明顯聽得出來大小聲,不過也因為這樣的變化,讓我有感覺這顆重低音的極限似乎不只如此,這部分稍後再提。

先說一個神奇的事,在剛拿到麥克風的前兩天就量測非常多次,家中怎麼測都是30Hz時開始陡降,根本沒想到若運氣好剛好環境搭配,確實可以跟代理商一樣觀察到26Hz左右才開始陡降(當時量測範圍都還設定20Hz起),而為什麼我會說運氣好剛好環境搭配到呢? 這是一個偶然發現的有趣現象,用下圖說明:
2.1聲道(KEF LSX II + M&K V10+)的REW調整心得
由於家中的室內門上有類似擴散板的飾樣,我剛玩REW無聊就把各個門輪流關起來測,沒想到當我關上位於矩形廳室右後方角落的浴室門時,響應曲線在30Hz以下由原本都沒關門的藍線變成綠線與紅線的位置,在75dB時的響應頻率因為一個關門的動作直接從28Hz多下探到26Hz多,低頻下潛直接多下探超過2.5Hz,竟真的達到了代理商評測的結果,說實在我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數。

回到關於V10+潛力不只如此的部分,在量測起始頻率開到10Hz後,從前面黃線的圖可以看出在19Hz左右其實還有另外一個相位疊加的高點,整個響應並不是從26Hz陡降後不復返,因此我做了測試將重低音上的音量開大,結果大約轉到7.5格的位置以上,就足以做到靠EQ切平75dB達成低頻下潛至18Hz才滾降,這部分確實有達成但沒有留圖而我也不太想再測,因為為了把30Hz以下全拉到75dB以上,量測過程中30Hz的響應會突破100dB,我整個房子都在震動,不敢再這樣玩。 有一說這樣的操作會讓聲音失真,不過這麼低頻量測得到的聲音就代表有那個量存在,反正低於23Hz的聲音我個人是聽不太到,有感覺到震動就算失真也算夠本了。

了解了這樣的特性後,我最終把音量定在接近6格的位置,這樣可以取得30Hz以上還算平整的響應曲線,19Hz的位置也還有一點高過75dB,整體在不套EQ的聽感還蠻喜歡的,雖然30Hz稍微重了點,但看電視時不至於有什麼不舒服。

而由於我的重低音箱能夠擺放的位置只有那一小塊,在經過把小邊桌搬開,將重低音在那小區域中移來轉去調整相位音量測了數十組結果後,還是它原本的位置測出來響應線型最完整,所以這部份就不再贅述。

主聲道+重低音 搭配調整
在每個部分都單獨最佳化後,就要來看整體結合的響應圖,這部分牽扯到空間中聲音非常複雜的傳遞與干擾過程,經過了數日的研究依然有些部分的量測結果我無法理解,尤其是相位對齊的部分。

話不多說直接上兩張最新調整的圖:
頻率響應
2.1聲道(KEF LSX II + M&K V10+)的REW調整心得
相位
2.1聲道(KEF LSX II + M&K V10+)的REW調整心得

由於2.1聲道混合時需要觀察的部分只有重低音影響的區段,因此都只需觀察120Hz以下的線型,圖組中橙線為高低通分頻120Hz的響應(120Hz以下可以看做重低音的單獨響應),暗紅線為單純主聲道的響應,白線為沒有高通且低通分頻75Hz的響應(實際使用時的設定)。

整體調整的目標為:
  • 白線在低頻區域要有紅橙線正向的相位疊加,尤其在75Hz分頻點
  • 白線在相位上要盡量貼齊紅線,表示重低音加入主聲道後相位沒有嚴重偏移

由於主聲道已經先就定位,而且LSX II機身上沒什麼旋鈕開關可以調整,一切都只靠KEF connect app來做設定,在前面我們已經將主聲道聽感調整過,其他沒有什麼可以修改的,因此能調整的只有重低音上的音量與相位旋鈕,另外還有KEF app上的重音極性與高低通頻率。

首先是相位的大方向應該怎麼調整,大方向先假設重低音上只有0度與180度可以調整,另外還有app上的重音極性,照理說重音極性就是將輸出給重低音的訊號做相位反轉,感覺要跟機身上設定180度有相同效果,但沒想到竟然不一樣,下面是一些相位組合嘗試的響應圖:
2.1聲道(KEF LSX II + M&K V10+)的REW調整心得
圖中白線是主聲道響應外,主要看紅黃藍綠四條線,紅線是高低通75Hz重音相位0度,黃線是高低通75Hz重音相位180度,藍線是app設定重音極性反轉並且高低通75Hz重音相位0度,綠線是重音相位0度並取消高通分頻,照理說藍線與黃線應該要完全一樣,但量測出來卻有明顯差距,這邊我是愈看愈不懂。

而綠線與紅線只差在高通分頻,卻在低通的分頻點上出現完全相反的相位疊加效果,因為在這邊明顯相位完全相反,我曾經試過使用紅線的設定來調整,調出重音相位在180度左右的漂亮線型,在沙發上也微調到幾乎完美銜接主聲道,但沒想到當我站起來到處走準備享受音樂時卻發現每個地方的銜接感都完全不一樣,愈聽愈奇怪,於是又重新以綠線的設定開始調整。

最後因為發現主聲道在55Hz左右還能輔助重低音的相位凹陷,從圖中看來整個響應線型最平整的也正是綠線的設定,因此使用上就沒有設定高通分頻,讓主聲道涵蓋所有頻段,大方向就此確定。

確定大方向後就剩下音量旋鈕、相位旋鈕、重低音擺位的微調,在這邊我發現音量調整造成的融合相位影響比直接轉相位旋鈕還要大,音量旋鈕只要動一點點,在一些頻段的疊加變化會非常大,相位圖的位移也很大,猜測是重低音出力不同造成速度變化的影響?

