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簡易的雙聲道系統

這裡分享一個簡單實用的雙聲道系統。
我主要是介紹架構,器材則是持開放,個人自由選擇。
這是我書房的系統。
iMAC 用 usb線 連接一台 USB DAC
然後DAC 用 紅白線 接一台 綜擴。
綜擴再用喇叭線接喇叭。

我客廳的音響架構也差不多一樣。
iMAC 變成 75" 電視 + MAC mini
DAC 差不多。
喇叭則換成 落地叭。

照片中 USB DAC 是陸製品,很便宜。
這台 bypass mode 推力不錯,所以選了這台。
綜擴是我DIY的單端管機。
前級是 老北京 6N1。
後級是小三極管 12B4A。
我6N1 直接 直交 12B4A, 所以中間省去了耦合(交連)電容。
輸出大約 1.3 W左右吧,甚至更低,我沒去量,理論值差不多是這樣。

圖上有兩對喇叭,一對是 usher BE718, 另一對是DIY fostex FE83 三寸全音域喇叭。
為何會用這兩對。
usher BE718 買了十幾年了,一開始就買了,所以也沒理由。
fostex 全音域上班時,買了試看看,可以近耳聆聽,比較不會吵到別人。
這兩對叭沒事我就交換聽,作一下 AB test。
fostex 還反而比較大聲,聲音細節比較多。頻響不錯,聽感不差。高頻擴散好,但比較吵。聲音有點硬,感覺沒有Q度,低頻量感真的不太夠。
BE718 就不多談,聽起來還可以,有優點,也有一些缺點。

我的架構我覺得彈性很大。
三個器材, DAC, 綜擴,喇叭,價格彈性超寬廣的,可以幾千元,也可以幾十萬,任君選擇。

單端管機,瓦數很低,所以喇叭線,電源不講究,合格就可以了。
單端前級輸入電平也比較高,我這台我設定約 2V, 這麼高的輸入電平,對電源品質的需求也是很低。訊號線要求也是很低,所以都是合格就好。

簡易的雙聲道系統
2023-07-13 13:1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雙聲道系統
MiPiace wrote:
這裡分享一個簡單實用...(恕刪)

感謝分享!五分奉上!

Volf

KAWAINE [謝謝]

2023-07-13 17:56
MiPiace
MiPiace 樓主

[讚][讚][拇指向上]

2023-07-14 20:13
...
me5888 wrote:
直交,不怕輸出DC,...(恕刪)


我用電路圖解釋一下就會比較清楚:
底下是我當初原槁,跟最後的結果電壓電流電阻可能都不相符,但電路圖是一樣的。
左邊是前級 6N1, 右邊是 12B4A

6N1 的輸出點 A, 圖上就直接輸入到 12B4A 的輸入。
輸出點是有一個不小的直流電位,我圖上標的是 151V, 實際上應該沒那麼大,我忘了為何會標那麼大,實際值應該在70左右。
假設A 點直流電壓是 70V.
假設功率管12B4A 的陰極偏壓希望設定在 -22V
那麼我標紅圈的陰極電阻就要找個能夠產生 70+22 = 92V 電壓的阻值。
這樣的話,12B4A 的柵極跟陰極就能產生接近 -22V 的偏壓。
但這個過程有點麻煩,計算值跟實際值會偏差。
所以製作時,要一直調整前後級的電阻值,甚至調整B+ ,直到找到一個前後級都能工作在良好的線性區域上為止。所以電路是簡單,出聲也比較純淨, 也省錢(交連電容比較燒錢),但製作上真的有點累。

還有功率管 12B4A 的陰極電阻,電壓大=92V, 加上電流也不小,所以陰極電阻功耗很大,大到要用到約 15瓦以上的繞線電阻才不會燒掉。
小功率管作直交比較可行,大功率管的話,陰極電阻功耗會大到不可行。

還有管機最後有輸出變壓器,不會有直流到喇叭輸出端。
TWGOOD777

交連電容不燒錢的,只是你沒找到台灣專門代工世界知名品牌做的工廠而已

2023-07-14 14:33
MiPiace
MiPiace 樓主

那當然,發燒音響器材零件利潤很高,因為沒量。有認識器材店或零件行,那是很幸福的事。

2023-07-14 20:11
...
me5888 wrote:
共陰極放大線路
可以用Micro-Cap模擬一下來玩
你這個還不是全直交喔
低頻不知道表現如何?
1.3W推BE-718 87dB會不會太勉強...(恕刪)

你來教教我,怎麼樣才叫全直交?
還有達到全直交好處在那裡?
me5888 wrote:
1.3W推BE-718 87dB會不會太勉強...(恕刪)

這個問題,我相信是很多人的疑問,我試著回答。
聽音樂,
一個專屬的大音響室,找朋友來聽。
一個普通家庭的客廳,坐下來聽大編制的音樂,或是長時間聽舒情音樂。
一個小書房,長時間聆聽音樂。
上面這四個場景,喇叭輸出的分貝,或最大音壓,是有很大差異的。

