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箱擺設是邊長 260 公分的等腰三角形, 音場從弧形60度擴展至 100度. 各樂器乾淨俐落, 分離度提升不少, 從以前室內三重奏變成大編制交響樂團, 是這次升級最大的收穫.
我年近 60 聽覺有低頻退化現象, 但 A80 足夠的動力呈現出細微聲音變化. 聽同版本歌曲的 MP3 320kbps, FLAC 24bit-96kHz, DSD 64/128 版, 能感受到細節提升, 換氣聲吞嚥聲都跑出來. 我還無聊到去數, 蔡琴機遇專輯(DSD64)月光小夜曲裡的蛙鳴聲, 網上有人說能聽到 9 聲, 但我只聽到 4聲. 網上常爭辯線材/音檔格式有無差異, 吵到熱火朝天. 大概是每人音響系統解析度高低所造成的.
換上獨立前擴 AQ C2820 (C2850 現沒貨, 商家已向日本下單), 女聲/爵士/絃樂變得清晰甜蜜和煦溫暖, 果然是 AQ 的一貫風格. 讓我訝異是, AltAir G2.1 (古河 XLR) 與 TEAC NT-505X (AudioQuest 紅線 XLR) 的差異不大, 現請商家去調 Esoteric N-05XD 與 T+A DAC200 來比對. 果然同檔次的串流機前級, 無法贏過獨立前擴.
家中的 B&W 803D2 + AltAir G2.1 + AQ C2820/A80, 與商家的 B&W 805D4 + AltAir G2.1 + AQ C3900/A75, 在交響樂呈現上, 果然 803D2的4顆喇叭打趴 805D4的2顆. 看某商家YT一系列的串流機PK影片, 805D4 旁邊還擺 6 顆REL超低音喇叭來助陣.
以前熟悉的歌曲, 現在冒出一堆細節, 進化成 PREMIUM 版. 是我錯怪了 803D2, 還想把它換成 802D4, 換上前後級後, 生龍活虎地重生過來. 從 耳機+手機 > 坐飛機抗噪神器 Bose QC 25 > Sony Hi-Res 平衡線耳機+耳擴 > 803D2+E470 > 803D2+ C2850/A80, 一路走來, 不知不覺已經掉坑, 等女兒畢業後搬去新家, 把她5坪大的臥室改裝成視聽室, 再來挑戰喇叭擺位. 3 月會去聽 Anne-Sophie Mutter 台北場, 感受現場原音與這套音響的差異, 作為接下來挑線材的基準.
感謝 9S Accuphase 林先生的幫忙, 讓我在有限預算內達成如此明顯的升級, 還幫忙調 Esoteric N-05XD, T+A DAC200 來試聽. 最後同場加映最喜愛的電影反派: Dars Vader 跟 T-800. 找不到約翰康納小屁孩, 就換瑪麗蓮夢露來陪伴阿諾.


==============================
把 NT-505X XLR 從 AudioQuest紅線換成古河, C2820 APL-1電源線換古河中, A80
APL-1電源線換古河粗. 女音邊緣變較清晰明亮, 泛音較多. 交響樂的音場往外擴一些.
果然換線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