由於相位旋鈕在大方向看來就是在0度附近,因此相位的微調我主要就靠音量旋鈕,一點一點的捏轉反覆量測到整體最平滑的程度,順便看一下THD distortion是不是也比較低,抓到大概的音量位置後搭配重低音擺位上的小幅轉動與移動,看有沒有機會更好,一直反覆到受不了為止.....

最後要把系統音量從量測的75dB改回平常聽音樂的音量,開始放熟悉的音樂來調整銜接聽感,最好是節奏感比較強的音樂,比較多鼓點或Bass撥弦的聲音會比較好微調,調整重低音上的相位旋鈕會影響銜接感,推測相位旋鈕是透過延時來達成,因此可以用來微調脈衝響應對齊,這部分都是以聽感為主,其實能銜接的區段也不會很大,沒銜接好的話只要稍微靠近重低音可以很明顯聽出音樂低頻段完整的從重低音發出而且跟主聲道不太同步,銜接好的話就只會聽到與主聲道相位差異較大的少部分頻段點狀聲響。

調整完後也可以像前述透過相位圖設定改為Unwrap Phase檢查一下是不是也接近主聲道的相位,雖然相位很多區段都很扭曲常常看得霧煞煞,參考就好。

EQ建立
如REW官方手冊所述,在相位抵銷的情況EQ是沒有辦法發揮作用的,因此調整EQ的基本概念就是減法,只有把響應過高的頻段壓下,不會去拉升凹陷的部分,REW的EQ filter有很多不同廠商的DSP調整算法,我個人是套用miniDSP的其中一個算法如下圖:
2.1聲道(KEF LSX II + M&K V10+)的REW調整心得
右下角Target level的部分一般會設定跟量測音量均值相同預設75dB,不過因為我本身已經用KEF的DSP設定將主聲道大致壓平,不希望EQ再對主聲道的頻段做太多調整並且希望低頻多留一些,因此這邊我將目標調整至77dB,接下來就執行算法再輸出EQ檔至.txt分別位於下圖紅框與綠框:
2.1聲道(KEF LSX II + M&K V10+)的REW調整心得
在這之前如果使用電腦可以安裝EQ APO這套軟體,安裝後將REW的EQ檔匯出在EQ APO安裝路徑底下的config資料夾,並且修改裡面的config.txt將include後面的檔名改為剛剛匯出的EQ檔,這步驟也可以在EQ APO的Configuration Editor中修改如下圖紅框:
2.1聲道(KEF LSX II + M&K V10+)的REW調整心得
最後使用EQ APO的Configurator選擇自己電腦的音訊輸出裝置,如果是windows的話裝置的音訊增強效果會自行開啟並套用EQ APO的設定,音樂開了聽就對了,有什麼不喜歡隨時都可以直接修改當前EQ的文字檔微調,改完存檔都會直接套用。

分隔線
終於打完整篇落落長,台灣一些資訊分享已經不像從前百花齊放的感覺,大部分人都只是看著或是單純分享喜悅,很多比較詳細的資訊都必須自己去國外論壇爬文。

雖然文中都是個人經驗也許不完全正確,但希望這篇經驗談可以幫助一些跟我一樣剛接觸音響或想嘗試REW量測的朋友,祝大家都可以完美的發揮自己的設備~
2024-03-01 2:27 發佈
低頻會因為空間大小而受到限制
所以有時候沒有達到官方數據可能是你的空間大小的問題
orz4444c
orz4444c 樓主

確實在看一些重低音如Perlisten Audio D12s的規格時是有分為Large room/small room來寫,小空間的最低頻率是差很多,不過個人不懂的是把麥克風放在單體前方量時跟空間大小為什麼會有關?

2024-03-01 8:00
樓主這篇不錯

miniDSP UMIK-1麥克風也要好幾千
調好之後也很少會在用
不知道這在外面廠商是否有代調服務的
不必再買這個
orz4444c
orz4444c 樓主

其實調這個貴的不是麥克風,而是邏輯分析還有時間,有看過比較高價的音響店家會幫忙做這件事(不知道有沒有收費),不過這麥克風其實就是收音很好的麥克風,雖然沒指向性但平時用起來聲音是不錯的哈哈

2024-03-01 8:03
orz4444c wrote:
因為想知道自己設備跟...(恕刪)

感謝o大依約前來分享!但是我沒搶到頭香。

真的是非常非常專業的文章,可量測加聽感做最後調整,有定量的量測與定性的聽感,難怪可以這麼快找到共振的問題並解決!五分一定要奉上!



重低音調整我也是花了好大的功夫,你的調整有定量資料輔助,尤其最後的音量調整與我的經驗相符,真的很開心可以看到如此定量的文章!
orz4444c
orz4444c 樓主

我覺得REW的使用手冊也應該收藏,裡面超多真正的知識~

2024-03-01 9:06
Volf

orz4444c 收到!謝謝o大![謝謝]

2024-03-01 9:12
哈哈調到最後會發現,空間,擺位跟喇吧的靈敏度最重要(尤其是擺在大空間)......這很好,但軟體就只能在電腦撥......
orz4444c
orz4444c 樓主

突然發覺我蠢了,難怪看電影總覺得沒有震撼力...因為就算電視解碼再多聲道PCM給LSX II,LSX II都只會處理其中兩個主聲道的訊號而沒有合併,所以我把前端設定自動解碼反而丟失很多音效

2024-03-01 14:21
upsir

這軟體目前只適合两聲道,多聲道還有一些狀況要解決!

2024-03-01 16: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