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升級 AQ E-470 (AB 類) 到 A-75 (純A類) + C2820. 鑒於 2017 年時向商家借了Jeff Rowland 525, Mcintosh 302, Accuphase E-470 回家推 B&W 803D2, 發現各家音色差異頗大. 在網上 Google 到一篇文章: DA&T 谷津音響-純A類的愛與恨, 從物理學角度說明純 A 類的優點. 我想若存在電子物理特性的差異, AB 類再怎麼調整, 也是無法達到純 A 類的水準.
前陣子在板上討論 USB 線影響音質的原因, 來回討論幾次後, 搞清楚 USB 線的缺陷, 以及外接時鐘的原因. (AUARLiC Aries G2.1 串流機 NT$ 150,000, AURALiC Leo GX.1 超級時鐘 NT$ 305,000, 時鐘比串流機貴2倍)
所以想請網友提供意見, 讓我試聽 A-75 時, 需特別注意哪幾點.
DA&T 谷津音響: 純A類的愛與恨
http://www.da-t.com/Support/SUP-D.html
THD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總諧波失真
偶次諧波失真是人類耳朵較能接受的失真,其因一般的樂器本身即會產生偶次諧波。相反的奇次諧波失真則會令人耳感覺吵雜不堪。
一個音樂訊號經放大器放大之後原本沒有奇次諧波,莫名的多出了奇次諧波,這是一種嚴重變質會導致所聆聽的音樂已不再是原來的音樂。而 A 類放大器是唯一可以使奇次諧波失真幾乎不存在的放大器。
Slew Rate 迴轉率
SR小於0.5v/us時:聲音是模糊不清、聽不清楚,並已嚴重失真。
SR 於 0.5~2v/us之間:聲音沒有層次,有明顯被壓縮的感覺。
SR 於 2 ~ 4v/us之間:音樂沒有優美感,要仔細聆聽才能分辨出樂器與樂器間的差異。
SR 於 4 ~ 8v/us之間:已可約略聽出樂器的質感。
SR 於 8 ~24v/us之間:樂器開始有光澤也可感受音樂的優美。
SR 於 24以上 :可以算是一種傳真了,真實與重播之間的差異一般人耳已無法分辨。
非線性轉換曲線
以B類而言:電晶體的轉換曲線剛好在轉折點上這也造就了大家所熟悉的交越(叉)失真,相反的A類的設計就是使電晶體動作在最直線的部分當然其失真也是最少,至於AB類則是介於A類與B類間的一種折衷選擇。
發燒溫度
純A類一定會發熱,而會發熱的機器不見得就是純A類。純A類之所以會發出高熱那是因為純A類放大器一開機之後其內部線路會使電晶體(主動元件)處於最佳的轉換曲線工作點。也就是說此時電晶體已經流有相當可觀的電流,等待著訊號的到來。這可觀的電流我們俗稱它為靜態電流。將靜態電流與供應電壓相乘之積就是消耗功率,以一50W輸出功率的純A類放大器而言其消耗功率約需150W。兩聲道加起來就需要300W,而這300W的消耗功率就是純A類發熱的來源。
宅男工程師 wrote:
所以想請網友提供意見, 讓我試聽 A-75 時, 需特別注意哪幾點.
要注意哪幾點? 你聽得自己爽應該是最重要的吧? 如果你能夠捧A-75回家跟E-470仔細比較, 應該是最準的. 否則你在音響店裡聽的跟你在家裡聽的應該是兩回事.
與其說A與AB類的差別, 還不如說是廠家不同的差別. 現在製造純A類的公司不多, Accuphase是少數幾家能夠讓你比較自家品牌A與AB類的. 如果是McIntosh你只能比較AB類晶體與真空管的不同. 宅宅的工程師喜歡比較什麼數據等等之類的, 我的建議是能夠有效率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管他是什麼種貓. 因此, 你自己覺得聽起來更好聽的就是了!
宅男工程師 wrote:
在網上 Google 到一篇文章: DA&T 谷津音響-純A類的愛與恨, 從物理學角度說明純 A 類的優點
谷津的文章, 寫得很好, 我當時也是看了又看, 然後買了HA2+XP200. 後來才知道, 理論與規格是一回事, 實際表現又是另一回事. 要有好聲, 各方面細節的努力都不可少.
從聲音上來說, accuphase 家的A類跟AB類, 聲音差異很明顯, 都很好聽, 但就是特色不同. 我個人偏愛A類, 其實還是浪漫情懷做祟.
A類AB類D類, 各有優缺點. 我聽過很好聽的D類, 沒有做功課的話, 光從聲音也聽不出是D類. 不過我對D類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維修不易, 有問題可能要換掉整個模組.
Accuphase C2820 +A75是很優秀的組合. 看宅男大早先的803D2開箱文, 喇叭是靠牆擺放, 一般聲音會混濁一些, accuphase A類聲音較纖細, 對音場定位剛好可以加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