1.3W 推 BE718 會不會勉強,我覺得可能是見人見智的問題,跟場景有關,也跟個人喜好有關。
我覺得勉強嗎? 答案是不會,要是勉強的話,我可以換一台KT88, 300B, 甚至推挽機。
我倉庫有推挽機,300B, KT88, 6L6 單端。
結果我還是習慣用小管機多年了。各種因素綜合起來,妥協的結果就是選擇小管機。

小空間長時間聆聽音樂輸出的分貝數,其實很低。
有些喇叭,明明靈敏度標示著90分貝,但小功率小聲聆聽,有些頻段會放不開。
BE718 雖然靈敏度低,但所有頻段釋放出來所需的功率並不高,所以小空間用小管機可以推的不錯,聲音也算乾淨,我聽起來是可以接受的。
當然缺點也是有的,低頻沒辦法下沉的很好。
有些音域混在一起,聽起來聲音的分離度沒有我另一對 KEF老落地喇叭好。

當然,我也可以再買一對新的喇叭取代BE718.
但要証實新的喇叭是不是比舊叭好,那是要花錢花時間的。
我試過少量朋友拿來我這裡試聽的,其實感覺每個書架型喇叭都有不同的僻性,要找到自已滿意的,可能是有些難度,看規格,看知名度,看別人評價,其實都不會太準。
下次有興趣,也許會買一對 fostex fe166 來試看看,因為音箱尺寸合用,便宜不傷身,哈哈。

經驗之談,低頻夠不夠,其實前後級都有關係。
不是大功率的後級,低頻就一定夠。
尤其小空間小功率輸出下,大功率的後級,你前級就要衰減得很多。前級輸出不飽滿,中低頻是會受影響的。
大功率擴大機在小空間之下,前後級是不協調的,前級貢獻太小,後級貢獻太多。
我在設計小功率系統時,其實擴大機輸入靈敏度都拉很大,1V-2V 之間。
我選擇DAC時,就會挑輸出比較飽滿的,這樣整個前後級我感覺是比較均衡的。前級輸出的貢獻大,後級放大倍數不高,訊號雜訊比較好,中低頻也會比較飽滿,聲音細節多。但也是有缺點,後級放大倍數小,音域也許感覺比較窄,動態也許感覺沒那麼好。

但總之,小空間的設計,其實跟大空間大編制有很大的不同。
最後的架構,那一種比較好,我也不敢確定。我只能用我有限的器材,兜出一個可以接受的系統。
試器材是很花錢花時間的,我實驗也不可能太廣,所以見解都是個人有限的經驗之談。
Volf

[讚][拇指向上][100分]

2023-07-14 7:41
MiPiace
MiPiace 樓主

謝謝

2023-07-14 20:14
簡易的雙聲道系統? 大三件 : 訊源' 擴大機到喇叭, 看似簡單, 呵呵水很深的
6N1真空管? 75~9,600, 曙光到NEC, 越陷越深
擴大機, 看家中長輩從馬7玩到麥景圖, 離HI END仍有距離
工作室裡不怕墓碑多, 從一對主動開始堆到6對無源, 真的塞不下了
幾十年前, 三分錢的曬衣架鐵絲, 盲測美金百元的魔獸線, 轟動全美, 但船過水無痕, 阻不了玩家對高檔線材的渴求, 現在NORDOST的白色閃電, 喇叭線一對上萬起跳, 玩家說佛心來著
串流似潮流, noon想人門, 2萬起跳, 對器材要求更高拐, 日本推個wiiM Pro, 5千, 諸家串流平台不是都接受?
玩音響要像樓主, 有些電學根基, 不會瞬間被不良商家話術給坑了...快樂聽音樂, 快樂玩音響, 快樂最重要...
我錄了一段影片,用IPAD照像機開錄影模式錄的。
重播感覺,高頻錄得還可以,但沒音場,沒立體音。低頻錄不太起來。
這個是發燒片,錄音音質比較好,實際耳朵聽,高低頻都不錯。
但 iPAD mic, 品質不可能太好,所以低頻跟實際聽感差很大。

大致上可以稍為聽一下頻響,高音細節。
聽的時侯,要考慮 iPAD mic 錄音帶來品質的下降。所以只能聽個大概,跟原版差異很大,沒辦法啦,沒錄音設備。



原版:
順便看一下我的客廳系統。
跟書房是相似的。
MAC mini + DAC + 小管機 + 落地叭。

小管機目前是用 EL84 三極模式,功率輸出也是1瓦多。
KEF 落地叭 聲音比較寬鬆,低頻下潛的比較好,音域也分得比較清楚。
客廳是我生活中心。
電腦接電視,上網研究股票,看新聞,聽 apple music,看youtube 運動,看netflix, disney+, myTV,唱卡拉OK, 全部都用同一個系統。
管機下方有一台混音器,接上兩隻有線音質好的shure 麥克風,apple music 排歌單,用apple music,打開字幕,這樣就可以唱卡拉OK了。

這個使用方式,供大家參考,我是覺得很合用,有興趣就參考看看。
還有不太建議買環繞系統,好的雙聲道音響,配上超大高品質電視,我覺得是比較好的選擇。
現在一般家裡客廳沒有很大,其實極簡生活比較好,東西簡簡單單,音響反而會變好聽,真的沒騙你,東西越少,聲音才傳得遠。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