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先進,我目前在書房(約6-8坪)音響配置如下:
Speaker: KEF LS50 meta
Integrated Amp: Nurpime LDA-8
DAC: Audiolab M-DAC+
訊源: Latop foobar
線材: wireworld starlight 8 usb,SYMO訊號線、Audioquest Indigo Blue
都是聽古典音樂如交響、協奏、室內、獨奏等
因為用了20多年dynaudio contour 1.1右喇叭,有些雜訊,鋼琴獨奏聲音不夠脆,又比較忙,沒時間到處試聽,就選了評價還不錯的LS50 meta,與原喇叭最大的差異是: 交響音場變的寬闊、音樂細節也增加了很多、定位也較精準,但小提琴高音的纖細柔美、音樂性就比不上舊喇吧,也許是20多年聽習慣使然。當然低音部分也有些不夠扎實。我想ls50還算是不錯的喇叭,尤其是音樂細節、音場與定位,我還滿意,我算是工作狂,音樂算是我生命中的一部份,我不追求音響的完美,只要夠用可以專心聽音樂就夠了,
想請教的是我想升級後級,然後以Audiolab M-DAC+當前級,因為目前覺得當音量放大,聲音不夠細膩,高頻覺得有些尖銳,低頻可在下潛些(有考慮加超低音,但用擔心太多低頻),整體聲音可在細膩些,加上IDA-8應該是器材弱項,不過也可能是音源太舊,我有些老錄音是海飛茲、謝霖、密爾斯坦、傅尼葉等,也許是現代器材把錄音缺點都放大了。
目前最間單的想法就是沿用Nuprime系列的後級: 如AMG STA、STA-9、ST-10,或是NAD C298。之前用IDA-8推dynaudio contour 1.1跟原本的Rega Mira相比,音樂細節、高低音的延伸也增加很多,所以我對Nuprime的擴大機印象還可以。只不過論壇好像很少討論這品牌。另外,Audiolab M-DAC+當前級有何缺點?
不知網友有何建議,謝謝。
1.喇叭沒問題、
2. DAC也沒問題(很多比他多好幾倍價錢的歐美DAC聲音也跟他差不多而已)
3.擴大器也是有級進音控與A類潤色D類取巧放大。
二、照你規劃你現在的DAC加後級就是廢掉級進音控這項環節,遮蔽音量資訊流的缺點遠遠大於
計較HI-RES規格
三、高音飄逸性在固定變數下,沒比較是沒傷害的,一比的話D類放大是無法與同級A AB競品相比,像我追求中頻肉
聲,無肉不歡,所以 D類放大器高音表現少那麼一皮我完全可以接受。
四、如果音樂訊源軟體如你所說年代久遠,99%的DAC當然是照妖鏡般的呈現,有高品質的DAC
是可以透過經驗設計濾波檔位來的耳順一些,但這個就是天秤兩端的取捨
五、你對新派的器材很有好感的話,那就新派的前級用料也是很有誠意阿,給你一對MUSE旗艦音控
加上無段LOUDNESS補償,後級就自己依照官網的分析棋盤圖去找高音飄逸的後級放大型號
感謝您的回覆!
這是從音響共和國的評論(https://review.u-audio.com.tw/reviewdetail.asp?reviewid=1154_
"一如Audiolab這些年的設計,訊源不只是訊源,還要身兼數位前級的角色。M-DAC+內建數位音控,只要在選單中做好設定,將類比輸出調成可變,即能將M-DAC+的類比輸出直接接上後級,構成簡單的系統,可以在許多的數位輸入間做切換;M-DAC+多達7組數位輸入,就算當成家庭影音數位中心都不為過。雖然一般前級的控制不過就是音量和訊源切換,但Audiolab的數位前級功能不只這樣。它延續了前代機的7種PCM數位濾波模式,又新增了4種DSD濾波模式,賦予了聲音調變的可能,增添聽音樂的樂趣。除此之外,左右聲道平衡可調、DAC輸出的增益(0db/ +3dB)可調、12V觸發控制啟動與否可調、開機時訊源預設位置可調、時基誤差消除頻寬可調、取樣率顯示模式可調、OLED螢幕亮度可調。光要試過一輪」M-DAC+選單裡的各項功能,就要花上不少時間。果然不愧是「加強版」"
見到樓主介紹器材 KEF LS50 meta, Amp: Nurpime LDA-8, DAC: Audiolab M-DAC+本也不以為意, .但見到樓上570資深網友的診斷說 :你現在的DAC加後級就是廢掉前級進音控這項環節,遮蔽音量資訊流的缺點遠遠大於計較HI-RES規格...
凸顯出問題了, 值得互相討論
1. NuPrime IDA-8前端接訊源, 後端輸出接被動式音箱時, 就是一台多功能綜擴一體機
2. 當你訊源先接Audiolab M-DAC+再接 IDA-8時,她是一台模擬(有源)前級和數字後級的合併式功放,此時你的M-DAC 該接插的是IDA-8上的標識爲A5的模擬輸入RCA端子, 若接其他端子, 有可能產生二度解碼或繞過M-DAC問題
3. 若 IDA-8在輸入被動式音箱前, 可加接後級擴大機, 但要接在IDA-8背後標示SUB OUT的端子上...
由於以上狀況, 我有請教專業前輩, 他認為設備本身均屬專業, 是環境空間問題, 未必要刻意加接後擴, 注意移動找出最佳聽感皇帝位置為優先考量, 小空間也勿聽過大音量
NuPrime 廠牌是極少數在台灣設置研發和代工的美國廠牌, 他的主事者據傳曾任戰斧飛彈總工程師, 專業背景自然不容質疑, 也哪有不挺的道理, 但不可諱言, 他的DAC模組與 專工的M-DAC相較仍嫌不足, 進音控這項環節也不可或缺, 所以 M-DAC仍有其功能在, 不宜省略, 但勿接錯端子
另有關後級的選用議題, 目前GOOGLE已有類AI功能, 剛才上Chrome詢問 : 搭配KEF LS50 meta的擴大機? 他的預置答覆是 : KEF LS50 Meta 效率只有85dB喔! 擴大機要挑猛一點的喔!...最終選項竟然回到2020-12-04在M01的一篇同議題討論, 參考看看吧, 選項不少...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48&t=6252292
想簡單說, 卻說的更複雜, 抱歉啦!
內文搜尋

X